為什麼現在的普通人那麼忙卻不怎麼快樂

前幾日在朋友圈收到一條好友信息:發現你的生活好有意思喲!你把運動、寫作、攝影、育兒都記錄了下來。你真的好能幹!你很會規劃,行動力也強.....

這看似羨慕的讚美,我卻沒怎麼感覺發自內心的愉悅,或者說是由衷的自豪。

不記得已經有多久沒時間沒空間去做些附庸風雅的事情,看些“無用”的閒散的文章。

有時候安靜下來會特別難過:這一天天都在忙碌著什麼,貌似充實,卻未必真正快樂。

為什麼現在的普通人那麼忙卻不怎麼快樂


朋友圈誕生的那天,我們的好友圈裡基本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學、家人和一些相互欣賞認可的陌生人,數量不多,卻時刻關注。

今天,我們的朋友圈動輒5000滿員,可真正認識的人或許就10%,其中還有5%來自家人、同學和同事。

曾經朋友圈裡都是每個人的真實分享,美好而有趣;如今的朋友圈能刷到自己關注的人已經不太容易,瞬間就被各種信息秒掉。滿屏皆是工整漂亮的商務信息,不是教你賺錢的,就是給你提供借錢的。雖然華麗煽動性極強,卻失了人味,想看的真心不多。

各種網絡平臺,新媒體,我想找一些純文學來看變得很稀有,大部分都是那麼赤裸裸的“快餐文學”。

“實用主義”充斥在每個人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生活的方方面面;竟覺得停下來就變成了不思進取,虛度光陰一樣。

為什麼現在的普通人那麼忙卻不怎麼快樂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追求和價值觀,讓我們普通人過得那麼“實在”,“實在”到沒有春花秋月,沒有詩和遠方?

說到底就是窮,不夠富有的那種“窮”,內心不夠富有卻想物質更為富有的那種“窮”。

有時候覺得我們這一代人活得甚至沒有父母輩那麼純粹和快樂。這並非思維倒退,也不是追求那種大鍋飯的平均主義帶來的平等和諧,只是覺得父母輩可以在現有的社會生活狀態下勤奮踏實工作、滿足現狀並熱愛生活。那種安逸和快樂並不是一昧的沒有追求,只是量力而行,穩步向前。

如今,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讓很多人先富了起來,各種經濟形勢和機遇給了部分人更多的機會去一夜暴富,也還有各種層出不窮的創業方式讓人“投機取巧”,不勞而獲。於是,貧富差距一天天拉大,大到無法逾越的地步就形成了所謂的“富人”和“窮人”。

在此,我真的不仇富,也不鄙視貧窮。可是卻分外憎惡那些所謂主流的“改變命運和階層”的論調。

如果說是貧富差距無形中加大了普通國人的普遍浮躁性,那麼這些主流的“改變命運和階層”的論調和主導思維才是真正讓全社會浮躁的根源。

1

從出生的那一天,我們作為孩子和我們的孩子就被教育著要“贏在起跑線”,用讀書改變命運和階層。

讀書是根本,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甚至跨越階層,這固然沒錯;但人人都要“贏在起跑線”這未免過於急進。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千萬種人,每個人都是一個特別的個體,如果用統一規範的標準去衡量那個“起跑線”和所謂的“優秀”,那麼這樣的教育引導難道不是虛榮的“浮躁”嗎?畢竟普通人還是佔大多數,並客觀存在,不是每一個普通家庭和普通人都能具備“贏在起跑線”的條件。所以我們普通人不應弄得頭破血流去為了這個起跑線拼盡全力,而應把力量使在如何努力可以在現有階層脫穎而出,這也是一種跨越的方式,並且是最有效而正確的方式。

2

我們不應窮得理所當然,也不必時刻奔赴於“瞬間暴富”或者“大膽創富”的路上。

當下,我們常常批判現在的年輕人不踏實工作,好高騖遠;現在的中年人沒有富人格局。我想說,全社會都在鼓吹快速致富,自行創業,還會有人安心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日益精進,尋求自我發展的提升嗎?打開網絡,全屏都是各類帶你創業賺錢的平臺、團隊;打開微信每天都會有收到各種群發信息,讓你入群一起裂變分享賺錢;身邊隨隨便便就能遇到幾個自稱是團隊長的人告訴你各種可以賺錢的方法,絕對完勝你的現有工作薪資。可是,錢真的前那麼好賺嗎?有那麼多途徑這麼輕而易舉,就不會富人只佔少數了。

而那些天天在耳邊充斥的雞湯,什麼“你不是不夠努力,只是你的選擇不對”,什麼“你沒有富人的思想,你活該窮”,更多的直接一針見血“我不會叫醒一個裝窮的人”......

現在,每天都看到這樣的文章和這樣的論調,這豈不是“浮躁”的真實寫照?難道踏踏實實工作就沒有出頭之路,一定會窮極一生?難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專研一門技術就是不懂變通,無法致富?所以,我們中國極少百年老店,也沒有世界級品牌,我們都在走捷徑,想快速致富,殊不知真正的財富隱藏在永久的專注和持續的堅持之中。

3、

活得自知而安逸並且有人格魅力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成功?

我們普通人已經被這個世界的“優秀”固化思維了,從來不去思考真正的成功和快樂是什麼?很多人說當你沒有足夠財富的時候,你就沒有足夠的自由,所以你不配擁有真正的快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積極努力賺錢,快速賺錢的原因。的確,這是對於成功的其中一種定義。可是,足夠的財富是多少?足夠的自由指什麼?你說你用20年的拼命奮鬥換來40歲的提前退休,可以享受想要的今後的生活和自由,這是你認為的成功。我也可以說這拼了命的20年你未必不會失去健康和慢慢體驗生活的樂趣,比如陪伴家人,忠於自我,純粹享受日子這些。活得自知安逸並具有人格魅力就不能被稱讚嗎?

是的,所有的獲得都必須有代價,在質量守恆定律下,你的獲得和失去終極一生都是平衡的,只不過你的選擇範疇和時間點不同罷了。

我們現在的每個人真的太忙了,也太刻意了。我們健身是害怕變老和生病;我們努力賺錢是為了不被別人甩開距離;我們教育孩子是為了讓孩子得以改變自己無法給予的階層;我們甚至每天發朋友圈都是打造個人IP,還美其名曰一邊髮圈,一邊賺錢......這或許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時代的悲哀。

我們享受著更豐富的社會資源,也在消耗著自己內心僅存的那點本真。

如果可以,我真的想看一本“無用”的書,做一天別人看著很矯情的寫寫字,畫一幅畫,然後發呆。

為什麼現在的普通人那麼忙卻不怎麼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