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18歲的她陪媽媽在扶貧車間“歡度”婦女節

安化:18歲的她陪媽媽在扶貧車間“歡度”婦女節

王元華在手把手教高雅(左)為服裝剪線。

安化:18岁的她陪妈妈在扶贫车间“欢度”妇女节

高雅的母親王元華在車間內忙碌地操作縫紉機。

紅網時刻益陽3月8日訊(通訊員 陳淵 李露)3月8日,春寒仍在,疫情未消,高明鄉驛頭鋪村的扶貧車間內卻暖意濃濃,車間內縫紉機運轉聲此起彼伏,就近務工的女工們正在熱火朝天地趕製一批服裝訂單。今年18歲的高雅(化名)是她們中間年紀最小的一位,還在讀高二的她今天第一次陪著母親王元華到車間來“上班”。

高雅父親高固定兩年前因中風癱瘓喪失勞動力,學費、醫藥費沒有著落,生活重擔落到了母親王元華一人肩上。驛頭鋪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瞭解情況後,在最大限度給予政策幫扶的同時,將王元華納入了扶貧車間第一批招工計劃。通過技能培訓班和專業師傅手把手傳幫帶,兩年時間,王元華從“新手”到“熟手”再到“師傅”,每個月收入穩定在3000元左右。

受疫情影響,高雅迴歸校園的日期被延後,和母親相處的時間卻比往日多了起來。隨著村裡的扶貧車間復工復產,王元華很快回到了崗位,高雅心裡萌生了陪母親上班的想法。“看著母親每天早出晚歸,不辭辛勞地為這個家付出,我越來越能感受到她的不容易,我希望可以和母親一起上班,為她減輕一點負擔,陪她過一個特別的節日。”談到這次來車間的初衷,高雅說。

車間負責人在叮囑了安全生產注意事項後,欣然同意了高雅的請求。初來乍到,高雅在王元華這個“老師傅”的指導下,從最基礎的服裝剪線工藝學起。起初,王元華讓高雅先自己琢磨怎麼把小線頭都剪乾淨。看似簡單的工作,真拿到手裡,卻有些無從下手,把一件成衣鼓搗了好一會兒後,高雅向王元華投去了求助的目光。“一剪裡二剪外三剪邊”王元華的回答簡單利落,話音剛落,一件剪好線頭的成衣已落進框裡。一天腿麻手痠的“上班族”體驗,一個陪母親度過的特殊“婦女節”,這是高雅2020年的第一課,也註定是她人生中的重要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