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癆媽媽,對嬰幼兒竟然是個寶

說起“話癆”,我們就會想起“唐三藏”,不由的想要堵上耳朵,嘴裡開始默唸:“請還我一絲清淨,請還我一絲清淨。”

但你可能不知道,對於嬰幼兒來說,有個話癆媽媽真的是為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如虎添翼”。很多媽媽都會奇怪,為什麼別的同齡孩子都能流暢自如表達了,自家孩子只會說一些稱呼。其實孩子的語言發育,和家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助力孩子語言能力的提升?

一、積極的與寶寶進行溝通交流

研究發現,與喋喋不休的媽媽一起生活的孩子,會更快、更多地學到口頭交流的技能,大量的輸入才能帶來寶寶輸出上質的飛躍。

我們可以和寶寶儘可能多的描述日常,通過我們的描述,讓寶寶學習、瞭解更多詞彙,比如在刷牙、洗手、起床、睡覺等情境下開展。

如和寶寶洗手,我們可以這樣來進行引導:“寶寶,打開水龍頭,小手衝一衝;關上水龍頭,拿起小肥皂,手裡揉一揉,放下小肥皂,用水衝一衝……”

描述日常,家長會覺得是廢話,但是對於孩子來講,卻是必不可少的互動和學習的機會。

另外我們和孩子互動交流過程中要減少使用這個、那個的代詞,比如這個真好吃、媽媽我要那個,都是不可以的,要引導孩子嘴不能懶,要說:“媽媽煮的麵條真好吃”、“媽媽我想要喝酸奶”。

你越支持鼓勵孩子開口,你同孩子講得越多,他相應接收到的也就越多,他能夠表達出來的詞彙和句式也就越多。


話癆媽媽,對嬰幼兒竟然是個寶

二、向尊重成人一樣尊重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通過語言開發孩子大腦,最重要的是要及時給予孩子回應和支持。當孩子和我們講話時,要蹲下身來,眼睛注視著他。通過這樣的肢體語言,告訴孩子:媽媽在認真聽你說話。這對孩子是最好的鼓勵和讚許,你的態度會幫助他更多的開口。


話癆媽媽,對嬰幼兒竟然是個寶

三、控制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一項針對上海市嬰幼兒語言發育的研究發現,孤獨症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看電視及電子設備的時間,大於正常兒童。

語言是一種符號,每個詞語都與特定的事物、動作、感受相對應,讓人通過文字聯繫到它的含義。但是,電視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因為語言所提及的內容基本都被畫面展示出來了,這樣也就限制了孩子對於詞彙的思考與理解。

如因特殊原因無法避免孩子觀看電視,那麼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複述故事情節的內容或者和父母一起把故事情節演繹出來,這樣就把被動的語言接觸變成了主動學習。


話癆媽媽,對嬰幼兒竟然是個寶

四、詞彙量的豐富從父母開始

孩子的詞彙量及後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與父母詞彙量的輸出有極大的關係,所以詞彙量的豐富要從父母開始得到重視,因為你每天都在和他對話,你的世界開闊了,他自然會受到你的影響。


話癆媽媽,對嬰幼兒竟然是個寶

五、調動五官去探索詞彙量

聰明的家長會發現那些作文寫得好的孩子只是因為他們充分調動五官來感受事物,才會有源源不斷的詞彙輸出,這就是擴句。

如同樣是描寫海邊玩耍,一般小孩可能會寫:“我今天和爸爸來海邊玩,非常的好玩,吃了很多我喜歡吃的食物,而且還玩沙子、游泳、坐船了,真是美好的一天”。而調動五官去感受的小孩可能會寫:“來到海邊,看到了藍色的大海和金色的沙灘(視覺),嚐了嚐海水,鹹鹹的(味覺)。閉上眼睛,可以聽到海浪“撲通撲通”的聲音(聽覺),像是在敲鼓一般。細細的沙子從指縫間偷偷地劃過(觸覺)……”


話癆媽媽,對嬰幼兒竟然是個寶

六、生活+興趣給詞彙量的提升裝上雙引擎

在日常生活中要通過實際的物品及事件和寶寶一起擴展詞彙量,而非“無中生有”、“生拉硬拽”的去背,這樣寶寶更容易理解。同時,從寶寶的興趣入手去學習、練習詞彙量,更是提高孩子詞彙量的好方法和好契機。

從近期感興趣或者迷戀的一些事物著手,比如一些小玩具、動畫片之類的,當孩子的注意力在這些東西上時就會展現出極大的興趣。你可以抓住這一點,和寶寶多討論他感興趣的事物,引入一些新的詞彙,在潛移默化中讓寶寶接收更多的詞彙量。


話癆媽媽,對嬰幼兒竟然是個寶

你會和寶寶一起進行刻意訓練嗎?會在孩子面前當一名“話癆媽媽”嗎?你是這樣做的嗎?還有什麼好的方法是可以幫助寶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分享出來讓大家參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