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印度洋的大通道-雲南

雲南省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省會是昆明市。 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名。總人口4450.4萬(2005年),佔全國人口3.36%,人口排名為第12名,人口出生率為14.72‰,死亡率為6.75‰ 。其中:城鎮人口1312.9萬人,鄉村人口3137.5萬人。東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貴州省毗鄰,北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與西藏自治區相連,西部與緬甸唇齒相依,南部和東南部分別與老撾、越南接壤,共有陸地邊境線4061公里。北迴歸線從本省南部橫穿而過。其中麗江古城是雲南最大最古老的古城之一。

中國進入印度洋的大通道-雲南

唐朝以前

前3世紀,楚國大將莊嶠進入滇池地區,建立滇國。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在雲南東北部設立郡縣(今曲靖),並開五尺道聯繫內地。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設立益州郡和24個縣,郡治滇池縣(今曲靖),開闢通往緬甸和印度的商道。三國時期,225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大軍降服“南中”大擒孟獲。320年代,爨(cuàn)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曲靖)稱王,爨氏統治維持400年。 南詔國和大理國唐朝時,738年,洱海地區的蒙舍詔部落首領皮羅閣兼併其他五詔,建立南詔國,被唐朝封為雲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902年,南詔國權臣鄭買嗣奪位自立,改國號大長和。929年,趙善政滅大長和國,建立大天興,次年東川節度使楊幹貞滅大天興國,改國號大義寧。 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都城大理。疆域包括雲南省,貴州和四川省少數地區,緬甸北部地區,以及老撾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中國進入印度洋的大通道-雲南

元明清時期

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軍隊征服大理國,1276年正式建立雲南行省。色目人賽典赤任平章政事,省會中慶路(昆明)。在雲南開發重要的銅礦和銀礦,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雲南,形成今天的回族和蒙古族。1381年,明朝洪武皇帝派大將傅友德、沐英率軍隊攻佔雲南,滅元朝梁王,漢族軍民開始大批進入雲南。明朝末年,南明永曆皇帝逃亡到雲南。清朝初年,1659年,派平西王吳三桂追捕永曆。1662年吳三桂從緬甸抓回永曆皇帝,在昆明絞死。吳三桂駐守雲南。1856年-1873年,雲南回民以大理為中心建立了杜文秀政權。戰後,雲南回族人口大量減少。

中國進入印度洋的大通道-雲南

晚清時期,英國征服緬甸,法國征服越南,兩國勢力對雲南產生一定影響。邊境地區開放了幾處通商口岸:騰衝、蒙自、思茅。1910年,法國投資的滇越鐵路(中國境內部分今名昆河鐵路)通車。1909年,清朝實行新政,雲南編立新軍,成立陸軍講武堂。

中國進入印度洋的大通道-雲南

清朝以後

1911年10月30日(重陽節),蔡鍔、唐繼堯率新軍發動重九起義,脫離清朝。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又在此發動反對袁世凱的護國運動。民國時期,滇軍在雲南形成割據局面,先後有唐繼堯、龍雲(1928年~1945年)、等統治雲南。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付出極大代價的滇緬公路修通,直通印度洋,成為中國與境外聯繫唯一的交通線,國外的援助通過此通道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國。1942年有10餘萬中國遠征軍從雲南進入緬甸配合英軍與日軍作戰,日軍擊敗英軍,沿滇緬公路進至惠通橋,隔怒江與中國軍隊對峙2年。1938年-1946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聯合辦學,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60年代三線建設(將工廠搬到京廣鐵路以西、長城以南、韶關以北內陸地區)時期,修通了聯繫雲南與內地的鐵路,1966年貴昆鐵路通車,1970年成昆鐵路通車。

中國進入印度洋的大通道-雲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