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三樂,你認為是哪“三樂”呢?

九月的葉子


從人生的大方面,根本說來,人生當有四大健康的快樂,即一、心靈康樂,含心態和思想意識的康樂,具體說該有正確的生命觀、命運觀、利害現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二、言行康樂,底線當是只掙不爭,或說益己益世。言行守底線就康樂,破底線就病苦。掙是萬善之根,當然也是康樂之根。爭是萬惡之源,當然也是病苦之源。三、身體康樂。肌體健康自然就快樂,肌體生病了,心靈康樂者,能正確對待,也可化病苦為康樂。這說明了心靈康樂的第一重要性,它指導和決定著其它三大康樂。四、迴歸康樂,即自然老死,或死得無愧、無憾、氣實、安然,即含笑而去,或者死得其所,即奉獻生命給人世等。要享受康樂就享受這人生四大健康的快樂,即“四康樂"吧!這當是人生共同的具體奮鬥目目標吧?!心靈和言行康樂的金基準是“四金柱一晶″(獨立自主、只掙不爭、感恩吃虧、為育而性,可愛特我攀登)真的做到了“四康樂"其它具體的小的健康的快樂就自然想有就會有了,因真正的健康樂是是自己踐行“四金柱一晶"而得來的,不是討要、爭奪而來、啃老、啃社會而來、天上掉下來或別人白送的等。僅供參考敬請批判和鑑定!


小益鳥康樂韌掙


人生中的三樂,人生倒是有很多個階段,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不同,年輕的時候覺得我愛一個人就是樂,到了中年,突然覺得能愛一個人就是樂,那麼我想到了老年,我會想些什麼呢?我會覺得什麼是呢?人們都說,30歲前找人算命,30歲後幫人算命。所以我覺得人生是不是都是一樣的?有些人敏感一點,就覺得我跟別人不一樣,有些人不敏感的,總覺得我跟誰都是一樣的,那麼換一種說法,幸福的人,總覺得我跟所有人一樣,不幸的人,那麼只有我最不幸。樂也是一樣的,幸福的人,他的快樂總是一樣的,說不定就只有一種


夕陽文青


孟子在《萬章上》中有云:“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1、第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指父母兄弟都健在沒有災禍,而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是君子的第一種快樂,也就是天倫之樂。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別重視人倫親情之樂。家人安康,兄弟和睦,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幸福的根源。中國人歷來把少年喪父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定為人生的三大不幸,是為至理,從反面佐證了孟子之樂。天倫之樂,非常難得,要好好珍惜。

2.第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指抬頭對天不覺得內疚,低頭對人不覺得慚愧,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這裡說的是個人修養,做人的本分。不做虧心事,坦坦蕩蕩,光明磊落,上對得起天;善待他人,以誠為本,樂於助人,下對得起地這叫“俯仰無愧”,是道德檢驗的心理標準。

3.第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指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而教育他們。能夠得到天下的英才並培育他們成為棟樑之才,為國為民效力,這不是快樂嗎?

家庭平安才能無憂,問心無愧方才安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則國與民幸哉。若能獲此,豈有不樂之理?


音準不準的作家劉劍鋒


第一樂、天倫歡樂。人都說,有錢難買闔家團圓,坐享天倫之樂!作為80歲老人,上有百歲父母健在,下有兒女雙全,子子孫孫幾代人同堂聚會,此乃人間第一樂!

第二樂、成功之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人生理想,是人生一大樂趣,比如馬雲,創造了阿里,改變了一代人的購物方式,解決了數萬人的就業問題,創新了大數據成為一代梟雄!此乃第二樂——成功之樂!

第三樂、救世之樂。能有前面二樂已經不枉此生,如再得“救世之樂”那就完美!看今朝逆行武漢“抗疫”勇士,代表之——鍾南山、李蘭娟等民族脊樑,冒生命之危險、救疫情人民於水火,危難之間力往狂瀾,堪比在世華佗。此乃第三樂!

三樂均德,何德何能啊!


李子BB


孟子曾經說過,人生有三樂。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孟子認為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可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沒病沒災,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情;仰頭對天不覺得內疚,低頭對人不覺得慚愧,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並教育他們,這是第三件快樂的事。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這三樂,只有身為中國人的你才有機會享受到。這是中國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可以說是“天地君親師”這一觀念的最生動具體的表現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是對應天地良心。父母俱在,兄弟無故。這是孝悌之道帶來的快樂。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是尊師重教之道帶來的快樂。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能做到這點,自然不憂不懼,心安理得。就算我不認識一個字,不曾讀過一頁書,也要堂堂正正做個人。頂天立地,毫無愧色。

父母俱在,兄弟無故。此乃天倫之樂,上天賜予我們的父母兄弟,讓我們此生有幸,茫茫人海,渺渺塵世,能夠團圓一處,聚為一家。真是三生有幸!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是為往聖繼絕學的崇高事業!君子為學,無入而不自得。學有心得,學業有成。為了不使先賢遺教和自己的智慧結晶失傳,設帳講學,傳道受業,啟人心智,移風易俗,化成天下,善莫大焉。

當你不被塵世的滾滾紅塵所遮蔽,堅守自己的本心,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人生的價值與樂趣,那麼,還有什麼是值得你想不開的呢?











追夢小卒


人生其實很短暫,認清自己,讀懂社會很重要。知道自己的理想,併為之行動,便不枉世上走一遭。人生的快樂在於:自己開心,併為社會創造價值。

一、身心快樂

這似乎是最難的。每個人都有煩惱,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個人很難快樂。但我們仍然要快樂,為什麼呢?就是為了自己。我們從嬰兒呱呱落地,一直到生老病死,這一生真的很快。困難是很多的,上學的苦學,工作的不如意,買房的艱難,都是人生給我們的選擇題。雖說是選擇題,但答案只有一個,靠自己。你面對困難的心態,就左右著自己是否快樂。把困難當成困難,那人生自然很艱難。把困難當成挑戰,那克服困難的喜悅會讓你充滿成就感。

所以說,快樂來自於對生活的感悟,對世事的看法,你想開了,凡事都是快樂的。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心裡想不開,任何事就過不去,自然的不開心。我非常認同一句話: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

身體健康,心中霍亮,快樂自然來。當然,不能等,要自己去爭取。

二、天倫之樂

家是港灣,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家。我個人非常不贊成離開父母去外地打拼的觀點,我認為這是不孝。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我們都會做父母,將來也都會遇到這樣的抉擇,你會希望孩子離開你嗎?答案不用說。事業成功了,錢掙到了,但親情失去了,我認為是失衡的。每年回家兩次,每次住幾天,父母是無奈的,我們也是無奈的,無奈的生活,無奈的選擇。其實真的可以改變,鑰匙就在我們自己手裡。

理想的天倫之樂,一家人在一起,每週回去看看父母,這樣的生活是美好的。親情是任何物質替代不了的,親情是小時候你滿身泥巴回家後母親的嗔怪聲,親情是你第一次聽到孩子出生時的哭泣聲,親情是一家人在一起團聚的歡笑聲,親情就是陪伴,一直陪伴。

三、立業之樂

古有成家立業之說,一個男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最讓他喜悅的就是事業,事業的成功感是任何快樂替代不了的。事業的成功是一種身份,是實在的物質,是家庭的地位。每個男人都想家庭和睦,事業有成。而事業有成的快樂更吸引人,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兩地分居、拋家舍業的原因。有了事業,掙了錢,提升了家庭地位,快樂隨之而來。

人生快樂無窮,遠不止“三樂”。擺正自己的心態,快樂天天有。調整自己的身體,快樂到白首。


大志讀書


大家好,我是冀東老李,快樂對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的定義,有的人認為有錢就是快樂,有的人覺得沒病沒災就是快樂,還有的認為有兒有女就是快樂,所以快樂沒有固定的定義。

但不管怎麼定義,人的一生有三樂是一定的,那這三樂都是什麼呢?下面聽老李聊一聊我對這三樂的定義。

第一:就是家庭幸福,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家庭是我們的後勤,一個人不管在外幹什麼,不管遇到何種困難,只要想起我還有個家就會從內心生起力量,所以家是我們的後盾,是力量生髮的根源,只要有了家,就有了一切,沒了家,也會失去奮鬥的動力,請大家善待生命,善待家庭[祈禱][祈禱][祈禱]

第二:就是健康的身體,這是幹一切事情的前提,我們不怕失敗,我們不怕跌倒,就怕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失敗我們可以再來,跌倒我可以在爬起來,但沒有好的身體任何事情都是沒辦法去開展的。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木棍,必須有血有肉的戳在那裡,只要不倒,後面可以隨便加零,隨便幹想幹的事情,但如果這個小棍子一倒,一切都是零。而且永遠是零[祈禱][祈禱]

第三:就是要有一顆為眾生著想的心,這顆心其實才是我們的本心,也就是我們的初心,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生下來本是一顆無善無惡的真心,由於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迷失了自我,被慾望迷住雙眼,失去了本心。

世上的好東西多的是,不可能都歸我們自己所有,我們不要貪,其實我在這個社會上,夠自己夠家裡人用就行,再稍微有點富餘就可以了[祈禱][祈禱][祈禱]

如果我們能力確實夠用,把多出來的奉獻給社會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只要他們不是懶惰,我們是有義務幫助那些能力弱的眾生的。[祈禱]

好了,不說了,這就是我理解的人的三樂,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的視頻,那裡有我講得好多關於人生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益處[祈禱][祈禱][祈禱]



冀東老李


生在這個和平社會,人生何止有三樂!

你升官了,你娶了個漂亮老婆,你找到失散二十年的母親了,你買彩票中了五百萬等等,都是令人快樂的事,舉不勝舉。

題主所說的人生有三樂,顧名思義,應該是從人生有三大不幸演變而來的吧。

少年喪父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為人生三大不幸!

圍繞著人生三大不幸來理解人生三樂的話,我想應該是:少年有父母,中年有妻,老年有子為人生三樂。

一,少年有父母。

從你呱呱落地起,你就被父母的各種疼愛包圍著。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碎了。你就在這種甜蜜的氛圍裡生活著,無憂無慮,活的像個小皇帝。

二,中年有妻。

人到中年,有妻子的陪伴才活的像個家。妻子溫柔賢惠,對你疼愛有加,讓你時時刻刻都感覺到溫暖。

三,老年有子。

人老了,身體狀況逐漸變差,短不了有個大病小情的,此時還有兒子在身邊照顧,心裡也挺溫暖的。

以上是我論述的個人觀點,完畢!


明月耀眾星


我認為人的一生“三樂”是:偷摸樂,喜來樂,老頭樂。

所謂偷摸樂,就是飢腸轆轆的時候,“吧嘰”一塊東西烀在嘴上,原來是一張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走在馬路上“咣噹”被絆倒了,撿起來一瞅,一塊金燦燦的大金元寶。哈哈,嚼著大餡餅,捧著金元寶,躲在幾角旮旯偷摸樂。

所謂喜來樂,就是光棍十幾年,人生極度疲軟的時候,“嗷”迎面撲來個黃花大媳婦。結婚好幾年了,盼星星盼月亮,直盼得花兒都謝了。“啪”媳婦給俺生個大閨女。左邊是大媳婦,右邊是大閨女,走在路上捂著嘴偷摸樂得沒完沒了。

所謂老頭樂,就是老的時候,後背癢癢得要命,“咦”姑娘扔過來一根“老頭樂”癢癢撓,把它伸到後脊娘“咔咔”一撓,舒坦。之後,捶背錘、理石球、搓腳板、手串、玉石枕等多種“老頭樂”,陸續擺在我床頭,伴我度過開心的老年生活。





0大木瓜0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是古代人說的。 現代人的快樂,我個人總結為:旅行,認可,當爺。旅行不僅得見山水之美,更是人生寶貴經歷,特別是一家幾口。增進夫妻以及與孩子的感情,其中可教育引導孩子的心智成長。二,自己的價值得到身邊人,社會的認可。包括收入增長和職位提升,以及引申帶來的其他物資生活質量的提升。當爺,為什麼不是當爹呢?當爹的快樂遠沒有當爺時。年輕時,我們還不懂得如何做父親,還不懂得生命的寶貴。為了生計,發展,我們可能沒有時間,沒有心情多照顧孩子。甚至可能因為不順利而把煩惱發洩在孩子身上。當爺了可以彌補一下,見隔輩人的快樂,非父母能比。這就是普通人的樂。與王天下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