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對婆婆說,你沒生養我就不要管我,那為什麼還要讓婆婆幫你帶孩子呢?

關愛天天見


首先不是幫媳婦帶孩子,是在幫她兒子帶孩子。

其次兒子讓婆婆教養的沒能力,生了孩子請不起保姆,自己老婆在家帶孩子,掙得錢又不夠生活。自己不幫還覺得兒媳婦欠她的,什麼邏輯。

能提出這個問題的從根本上就沒把媳婦當一家人看,真正的家人都是出了事相互扶持著共度難關的,更何況是添丁這樣的大事。

我正在經歷這個過程,非常難。孩子8個月,找工作上班,不敢斷奶因為奶粉貴。早晨8點出門,晚上七點回家。寶寶還在吃夜奶,基本一天就三五個小時休息。我婆婆在我懷孕的時候就說不會照顧月子,等孩子生下來看是男孩,又後悔了,各種找事說坐月子沒和她們商量。各種謊話張嘴就來。

不管男孩女孩,都是爸爸媽媽手心裡捧著長大的寶貝,請各位婆婆善良。我也是未來的婆婆,至少我會善良,我不希望我受過的苦別人家的寶貝再受一次。


沂沉


這句話應該是婆媳有矛盾時,兒媳婦的抱怨之話。談一下我家的婆媳關係:

我和老公結婚後,是和公婆分開住的,除了節假日一塊吃個飯,其餘時間是各回各家,自然沒有什麼矛盾。

後來有了孩子,而且是雙胞胎,公婆就回來住了,一方面說是照顧孩子,讓我們減輕生活負擔;另一方面是年紀大了,喜歡和兒子孫子住一起。

產假裡我習慣於晚睡晚起的模式,婆婆三天就看不慣了,開始旁敲側擊的告訴兒子,你媳婦太懶了!後來休假結束上班了,有一次,孩子睡著了,婆婆把孩子放沙發上,孩子從沙發上滾下去,磁到茶几上又掉到地上,起了個大包。回家後我發現了,問婆婆怎麼回事,婆婆吱吱唔唔就是不說。

那次事件後,婆婆再也不給我看孩子了。其實我也不是要追究什麼,誰看孩子都會有閃失,但是我作為媽媽要知道發生了什麼,我要做好準備怎麼在以後避免。

我家兩個孩子都是自己在帶,很累,但是我寧願自己身體累點,也比每天心累要好一萬倍。


愛讀童書的小靜媽媽


前半句是事實,後半句,有幾個婆婆會幫忙帶孩子。我的婆婆,現實中的毒婦一個。整天讓我老公跟我離婚。前幾天我獨自帶孩子回去她家。剛好孩子病了。她說話又難聽。我剛下去第一天,就跟我家人說,讓我把兩個孩子留下,然後跟我家的人回去。呵呵!這是什麼東西!後來我帶孩子走了,走之前,公公說,我故意刁難他們,我佔他家便宜。還說,就算沒有我也照樣把我孩子養大。佔便宜,結婚沒有一分彩禮。這叫佔便宜嗎?後來我回來後,婆婆打電話來罵?最後說到點上了,就是我不是她女兒,也不是嫁他家的,不用伺候我做月子什麼的。那我以後也不用養老。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我第一次迫切的希望她早死。還到處找我認識的朋友勸我,讓我跟她兒子離婚。她算什麼東西。


蒲公英飄飛的季節45939144


相信很多兒媳婦對婆婆或多或少都會有埋怨的情緒,在我們的婚姻生活中育兒是一個大問題,我讓婆婆給我們帶孩子是給我減輕負擔,要不我自己都休息不好,更別說幹其他的事情,這樣還能有一個好幫手,雖然在育兒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及時有效的溝通才不會讓老公為難;

當時可能因為情緒比較激動兒媳婦說出那樣的話,相信事後也很後悔,畢竟婆婆也都是為了這個家好;婆婆雖然受委屈了,但是為了不給兒子添加負擔還是要幫忙帶孩子,居家過日子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所以都各自冷靜下,抬頭不見還低頭見嘛,沒有必要鬧的那麼尷尬;

不過話又說回來,婆婆沒有給我們看孩子的義務和責任,她看孩子主要還是考慮兒媳婦比較辛苦,能幫忙就幫一幫,如果真的把婆婆攆走,自己也確實很辛苦;

如果處理好婆婆跟兒媳的關係,那我們兩個人的婚姻是幸福的,為了寶寶健康成長,還是各自退讓一步,今天分享就到這吧,我是寶寶育兒堂的一晨媽媽,如果有關育兒方面的問題可以關注,非常感謝點贊閱讀;


天天聊社保


個人覺得,能對婆婆說出:你沒生養我就不要管我的兒媳婦,孩子肯定也不是婆婆帶。

而這種人,哪怕是生你養你的父母管你,你肯定也會說一句:不要你管。

說個我自己的,我婆婆是退休的,在家給我帶孩子、洗衣、做飯、收拾家務。煩了的時候也會說我兒子難帶,說我們不做家務,說我們亂花錢,可是我能說不要她管嗎?面對每頓飯都做好給你端上桌的婆婆,你能因為她說了幾句你不愛聽的,然後衝她說:你又沒生我養我,不要你管!我婆婆對我真的很好,可是對我再好,我也感覺跟婆婆對她女兒還是有區別的。她會偷偷給她女兒錢、會在外面說她外孫子怎麼怎麼聰明,有什麼好吃的都會想到她女兒然後打包給她寄過去,可是我不能因為這樣就跟婆婆吵,找她麻煩是不是。


人雖然是獨立的個體,但是親情、友情、家庭、婚姻把我們捆綁在一起。你以為你爸媽在你叛逆期的時候真想管你嗎?那是不想看你走歪路,做錯事,因為她們生了你,有責任。你以為你婆婆真想管你嗎?你不是她生的,在嫁給她兒子以前你兩就是陌生人,說句不好聽的,你就是凍死在外面,她也懶得管,因為她沒這個責任,也沒義務。

可是你嫁給了他兒子,這就不一樣了,從倫理上來說,進了她家的門就是她家的人了,她就有責任和義務來管著你,防止你真的凍死在外面。可是很多兒媳真的只看到婆婆怎麼怎麼管著你了,限制著你了,然後媳婦就不開心了。可是她管你吃管你喝管你住,她總有說兩句的權利吧,孩子讓她帶,還不給她發言權,就是請個保姆也該是這樣的。


原來是柒月啊


兒媳婦敢對婆婆出言不遜說明婆媳關係處的有點僵。

這個問題的第一節,兒媳婦指出婆婆沒生養過她,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不生養兒媳婦,但兒媳婦有做的過分的地方,婆婆作為長輩應該是可以管教的吧?

當然可能婆婆管教的方式方法兒媳婦接受不了,畢竟陌生的兩個女人,因為一個彼此都深愛的男人而不得不強行生活在一起,開始多少需要一個磨合期,作為晚輩要學會尊重長輩,作為長輩也應該包容晚輩,而不是倚老賣老,認為自己的家就得唯我獨尊,你新來的就應該處處聽我的,這是不可取的。

後一節意思是婆媳關係如此僵化為什麼還要讓婆婆幫她帶孩子?媳婦與婆婆之間的事情本來就不應該遷怒於孩子,這是兩碼事。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快,年輕人壓力非常大,如果老人身體條件好卻不幫帶孩子,那麼一家老小的開支都壓在男人一個人肩上,多少有些入不敷出,明智的老人都不會愚蠢到拿自己孩子的身體健康開玩笑,聰明的兒媳婦也不甘心做伸手黨,所以寧願不計前嫌,化干戈為玉帛一起努力給孩子創造更加優渥的生活條件。


木白媽咪說育兒


首先我的婆婆不會管我,也不會幫我帶孩子。他只管他的兒子,來我這也是來看望他的孫子的,這是他們家的血脈。如果沒有兒子,孫子想必也不會踏進我的家。

我不會讓婆婆幫我帶孩子的,帶孩子是我自己的事情。但婆婆看望他的孫子,那是她自己的事情。看孫子是幫他自己看的,不是幫我看。

照顧孩子,教育孩子,監護孩子都是父母自己的事。婆婆帶孫子,是出於情面,而不是義務。誰也不能要求老人怎麼做。

只是老人自己心甘情願幫助兒女分擔點,婆婆願意幫媳婦分擔,把媳婦當閨女就會幫媳婦多做點家務照看孫子,如果婆婆只是出錢的話,那就是幫他兒子怕他兒子養家有負擔,畢竟養家是男人的責任。如果婆媳關係好的話,願意怎麼看就怎麼看,如果婆媳關係不好的話那就相敬如賓保持距離。
婆婆腰疼的時候我會幫她按摩。我的婆婆很少幫我幹家務活,但是會給我,織毛衣做鞋子,永遠的留個紀念。這也許是最好的相處方式吧!

關注 寶寶故事,每天分享原創的育兒知識,用自己的真實經驗,讓媽媽少走彎路。


寶寶故事



我認為“不要管我”,只是說不要管我的生活方式,不要管我怎麼教育孩子,並不是完完全全不要婆婆管。讓婆婆幫忙帶孩子,兒媳婦應該覺得是天經地義吧。那是你兒子的兒子女兒,是你的孫子孫女,我需要你幫忙你就得給我帶,但只要照顧好孩子的衣食起居就好,其他事情不要插手。

這樣看來,這婆媳關係一定是處不好的了。碰到有個性的婆婆,可能都不會幫忙帶,她會想既然你那麼有本事,自己帶吧。即使婆婆去帶了,可能兒媳婦還要冷眼相待,婆婆稍有做的不好,就會加以指責,因為她打從心底沒有把婆婆當成一家人。

但事實是,婆婆沒有為你帶孩子的義務,也不應該對兒子婚後的生活有過多幹預。畢竟孩子長大了,成家了,也該獨立了。婆婆參與過多,只會讓兒媳婦反感,增加小兩口的矛盾。兒媳婦也不應該對婆婆有過多要求,需要婆婆幫忙帶孩子了,就得接受婆媳在一起難免會有矛盾的現狀,得尊敬老人,感謝老人的幫忙,畢竟他們辛苦把你老公養大已不容易,幫你帶孩子只是出於心疼你們,所以還得感恩,這樣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好的婆媳關係也是有的,他們多是“婆慈兒媳孝”,但咱們大多數人根深蒂固的觀念裡就是婆媳不和,婆媳難相處,根本不願花心思好好經營婆媳關係。只要心裡想要一個幸福的家庭,心往一處使,婆媳關係一定會和睦的。


依寶奕媽共成長


一家人的事沒有理可說,都是用情愛來說的,一家人你愛我,我愛你,和和睦睦多麼好呢,有些人總要分出高下,講出一個理來,很多時候沒有道理可講。

別說是婆婆(老公的親媽),就是一個外人,做錯了事也是也管的,好心人也會勸兩句,婆婆怎麼能不管呢?

因為婚姻,婆婆公公,丈人丈母孃都成了有關係的一家人,誰家需要幫助了,伸出手拉一把,然而現在很多人應該出手幫忙的不幫,應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卻要管。

孩子身上有著兩家人的血緣關係,有空幫著帶孩子,也是應該的,老人老了,伺候老人也是應該的,人心換人心,對別人好了,別人也會對你好。

那天聽一位女兒說起她的媽媽和兒媳婦的事,婆婆病在床上,兒媳婦指著罵,你還不死呢?女兒在旁邊伺候,竟然沒有打起來,還是這樣相安無事,女兒伺候一個月,終於把老太太伺候走了,去了另一個世界,皆大歡喜。

我知道他們之間缺少愛,如果有一個人愛對方,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農村這樣的事不是一件,這說明一家人之間缺失了愛,相互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管制對方。

中國有一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打能打出孝子嗎?打只能打沒了感情,老了怎麼還孝順呢?愛對方才有感情,沒有感情,這孝順也就變了味。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還是和睦相處,共同維護一個家。


王大妞看世界


婆媳真是千古話題,實在羨慕那些一提起婆媳,就興奮的各種吐槽的同學們。就本人而言,對這個話題,實在無力吐槽。本著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的心思,還是忍不住摻和一下。

首先,前半句。婆婆對兒媳婦無生育之恩,可以這麼說,無論您有一個什麼樣的兒媳婦,您都是揀現成的便宜,結婚之前的二十多年,於她有養育之恩的,是人家的父母。父母管子女,到了一定年齡階段,都不能隨心所欲,更何況婆婆乎。如果存了“管”的想法,那出發點就錯了。您如果有心力,就對自己的兒子實施再教育,告訴他在小家庭裡也要“五講四美三熱愛”,做個愛老婆、講衛生、有責任感的好男人,教育老婆是他的事情,您不能越權。如果實在沒有心力,那就裝裝傻,充充愣,“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家婆也是一樣。

再說後半句。如果拋開傳統,婆婆確實也沒有義務帶孫輩,但事實是,對於很老人而言,如果不讓他們帶孫輩,那比遺棄他們還殘酷。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老人也應該明白,隔代親是一回事,孩子畢竟是父母的孩子,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越過人家的父母。

同時,個人認為,甘蔗沒有兩頭甜,你既要享受老人帶孩子,自己想幹啥就乾的啥的生活,那就不能對老一輩的付出再挑三揀四,畢竟,你啥都不幹的話,怎麼好意思挑別人的毛病。



換位思考一下吧,誰的一輩子都不容易,更何況,人家還給你貢獻了一枚老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