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東北為何能那麼“繁榮”?

沙漏遺愛


一、闖關東

晚清時期,清朝國力衰微,中原地區災害頻繁,農民不顧禁令湧入東北,闖關東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活動之一。由此促成了東北的大開發。

二、日俄統治時期對東北的開發

最典型的是鐵路的修建,例如:南滿鐵路,中東鐵路。東北很多城市都是因城市而興起,奠定了東北經濟崛起的基礎,東北鐵路的里程佔當時全國的一半。

日俄營建營口,大連,旅順這些港口,成為東北重要的貨物集散地

當時的東北初步形成以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為主的重化工業發展格局,重工業發達。

三、新中國時期工業化的推動

新中國成立後,基於東北良好的工業基礎,靠近蘇聯。一五時期重要的工業項目大多位於東北,東北地區為國民經濟建設重點地區,開始了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推動了城市的快速發展,是東北現代化城市快速發展及形成自上而下城市化發展模式的關鍵時期。


竹玉言


東北地區物產豐富,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在日本扶持的滿洲國成立之後,為滿足其戰爭經濟需要,實行日滿一體政策,使得東北地區成為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日本鉅額投資東北,建立當時亞洲較完備、先進的工業體系。包括鐵路、航空、航海、鋼鐵、煤炭、機車、汽車製造和飛機制造,還有強大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是中國1980年前最強大的工業地區。主要工業分佈為,瀋陽是飛機工業、軍火、機械製造中心,鞍山和本溪是鋼鐵、化學工業中心,撫順和阜新是煤炭工業集中區,大連、丹東、哈爾濱、齊齊哈爾是紡織和食品等輕工業集中區,長春是汽車及零部件等重工業製造中心,當時亞洲最大的發電站位於吉林的豐滿發電站。

1949年中國公路總里程僅有8.09萬公里,東北三省在1943年公里總里程就有6萬公里。東三省沒有經歷美國戰略轟炸,偏安一方,在1950年前都是亞洲最發達的地區,日本工業規模超過東三省也是在朝鮮戰爭結束後的1953年。


地平線資訊


朝史暮想


我們談論近代東北的輝煌,就不得不聊到東北的發展歷史。


人口的壯大


清代的滿清貴族一直把東北看做是自己的“龍興”之地。所以,在清初,東北一直是實行的軍府制度。之後,東北一直禁止漢族人民進入東北。

到了晚清,面對西方列強,特別是沙皇俄國的不斷侵蝕,東北大片土地流失。清政府不得已開放東北,並且實行“移民實邊”。從晚清到民國時代,中原地區黃河水患,災荒和戰亂不斷,大批民眾開始向東北移民,東北人口開始出現井噴,為發展東北提供了人口基礎。


著名的“闖關東”就是這一歷史時期的寫照。

晚清到民國時期,進入東北的人口保守估計在1000萬人以上。


沙俄和日本為了爭奪東北的利益和控制權發生的較量,客觀上也增加了兩國移民移邊東北,特別是日俄戰爭結束後和東三省淪陷之後,日本把東北規劃成侵華戰爭的大本營,同時為了解決國內人口過剩的問題,大批日本僑民移居東北。


工業經濟的發展


日俄戰爭後,東北實際上由中,日,俄三國共同管理。作為日本的侵華戰爭的跳板,俄國走向亞洲的延伸線,中國民族工業開始振興,這時的東北經濟客觀上開始快速發展。

當時在東北的民族工業,主要以輕工業為主,比如麵粉廠,紡織廠,火柴廠等。而日俄主要投資了重工業,比如石油,煤炭等。


張作霖主政東北時期,大力興辦教育,改革軍隊,發展海軍空軍,創辦配套兵工廠,投資原材料工業,完善鐵路網絡,發展近代經濟。


9.18事變後,日本加大了對東北的建設投入,鐵路交通飛速發展,佈局各種輕重工業,完善東北經濟結構,提高東北糧食產量,規劃建造近代化的城市,日本甚至想過在日本本土淪陷後,把天皇接到東北,可見日本人對東北的戰略重視程度。


這也是為什麼抗戰結束後,國共雙方對搶先接收東北的重要性都有清醒的認識。


在新中國成立後,東北因為有著相對完善的工業,城市,交通和原料基礎,且靠近蘇聯,大批蘇聯對華援助的項目都落戶在東北,進一步推動了東北經濟的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甚至被稱為“共和國之子”。


豐富的自然資源

東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且種類齊全。金屬礦有鐵、錳、銅、鉬、鉛、鋅、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屬礦有煤、石油、油頁岩、石墨、菱鎂礦、白雲石、滑石、石棉等;且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


在近代之前,因為東北人口稀少,東北土地肥沃。大平原地形又非常有利於現代化大規模農業耕作。



綜上所欲,從東北人口,工業交通發展和自然環境幾個方面,回答東北發展的歷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各位討論。


朝史暮想


朝史暮想


首選民國時,東北在關外,沒受到中原大戰的影響,張作霖在東北治理的也還可以。解放戰爭時,蔣介石在東北慘敗,沒來的及撤有功廠及重工業。新中國成立後,國家要發展軍工業,東北本來有底子,又離蘇聯近,當時和蘇聯的關係極好。自然會優選選擇發展東北。


歷史人物和故事


建國初期,中國為了彌補與列強之間的差距瘋狂發展重工業。於是東北出現了一批資源主導型的工業城市。而資源主導型城市的發展必須要經歷發展—壯大—衰落—轉型—轉型成功或轉型失敗再次轉型。

其實就全世界範圍來看,資源主導型城市轉型成功的例子並不是很多,但是這也是符合一般性經濟規律的,東北目前面臨的就是就是轉型階段。



輕易不打臉


首先。自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國共產黨就開始了領導東北(特別是旅大地區)的產業工人👩‍🏭👷‍♀️👷‍♀️積極開展恢復生產與生產自救運動。還有就是張作霖在世時所建立起來的民族工業基礎。與日本統治東北40年期間在東北地區建立起來的比較全面的重工業產業。更得益於建國初期。國內百廢待興的內需市場。因為當時的國內重工業製造業幾乎都集中在中國東北地區。


寶欽作寶鼎萬年永保用


建設國初期,東北資源豐富,地大物博,可以發展經濟,有一定的工業基礎經濟繁榮帶動我們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國家的政策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