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第70屆柏林電影節開幕,中國著名導演賈樟柯和女演員齊溪的紅毯照成亮點。賈科長西裝馬甲微笑揮手,齊溪白裙帆布鞋盡顯自信。
作為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電影節,近30年來一直不缺少華人的身影。張藝謀、李安等導演作為代表人物,在上世紀90年代多有作品獲獎;去年,王景春和詠梅憑藉《地久天長》裡的精湛表演,摘得了柏林電影節的影帝影后桂冠。
今年,賈樟柯導演作品《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入圍特別展映單元。這是一部從中國鄉土文學入手,展現中國鄉村變化的紀錄電影,穿插著著名作家賈平凹、餘華、梁鴻的採訪段落,將影像與文學兩種藝術媒介合二為一,十分讓人期待。
以下送上華語電影人在柏林電影節的獲獎作品名單,小夥伴們趕緊收藏補起來吧!
最佳影片金熊獎
1、1988年《紅高粱》,導演張藝謀
第一部獲得金熊獎的華語電影,不管是主題、電影技巧還是影響力,都是華語電影中的里程碑式作品。
2、1993年《喜宴》,導演李安;《香魂女》,導演謝飛
《喜宴》是比《斷背山》早12年的同性題材電影,李安的“父親三部曲”之一,以喜劇形式探討了同性感情在傳統與現代觀念中帶來的矛盾掙扎與和解。
《香魂女》與《喜宴》並列獲得第43屆金熊獎。《喜宴》是發生在美國都市的同性故事,《香魂女》則是90年代中國鄉村的女性悲歌,它表現了男權社會殘留的傳統觀念對女性的剝奪和壓迫,但也給人以希望。
3、1996年《理智與情感》,導演李安
當代著名華人導演與200年前的英國才女簡·奧斯丁“合作”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李安導演一次次用大屏幕告訴觀眾,一位優秀的導演處理手上素材的能力是多麼富有“理智”與“情感”。說到底,電影果然是凡看者都能理解的“世界語言”。
4、2007年《圖雅的婚事》,導演王全安
電影獲獎之後,在國內觀眾中並未引起太大反響,對王全安導演的評價也頗多爭議,反而大部分觀眾都在肯定女主角余男的表演。
5、2014年《白日焰火》,導演刁亦男
刁亦男導演在文藝和商業之間努力做到了一種平衡,但犯罪和懸疑外衣下,角色情緒的複雜表現對於急躁的觀眾來講還是過於隱晦難懂。
最佳導演銀熊獎
1、1996年,嚴浩《太陽有耳》
香港導演嚴浩在拿到銀熊獎之前,曾憑《似水流年》獲第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滾滾紅塵》獲第2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太陽有耳》由中國女星張瑜製片、主演,香港導演嚴浩鏡頭下的黃土高原,鄉土力量成熟厚重。
2、2001年,林正盛《愛你愛我》
非科班出身的臺灣導演林正盛,善於長鏡頭表達日常生活的紛雜。張震、李心潔主演,那時還都是少年的面孔,演繹底層的殘酷青春愛戀。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1、2019年,王景春《地久天長》
30年的時間跨度,有當代高超的化妝技巧加持,人的形象變化不是難事。對於那些好演員來講,展現心理活動的微表情,如何恰到好處地讓觀眾看到又不露表演痕跡,才是優秀演技的體現。
比如耀軍即將通過視頻看到茉莉的孩子時,心中的負疚、希望到釋懷、失望的那些微表情,影帝拿的是實至名歸。
2、2014年,廖凡《白日焰火》
一段癲狂的“舞蹈”,既是快樂也是痛苦,既是得到也是失去,既是救贖也是墮落,廖凡此時就是那個前刑警張自力。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1、2019年,詠梅《地久天長》
女演員詠梅身上那種穩重、溫柔的氣質,與麗雲的形象完美重疊,又剛好與王景春的粗糙與憋悶相得益彰。
2、1995年,蕭芳芳《女人,四十》
其實,“苗翠花”的名氣要遠大於“孫太”,但40歲中年女人的苦累與壓力,放在國內國外都一樣讓人感同身受。2009年蕭芳芳獲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3、1992年,張曼玉《阮玲玉》
那幾年,張曼玉拍了幾十部電影,質量與數量同樣上乘。除了《阮玲玉》,《新龍門客棧》、《青蛇》、《東成西就》等影片中,張曼玉的表現也從未讓觀眾失望。
往期精選:
閱讀更多 木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