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千陽有很多關於趙匡胤的傳說?

文 | 王艾迎

在千陽,關於古代皇帝的傳說嚴重偏科,東周最後一位國君赧(nǎn)王姬延有一個關於斬斷山的傳說,秦始皇有一個變蜜蜂的傳說,西漢文帝劉恆有一個路過黃裡的傳說,南朝時梁朝武帝蕭衍有一個在梁武城請子貢先生下山的故事,剩下關於皇帝的傳說,幾乎都與趙匡胤有關。

為什麼千陽有很多關於趙匡胤的傳說?

就筆者所知,趙匡胤在千陽的傳說至少在20個以上,比其他皇帝的傳說之和都多,最為人們熟知的是走馬堎村名來源的傳說,馬跑泉的傳說,立馬寨、馬蹄山地名來源的傳說。前幾年,崔家頭鎮依據趙匡胤西征曾經騎馬在歇馬塬歇息的傳說,在鎮政府西邊建了一個歇馬塬廣場,樹立了一個趙匡胤騎馬的大型石像。

筆者不僅產生了很多疑問,趙匡胤真的來過千陽嗎?什麼時間來的?他來千陽幹什麼?這些傳說與他的行蹤到底有多大關係?筆者為此翻閱了大量資料,反覆比對思考,終於弄清了事實的基本真相。

趙匡胤(927-976),又名九重、玄郎,別名香孩兒,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廟號太祖,登基時33歲,在位16年,去世時年僅49歲。他的父親趙弘殷,先後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任禁軍中層軍官。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10歲時,隨父親來到汴梁(今開封)。他長期生長於軍營,愛好射箭、騎馬,技術超強。有一次,他騎上一匹沒有套籠頭的烈馬,飛快地跑向去城樓的斜道,他的額頭重重撞在門楣上,從馬上掉了下來。旁邊的人以為他的腦袋被碰碎了。不料趙匡胤卻從地上慢慢起身,飛馳追來並躍上了馬背。

18歲時,趙匡胤與父親戰友的女兒賀氏結婚。946年,20歲的趙匡胤突然產生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到各地去漫遊,想探索一種救民於亂世的途徑。關於這件事,《宋史•太祖本紀》記載非常簡單,“漢初,漫遊無所遇,舍襄陽僧寺,有老僧善術數,顧曰:‘吾厚贐汝,北往則有遇矣。’”這段話,只具體說了趙匡胤漫遊時去過襄陽,受到一位僧人的幫助和指點,有沒有去過其他地方,不得而知。北宋張舜民寫了一本書叫《畫墁錄》,記載了一些軼聞奇事。關於趙匡胤年輕時的漫遊,作者是這麼寫的:“太祖微時,多遊關中,雖甚窘乏,未嘗幹投人。或周之,必擇而後納。有伯錢之餘,必有與人,人頗異之。”意思說,趙匡胤未發達時,曾到關中多個地方遊玩,雖然非常困苦,未曾求人舉薦。有人賙濟他,也是有選擇的接納。有多餘的錢,必定要送給別人,人家感到非常詫異。張舜民生活的時期,比趙匡胤漫遊的時間晚大約一百年左右的時間。筆者認為,張舜民的記載真實可信,趙匡胤去過富庶的關中是毫無疑問的。他是否來過千陽,歷史資料上沒有任何記載。現代人寫了一本《趙匡胤傳記》,其中第八章名為《鳳翔府遇險》。說是趙匡胤一路縱馬西行,經過耀州、彬州,來到鳳翔府並遇險,後從鳳翔折向南,過渭河,入秦嶺。千陽在南北朝時屬於隴州,不隸屬鳳翔府。單從這部書看,趙匡胤在漫遊時沒有來過千陽。千陽在關中的西邊,離後漢(這是劉知遠建立的南北朝時的後漢)西部的邊界不遠。若果按照張舜民趙匡胤“多遊關中”的說法進行推測,趙匡胤到千陽有一定的可能性。如果他到過千陽,也僅限於遊歷,並不是什麼西征和招兵買馬,更不是什麼逃難。

依據其他材料進行綜合判斷,趙匡胤這次漫遊,其路線大概是,從開封出發,先到今天山西、河北,後折向陝西、甘肅、再折向湖北,然後投拜在後漢樞密使郭威門下,進入禁軍。後來他在後周皇帝郭威、柴榮麾下,率軍南征北戰,打了好多勝仗,最後擔任了殿前都點檢(禁軍最高首領,相當於中央警衛團團長)。後來,受郭威的派遣,他去過一次鳳州(鳳縣)。960年正月,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登基,建立宋朝。當了皇帝后的趙匡胤,再未來過陝西,更不要說千陽了。

關於他在千陽的傳說,與他年輕時的那次漫遊關係不大。為何如此說?趙匡胤漫遊時只有20歲出頭,沒有什麼地位,他父親也只是一名禁軍中層將領,影響力極其微弱。假如趙匡胤當時來過千陽,來的時間也不會很長,因而人們不可能對他在千陽的經歷有十分深刻的記憶。千陽只所以有非常多的關於趙匡胤的傳說,主要緣於趙匡胤是一代明君,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奉行文治,比較仁慈,輕徭薄賦,結束戰亂,統一了國家,使得經濟文化十分繁榮,人民過上了較為幸福的生活。現代作家林語堂說過“我最嚮往的朝代就是宋朝”。現代文化學者陳寅恪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此二人學問深厚,他們的見解具有很強的正確性和說服力。

為什麼千陽有很多關於趙匡胤的傳說?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歌頌趙匡胤的戲劇很多,對有關傳說的產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明朝羅貫中寫的戲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趙匡胤一上場,就自報家門:“平生蹤跡遍天涯,四海原來是一家。塗炭生民誰拯救,何時正統立中華。某姓趙名匡胤,乃指揮弘殷之子。自幼好使槍棒,攻習韜略,遊歷關陝,結識天下知名之士”。羅貫中這個人不簡單,《三國演義》就是他寫的。他在《宋太祖龍虎風雲會》這出戏曲中,設置環環緊扣的情節,凸現了趙匡胤的英雄形象,歷經數百年而不衰。《趙匡胤登基》《八賢王》《下河東》等戲都是關於趙匡胤的正面戲。過去,人們的文化程度低,真正懂歷史的人非常少。戲曲成了一個非常好的歷史文化傳播途徑。人們在看戲的過程中,對趙匡胤產生了良好的印象。一些能說會道的戲迷就把戲上的故事嫁接到了本地,變成了本地的傳說。《千里送京娘》既是一個故事,也是一個戲曲,講的是山西蒲州有一個姑娘叫趙京娘,被人劫持關押在曲陽,被趙匡胤發現後,千里迢迢送回老家,交到其父母手中。趙匡胤與其結為同姓兄妹,對其一塵不染,稱得上一個非凡的正人君子。他的形象何等的偉大啊!在《千陽縣民間故事集成》叢書中,收集了15個關於趙匡胤的傳說,其中《千里護送涇陽女》的故事,完全是對《千里送京娘》這個故事的抄襲或改寫。

趙匡胤的傳說在全國各地有很多,多種多樣,因為他善於騎馬,有很多他騎馬的傳說,因為曾經漫遊,缺吃少喝,就有很多他耍錢的故事,吃飯的故事,因為心地善良,就有了一些仗義的傳說。西安有羊肉泡是趙匡胤發明的傳說,渭南有趙匡胤賣華山的故事,商南縣有趙匡胤把趙京娘送到商南縣老家的傳說,還有“試馬寨”、“捉馬溝”、“黨馬店”三個街鎮名稱是趙匡胤留下來的傳說。千陽與馬有關的地名,也都與趙匡胤扯上了關係。因此上,我們對於趙匡胤在千陽的故事千萬別當真,它們只是傳說而矣,主要是因為趙匡胤的形象在民間太偉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