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少年一向平凡,誰也不知他出生時異象頻出,還有高僧趕來

小說:少年一向平凡,誰也不知他出生時異象頻出,還有高僧趕來

  和尚一笑道:“緣起緣滅皆定數”人力雖不能逆天,但可以改變,將來令公子要嚴加管教,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送你一“心經玉”當繫於孩子脖間,保孩子一生平安、李武欲開口問些什麼,和尚道:“不必問,不可說”和尚留下“心經玉”空餘背影路口拐彎處。

  李武看這玉,一普通紅繩墜一塊玉,玉上刻有“摩?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字跡甚小。“十二日也”做完了,家裡也清淨了,鳳霞問李武:給孩子起個名字吧!李武也在思慮這個問題,心中也後悔忘了問那個高僧,叫什麼名字好,李武便把今天中午遇到老和尚這一段和鳳霞說了,鳳霞說道:看來這個和尚有點道行,也不必放在心上,孩子健康就好了,你倒是給起個名字呀。李武一笑說道“還是你起名字吧”鳳霞說道:叫鳳凰吧,生孩子前不是夢見鳳凰了嗎。李武說“不行,你的名字帶鳳字,再說男孩哪有叫鳳凰的”鳳霞說道:也是,生孩子前一個月不是看見一隻衝我眨眼的冠子蛇嗎,就叫“小龍”吧。李武說“不行,名字太大怕這孩子壓不住再說李小龍不是猝死的嗎,不吉利”鳳霞又說到:那就叫李小三,他不是咱們家第三胎嗎,賤名好養。

  不行!多俗啊,李武說。

  鳳霞煩氣了,說道:這不行那不行的還讓我起名字,就叫李小三!就這麼定了,別和我嘮叨了。李武知道她的脾氣,不敢反駁,但心想這李小三也太難聽了吧,便滿臉陪笑說道“好媳婦,這樣吧,把小和三換一下”鳳霞說:李三小啊。李武說“不是,小不吉利,少更貼切,叫三少可以不”鳳霞一聽覺得順口“好吧,叫三少吧,李三少也不錯”

  時光荏苒,人都說男孩子窮養女孩子富養,李武也是堅決落實這一宗旨,雖然日子越過越好,但是對三少的經濟束縛一點也沒有放鬆過,人都說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可李武和鳳霞在這個觀點上與世人不同,只要孩子健康不傻不呆就行了,沒有其他奢求了。三少的成長也是按照他父母既定的培養路線成長的,李三少的成長除了脖子上多了一塊“心經玉”其他所有一切都和農村孩子的成長是一樣的,童年就是下溝摸魚,上樹摸鳥,田野裡放紙鳶,參加了九年義務教育,成績平平性格溫和,不露頭不冒尖,不拖後腿。李武怕這孩子暑假裡的大把時間出差錯,每年暑假都養一群鵝,讓李三少出去放鵝,這樣既有收入,又佔用了三少的時間怕他惹禍,到了寒假就讓三少幫著家裡幹些雜活,日子太平常了,李三少沒有表現出仲永的聰明,也沒曾國藩年少時的呆愚。

  二零零四年的夏季,他還沒有初中畢業,就算畢業也考不上高中,其他同學都談戀愛了,他似乎只有暗戀,暗戀一個叫趙飛的女孩,一切都太平靜,這十五年的平靜似乎讓李武和吳鳳霞忘了那鳳凰來鳴,那青蛇化龍,那討飯高僧,那一切似乎都塵埃落定,如果不出變故,接下來的時間是李三少打幾年工,掙幾個錢,二十多歲娶個媳婦生個孩子,李吳夫妻就算是完成任務了,三少再落入李吳夫妻這個循環,為下一代而奔波,但事情總不是盡如人意,事情總會變卦。

  她,她不是前十七世的錦衣玉食能打發的,他是來逆襲的,她積攢下所有的安逸就是為了修的男兒身,他要在一個最好的時代做最好的自己,他要在最壞的時代做最好的自己,她拋下所有,只為證明,人活著不只是為了生活,他只為證明人活著,還有別的意義,所有的開始皆因那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