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年入好幾十萬卻寧可貸款買幾套房也不買車,是什麼心理?

KKzqsong


房產始終都是增值產品,汽車則是消耗品,明眼人都知道

第一、過去20多年來房產一直都是增值品的代表,哪怕不增值起碼保值是必然的,汽車則不是。我身邊就有幾位這樣的朋友,在2015年左右本身有機會購置一套房產的,但是因為差點錢(其實是不願意揹負債務)就退而求其次選擇了購置一輛10幾萬的SUV,4年多時間過去了。當時跟他條件差不多的朋友早已經交房入住而且準備換大房子了,我這幾位朋友仍在租房住(房價太高,想買也買不起)。遇到收入不好的情況下,車都不敢多開(害怕費油),你說購置汽車的意義在哪?

第二、汽車其實就是代步工具,如今多數年輕人買車充門面的多。對於長期在城市生活和上班的朋友來說,因為有發達的交通網絡(公交、地鐵等)本身對於汽車的需求並不高,再說這幾年不少城市已經開始了車輛限行。如今多數朋友選擇購置汽車其主要原因還是為了面子,起碼自己感覺在親朋好友面前抬得起頭,房子車子起碼佔了一頭吧。但是你說他們買車到底是真的有需求?我看未必。

第三、相比於汽車的價格越來越低,而房價越來越高,你說貸款買房有錯嗎?這就是我為什麼說寧可貸款多買幾套房產也不願意花錢買車的人有投資觀的原因。5年前10萬塊能買什麼樣的車?如今10萬能買什麼樣的?大家應該都清楚吧。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朋友,本身有點閒錢身邊人都勸他買輛車,但是因為自己後期要做工作室的緣故就買了套公寓。如今工作室已經開始營業,生意還不錯,按照他給我的形容明年買車很簡單的事情。其實說到底,這就是投資哲學的問題,有些人喜歡及時享受,充門面;有些人就是喜歡務實,喜歡投資,增加個人財富,不同的選擇在未來3-5年後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

寧可貸款買幾套房也不買車的人並沒有錯,只是作為汽車銷售人員來說很難過而已

第一、任何銷售類行業都喜歡顧客衝動消費,他們最害怕的就是理性消費者。寧可貸款買幾套房揹負房貸的人,無疑就是理性消費者。可以說這群人的主觀意識很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主意正),任何銷售人員想要通過自己的銷售技巧來拿下這些客戶是很難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他們真正需要購置汽車的時候,自然會上門,做好服務就行,切記強制推銷惹人煩。

第二、有錢人的錢怎麼來的?作為普通人來說真的需要好好學習下。看過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經常提到大家要有投資思維。這跟自己身上到底有沒有閒置資金沒有多少關係,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在如今2019年的今天,如果沒有投資思維,不學會合理負債使得自身財產快速增值,那麼你的生活壓力會越來越大。其實說到底,很多人起點都一樣,只是在關鍵時刻的選擇出現了問題,而有沒有超前投資思維就是關鍵因素之一。

綜上,雖然說如今房產投資的最佳期已經過去了,但是不可否認如今還沒有出現新的替代品,來替代類似於房產這樣的性價比極高的產品。換句話說,房產的投資屬性還是存在的,尤其在一些新一線和熱門二線城市來說。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關注、轉評哦。


勇談房產壹貳叄


先講個真事吧,大概15年前,我有3個比較有錢的鄰居,那時候就聽他們聊下海、聊掙錢,算是思想很先進的了。

其中一個買了商鋪,一個買了2輛車,一個買了個房子。

現在商鋪沒升值,還值那些錢,這些年算掙了租金。

買車那個,還住著小房子,2輛車折舊之後,只值幾萬塊錢了,家裡一分存款沒有,孩子上大學的費用都是管親戚借的。

買房那個,現在有4套房子,房租大大超過貸款金額,甚至可以再用來做首付買房。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什麼啟發?

我們不妨從以下3個方面來講講,寧可貸款買幾套房卻不買車的人,到底是出於什麼心理?

1.保值

當年把郭美美拉下水的那輛瑪莎拉蒂,也是她炫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二手的。前段時間重慶那位被扇臉的囂張女司機,開的車都不知道是幾手的了。

他們既然如此高調如此張狂,為什麼還要買二手車?因為便宜。車是會折舊的,而且速度很快。你當時買確實花了不少錢,可是真賣不了幾個錢。

房子的話,一般來講,除非是在風口上買的房子,或者整個城市沒落了,不然起碼是會保值的。


2.積累財富

《富爸爸窮爸爸》中講到,我們首先要分清楚投資和負債。

投資包括把房子出租得到租金,或房子增值後賣掉,也就是說錢在給你賺錢;負債包括車和自住的房子,也就是說,在不停把你的錢花掉。

換句話說,他們通過買房,而非買車的方式,可以在保值的基礎上,獲得更多財富。因為他們不僅在通過工作來獲得收入,資產也在同時幫他們獲得收入。


3.生活方便

我有一個同事,家裡1套房子,2輛車,最近卻焦頭爛額,為什麼呢?因為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可是附近沒有好點的公立幼兒園,房子也不是好學區的房子。

現在有一大一小兩個房子的家庭不少,因為學區房較貴,所以他們一般會買一個小學區房,再買一個大的普通房子。

同理,還會有人在公司附近買一個小公寓,步行上下班,不怕堵車,還節省時間。

說到車,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城市如何,但在我所生活的城市,節假日想要停車,起碼需要等1個小時。上下班高峰時間,開車還沒有步行快。與其開車,不如選擇公共交通,或者叫車軟件。如果想要自駕,現在租車也非常方便,比自己養一輛車便宜得多。


綜上所述

除非有特定的必要,比如做生意需要經常開車去合作伙伴,不然買房是更加理性的做法。


孫自由


其實我就是你說的這種人[捂臉],非常不好意思,我說說我的心理吧。第一套房是結婚前在丈母孃那邊家買的,沒給禮金,相當於是買的給岳父岳母養老用的;第二套房是16年在南昌買的,當時媳婦懷孕說可能回南昌發展,看房就交定金了。後面發現自己買房越來越是對的,因為你買房了房子在那裡,不買房沒房也沒錢,買房可以給你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會讓你更努力工作,更拼命賺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著在增值。你買房買的早確實要比買的晚的優勢很大,壓力也要小。第三套房是因為小孩肯定要讀書在深圳,買了一個很小的待拆遷的學區房,現在還是負債累累的狀態,但是畢竟小孩能在深圳讀書,也是比較值的。因為買房的決定個人覺得比較對,在這方面比同學好很多。心裡說實話呢多少會有一些優越感。說起買車我也是剛買了一個新車十幾萬的,還沒上牌,遲遲沒有買車也是因為深圳確實交通方便,不管是公交地鐵還是打車都會很方便,開支其實比開車還小,而且車是一個消耗品,所以也沒有說要狠著急買車。今年買車是覺得小孩越來越大了,買個車可以方便一家人出去玩,想法很簡單。這個絕對是你說的先買幾套房不買車的人的內心的真實想法[捂臉][捂臉]


深漂小劉帶你看深圳


其實這不奇怪!

我是八零後,之前拿駕照5年我也沒買車,在這五年裡我在廣州買了兩套房。

沒買車有幾個原因,個人比較暈車這是首要原因,所以對車本質上就不感冒。其次就是工作不需要準點準時,有車沒車都一樣。最後就是價值問題,買一臺車收入擺在那裡,買差了丟人,買好了坑人。加之我工作再深圳,上廣州牌限制太多。而且在深圳這種城市停車是非常頭疼的事。

就當時收入而言,我覺得相比買車,房子對我的需求更大,當時又在做活動,買兩套以上有優惠,於是我算了下收入和存款,就選擇了買房。當然同時供兩套是很辛苦的事,後來房價上漲了75%左右,我賣了一套,另一套也就差不多花了一輛車的錢。還完房貸,我還是不怎麼需要用車,於是我又供了一套。

年輕時想買車,其實很多時候就是想炫耀,真正需求因素並不大。我可能屬於那種按比較理性的人。不會去做這些事。事實說明如果當初我買車,現在就只有一輛破舊的二手車。而買房白賺了一套中戶房。😊


老友陳一鳴


這個很正常,我哥今年50歲,在深圳有一套房一個商鋪出租,在廣州有一套兩百平大房一套寫字樓出租,還有一棟7層農民樓出租,在龍歸有兩層小產權,一層六套房子,在老家有一棟別墅,還有剛建好的一棟十層高帶電梯的出租房。他一直坐地鐵公交,在老家也只開一輛摩托車。


夢想的翅膀1999


▲心理學上有個“延遲滿足”的概念,就是國外的一個著名的棉花糖試驗:專家在一個幼兒園教室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個棉花糖,然後跟小朋友們說,一個小時後回來,如果小朋友沒有吃這個棉花糖,就給他再獎勵一個棉花糖。很多小朋友都人受不了美味棉花糖的誘惑,直接拿起面前的棉花糖吃了,只有小部分小朋友能夠堅持一個小時,這部分小朋友就獲得了兩個棉花糖。試驗並未結束,專家對這些小朋友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發現相較於那些直接選擇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而言,能夠堅持的那部分小朋友長大以後取得的成就普遍要高出很多。

▲大家都知道,房子是資產,而車子是負債。車子從提車到出4S店就會打八折,而房子確可以在未來的日子裡保值增值。車子是面子,房子是裡子,面子重要還是裡子重要,這個當就不言而喻了。有的人選擇買車,選擇當下的享受,有的人會選擇“延遲滿足”,結果必然也是不一樣的。我有朋友換了幾臺車,從最初的雪鐵龍世嘉(2010年)到福克斯,再到雅閣,最後到寶馬,面子是掙回來了,但是現在也在後悔,當年怎麼不把買車的錢拿去買房呢?如果買房的話,現在說不定可以買上保時捷、法拉利,甚至更誇張點勞斯萊斯都有可能了。


▲因此,個人覺得,工作需要,生活極度需要可以考慮買車,買車真的適度即可,沒必要非得追求豪華舒適。其他的話,如果能夠選擇先買房,延遲滿足,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甚至會得到不一樣的人生。


▲▲最後,麻煩幫忙關注下,關注可以瞭解最新樓市相關信息,買房有問題都可以提問,關注或者私信必回!關注加轉發,溫暖你我他,讓你在購房的道路上不再孤獨!!


長沙房叔叔


人家有錢不無道理,不想買說明人家不是剛需,明知道車子賠錢貨,又不是剛需,說明人家理性消費,

不像我們這類人,房子沒有,先買車,一點不會過日子,註定是窮鬼😀


小鈴鐺的生活


這種人一般情況下是有知識有遠見的人,儘管他年入大幾十萬,他貸款買房說明他有經濟頭腦,因為現在的社會隨著國家大經濟的蓬勃發展,有錢的人越來越多,錢的價值缺在貶值,也就是錢不經用了,他通過銀行貸款買房,這樣他可以用很少的首付買多套房,坐等它升值,現在的房價不得了,早買的就巧了。

至於人家不買車,因為車其實就是個消費品,買了只有掉價的份沒有升值的任何可能,還有就是現在的國家發展速度上下班選擇的交通工具太多,也沒必要把錢花在一個消費的用品上,所以我認為這種人的觀點可以學習下,再怎麼說房產就是基業啊,固定資產,可以往下傳給子孫後代的。




小嶽記生活


汽車是消費品,房子是增值品。

汽車買來之後,拋開油耗,需要方方面面的東西太多了,比如,保養,維修及一不留神的刮蹭,行車時的風險等等。房子就不同了,是永久性的產品,處於黃金地段的,房子只能增值不會貶值,坐收漁利。

受傳統的影響,國人重親情重義,對家的觀念根深蒂固,有了房子,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又為子孫後代創下了'基業',利在長遠。

但凡事皆有度。國家提倡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深以為然。


幾圪塔塔雲


以現在房價計算. 15000一平米,買100平方,150萬,首付45萬,貸款105萬. 三十年,每個月還款6500元,還不包括裝修家電傢俱,三十年不能有任何閃失,有了孩子每個月固定支出5000元左右,期中托兒費用2500,如果二胎費用翻倍,每個月吃飯,交通,水電,物業,服裝等都是硬性開支,在封建社會,買身為奴,主人起碼還是要管吃管住,我想問問現在做房奴,買個這個水泥疙瘩,不但要還債,還要自己養自己,你們都不累嗎?用一輩子賭你的水泥疙瘩,到底值不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