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插秧和人工手插秧各有什麼利弊?

村民小江


我是和風細語言,我是農村人,對機插秧和人工栽秧都有所瞭解,因此,我通過觀察和分析來回答機插秧和人工栽秧各自的利弊。



首先講機插秧,現在的機插秧幾乎都是工廠化育秧,購買插秧機主都是根據種植戶預定的栽插秧苗的時間和麵積,採用塑盤精量種子育秧,省水並不浪費肥料,因而既省去的佔用耕地面積培育秧苗,又省去了人工撥秧的時間和人力,不過,插秧機對秧齡有限制時間,秧齡超過二十一天以後,就不適宜插秧機的栽插。


機插秧秧苗的特點,秧齡小、秧苗短,機械化撒肥並旋耕以後再撒封閉除草劑,成熟待栽的秧田要等2~3天的泥漿沉實,必須薄水且插秧機下田機插不陷,才利於機插,而水少氣溫高,為確保機插秧正常生長,機插秧苗後的前期田間管理勤灌水而不能淹秧苗,種植戶要辛勞得一點。

再分析人工栽秧,必須要人工大田培育秧苗,並且要人工撥秧,人工撥秧和栽插勞動強度大,現在的人工插秧的工價高,人均日工價最低150~220元之間,也只能人工栽插雜交型秧苗1畝,如果是粳稻型,人均只能栽秧6~7分地,而農業勞動力年輕人不願下田,只有中老年的逐步的退出減少,請工難、工價高,人工插秧的難點就在這裡。



不過,人工栽插的秧苗秧齡長,秧苗自然高,機械旋耙成熟後即可栽插,大田存水多而不易幹,因此,栽秧後的大田補水不會象機插秧那樣頻繁的!


二者相比,隨著農村種植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機器化操作省心、省力,並且也節約成本,未來的水稻種植人工栽插越來越少,農業的機械化的插秧會越來越多直至能全覆蓋!


老農話三農


80後農村小夥回答您的問題,我們手插秧插了15年,機插秧插了13年,從開始的人力到現在的機械,我認為這代表農業全面機械化的到來,手插秧雖然在大面積淘汰,但是有機水稻,讓手插秧有了更高的價值。


手插秧的優點:

有許多地方,無論是四行,還是六行插秧機,都插不了秧,像山地,梯田,地塊小的水田,人工插秧就方便許多。

手插秧雖然插秧的價格貴一些,但對於土地少,土地塊數多的農民還是非常適宜的,一臺手扶插秧機,就是國產帶補貼,也要8000多元錢,水田地在30畝以下要4到5年回本,回本後插秧機也基本要廢了。

手插秧基本不怎麼需要晾地,秧苗盤根不好也可以正常插秧,而且不費苗。

手插秧在育苗的時候也比機插秧省工,而且用種子的斤數也少於機插秧,手插秧不需要育秧盤,也不需要高昂的流水線育苗。

手插秧缺點:

手插秧的插秧效率低下,人的勞動強度大,而且插秧的深淺度也不同,插秧尺寸也固定,只適宜種分櫱能力強的品種,像早熟品種,綏靖18系列,手插秧就不適合,它的株距要求最多是9x4,而人工插秧最少9x6,反之守澤8超級稻品種,手插秧就非常適宜,超級稻最少的株距要求都是9x6。(選品種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氣溫和天數)。


手插秧,插秧的顆數不固定,秧苗盤根太好,手工插秧也插不了,人一用力撕,根就容易斷,插到水裡也不活。

機插秧的優點:

大面積的水稻種植,機插秧剩時剩工,地越多機插秧越省錢,插秧時秧苗的顆數,也基本相同,而且插秧的尺寸也靈活多變,適宜多種水稻品種和地塊。

機插秧的深淺度基本一致,即使苗盤根太好,機械也可強行插秧,就是需要大緩苗。


機插秧的缺點:

需要適當晾地,育苗的時候,需要流水線,秧盤,造價遠遠高於手插秧,育苗的時候費工,費人,種子用量高於手插秧,而且苗盤根不好時候,機插秧非常廢苗。

插秧機的價格高昂,用個4到5年,插秧機也基本就淘汰了,還需要買新的。

無論是機插秧還是手插秧,都有各自的優缺點,現在農業向,綠色,有機,無機水稻發展,目前來看對水稻品質的要求越高,人的作用就會越大,以後手插秧會是高品質的代表。有不同意見,請在下面留言。我是田俊超白,喜歡請關注哦!


田俊超白


您好,針對您提出的問題“機插秧和人工手插秧各有什麼利弊?”,我們一起來從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吧!

人工插秧

正常的人工插秧的密度行距為22釐米左右、株距為15釐米左右;但是一季雜交稻的行距要寬一些達到25釐米,株距相對也寬一點。但是按我們調查農民大多數實際的插秧密度都會大些,相對比較偏稀。

人工插秧如果是水田面積大的話,如果說只靠個人來做,是非常浪費時間的;如果是請人工的話,現在人工又非常貴,成本又為增加。所以說,如果是自己的田地,面積不大,建議可以自己人工手插秧,一是能鍛鍊身體,二還能節省費用。

機械插秧

機械插秧要點一定要插得穩,還要直,主要適用於大面積的種植要求,還有對道路要求要寬,起碼能過車。針對機械插秧對大面積的種植的話,不僅能節省時間,能人工成本也能節省很多,所以說如果是大面積和道路適合的情況下,建議選擇機械插秧。

以上是我們山太子農業技術團隊的觀點,希望能幫到您,不對之處請指正!


山太子


在南方的農村,那都是種植水稻的。雖然現在已經普及了各種插秧機,但是人工插秧還是佔主要的,至於原因還是插秧機有好處,但是也有不少的缺點的。很多農民就不願意用插秧機的。

機插秧和人工手插秧各有什麼利弊?

要說插秧機跟人工插秧有什麼利弊,從效率上面來看的話,看起來插秧機是需勝一籌的,畢竟機器都是要勝過人工的。人工想插一畝地的話,那是需要一天的時間的。但是如果使用插秧機的話,快的話一個小時就可以搞定了。

除了快之外,插秧機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株距一樣。人工插秧總會有點誤差,要麼株距太近要麼就是太遠了。而機器插秧的話是可以控制株距的,這點是人工無法達到的的,據說通過機器插秧的話產量都會高一些的。

上面這兩點無疑就是機器插秧最大的好處了,也是人工插秧的弊端,人工做不到的都被機器做到了。不過插秧機也並不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下面這些都是。

1、插秧機不容易使用,使用難度高

對於普通農民來說,機器說實話並不是太可靠。看著速度很快,但是一旦壞了那也是非常煩人的,只能夠停工去修回來的。以前使用水稻收割機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現在插秧機也是機器,都是會出現問題的,這也就是影響著插秧的效率了,真的就是修機器半天,使用一小時的。

2、有些插秧機株距過大

插秧機能夠控制株距,但是有一些插秧機是固定株距的,有些農民就喜歡插得過密一些,一旦使用了插秧機就發現實在太過於稀疏了,就不願意使用了。而且一些小型的插秧機後期還是需要人工進行補苗的,這看起來效率高,實際上還是需要費人工的,並不是全智能的,所以這也是一個弊端。

總之,機器插秧能夠省時少人工,但是可靠性還是不夠的,很容易就是耽誤時間。反正老農家裡還是人工插秧的,現在都是拋秧了,也算省人工了,實際操作中插秧機快不了太多的。


老王談養牛


機插秧具有顯著特點:一是栽種質量好、速度快、效率高。使用機插秧實現了株行距配置的標準化,秧苗栽插深淺適度、一致,返青快,分孽率多,成活率高。

每臺插秧機每小時可插3—6畝,是人工插秧的40倍左右。

二是作物通風透光好,病蟲害少。機械插秧行距比人工插秧高出7—11公分,通風透光條件好,有利於成穗率的提高,稻飛蝨、紋枯病等病蟲害發病率比其它栽培方式少15%—25%,且有利於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

三是省工、節本、高產。

人工插秧的效果雖然省時省工,但速度慢且光合作用不均,透風性差病蟲害多,根淺抗倒伏能力差,且產量低。

建議使用機器插秧

用機械插秧,每小時可以完成栽插作業1—3畝的面積,是人工插秧的5—8倍,工效高,速度快,同時還能降低勞動成本。






英子記農


我是在農村種地的85後新農民羅老實,關於機插秧和手工插秧的利弊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看。

1.生產效率:機插秧一般採用育苗盤育苗,便於集中管理,肥料的使用也更高效,勞動強度也不泥地或沙地育苗低。插秧環節一臺插秧機能抵一群人工。這一環節插秧機以壓倒性優勢獲勝。

2.田間管理:機插秧對秧苗的要求更嚴格,苗不能太大,而手工插秧則秧苗大小都可以插。在田間肥水管理方面機插秧不能水太深否則在插秧後容易浮苗,遇到陽光強烈的時候秧苗又會被灼傷。手插秧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手插秧用的是大苗,一開始就可以蓄水十釐米以上。這一點手插秧佔優。

經濟效益:其實就產量而言兩者並不會有太大差距,但支出上差距巨大。現在人工工資很高請一個人插秧一天起碼花200元。在這一點上插秧機絕對要划算得多。

雖說機插與手工插秧各有利弊,但在農村勞動力極度缺乏的今天機插是大勢所趨。在另外一些朋友的回答裡他們說手工插秧即將被插秧機取代,這點我不敢苟同。

我國地域遼闊,各種地形各種氣候各種種養結合,在如此複雜的條件之下可能全部用同一種耕作方式嗎?當年拋秧技術也說要全面取代手工插秧,結果呢?還不是隻在部分地方推廣開來。那插秧機在什麼樣的地方不適合推廣呢?

1.高山丘陵地帶,這種地方的水田多半以梯田的形式存在。一塊水田可能只有兩米寬。不通公路種地得走十多分鐘。這種地方根本不可能機械化,這裡的農民只要還要種水稻就只有手工插秧。

2.種養結合稻田。如:稻田養魚 稻田養蝦稻田養蟹。一方面這些田很難再插秧前完全清塘,另外這種水田多半挖有80釐米左右一米到兩米的魚溝。插秧機不想翻車的話最好別下去。

綜上所述,在交通便利地勢平坦的規模化水稻種植地區適合機插,交通不便的小地塊或種養結合水田適合手工插秧。因地制宜才能增產增收。

如果大家覺得我說得有道理的話給個關注哦!可以私聊討論在農村發展賺錢的新路子。




農村羅老實


| 我是小河農業創始人 | 作為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淮安綜合試驗站 | 我們專注於蝦蟹養殖 |

關於這個問題,小編就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

機插秧優點:

1、有利於水稻的高產穩產。插秧機對株距、栽插深度、秧棵大小可以人為的量化調節,滿足了高產群體栽培中寬行淺栽的要求,提高了栽插質量,實現高產穩產。

2、作業效率高,省工節本增效。一臺插秧機遠遠高於人工插秧的效率,有利於搶季節插秧。

3、有利於標準化生產。適合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等進行標準化生產,方便統一管理。

機插秧缺點:

1、機插秧要嚴格控制秧苗生長期,品種選擇與秧齡難把握。

2、機插秧受田塊形狀、平整度、稻田泥濘程度限制,稻田利用率相對降低。

人工插秧優點:

1、以傳統的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成本較低。

2、不受田塊形狀、泥濘程度的限制,適合我國的梯田。

人工插秧缺點:

1、目前人工插秧勞動力正在減少,未來更是急缺。

2、不適合大面積種植及標準化生產,相對機插秧效率較低,單位面積成本增加。

未來傳統的種植方式肯定會被新型的種植方式所取代,插秧人員的緊缺,必將提高機械化的利用率,未來我們將很少有機會再看到傳統的人工手插秧了。


灣塘谷


水稻是我們國家的主要經濟糧食作物,而我們這裡祖祖輩輩都是採用的人工插秧。因為田塊小,大多都是濃田,機器不好操作也運轉不開。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有些地方的插秧機、收割機已經慢慢普及。那麼機器插秧和人工插秧都有哪些利弊呢?


機器插秧和人工插秧都有哪些利弊呢?

1.工作效率

要說機器插秧和人工插秧都有哪些利弊,首先直觀簡單的方面我們可以從工作效率直接看出。人工想插一畝田的秧,需要扯秧、挑秧、插秧就需要一天的時間了,而使用插秧機插秧,一天的工作量基本上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了。所以說機器插秧比人工栽秧的效率是更勝一籌的。

2.機器插秧間距均勻,人工插秧間距不易把握

前幾天我幫媽媽插秧真是深有體會,無論你怎麼仔細認真,秧苗間距真的不容易掌握,一會稠一會兒稀,在插秧的同時一直做調試的動作。而機器插秧正好填補了傳統手工插秧的不足,機器可以調試同樣的間距。機器插秧比人工插秧的秧苗在生長期間更有了通風透光性。因此,大多數的農民都說機器插秧比人工插秧的產量更高。

3.人工插秧簡單,機器插秧操作難度大

對於農村的農民來說,人工插秧真是太簡單了,而對於機器插秧根本不懂也不會操作。雖然看著機器插秧的速度驚人,但只要機器壞了就修理起來特別不容易,也會耽誤很長的工作時間。除非農民們請專業操作插秧機的人員來進行插秧給酬勞。


4.機器插秧多於人工插秧的補苗

插秧機可以很好的控制株距,但是有些插秧機的植株間距比較大。而農民們在插秧的時候會根據秧苗的發稞情況來進行植株間距調試。有些插秧機植株密度稀疏,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田畝數下秧育苗就會有多的情況,後期就需要大量補苗。雖然看著機器插秧快,但補苗也是麻煩的,也比較費時間。因此來說機器插秧也是存在弊端的。

總結

機器插秧比人工插秧省時又省力,但是操作起來難度大,可靠性不是特別好。如果操作不當也是需要大量補苗,一樣浪費時間。因此現在有些地方採用的拋秧法相對於手工插秧速度快一些,也比較可靠。你認為是人工插秧還是機器插秧好呢?歡迎補充。


鄉村云溪


我們試驗站做個一個不同肥力條件下機插秧和人工插秧的技術對比試驗(重慶酉陽縣)。得出結果如下:

1、水稻在高肥力田裡,不論是穗實粒數、結實率、平均畝產量等,機插秧均高於人工插秧,差異十分明顯;

2、水稻在中等肥力田裡,只有平均畝產量方面機插秧明顯高於人工插秧,其他方面有部分輕度差異;

3、水稻在低肥力田裡,不同的種植方式對於測定指標幾乎沒有差異。

由此可見水稻田自身的肥力因素對水稻產量有相當大的影響。

而單純的機插秧和人工插秧的利弊分析來講,現目前大部分機插秧都是採取的軟盤育秧,達到規模和插秧機器等還有部分農業補貼,一般機器使用年限也挺長,回報率高,能很大程度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在當地條件具備機械化的條件下,機插秧是必然趨勢,不但可以擴大經營規模、提高勞動生產率、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直通三農


機器插秧具有顯著特點,一是栽種質量好,速度快,效率高,適合大面積種植。使用插秧機實現了植株行距配置標準化,秧苗栽種深淺適度,一致,返青快,分孽多、成活率高。

每臺插秧機每小時可插秧3-6畝,是人工插秧的40倍左右,工作效率高,同時還能降低勞動成本。

二是水稻作物通風透光好,病蟲害少機械插秧的行距比人工插秧寬7-11釐米,通風透光條件好,有利於成穗率的提高,有利於施肥、除草等的田間管理。

人工插秧速度慢,勞動強度大,適合小面積地塊種植,且光合作用不均勻,通風性差,病蟲害多,根淺抗倒伏能力差,產量低,

以上就是機械插秧和人工插秧的利與弊分析,希望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