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闌尾炎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居各種急腹症的首位。轉移性右下腹痛及闌尾點壓痛、反跳痛為其常見臨床表現,但是急性闌尾炎的病情變化多端。其臨床表現為持續伴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痛、噁心、嘔吐,右下腹闌尾區(麥氏點)壓痛,則是該病重要體徵。急性闌尾炎一般分四種類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壞疽及穿孔性闌尾炎和闌尾周圍膿腫。

2014年冬天,當時我在北京工作。晚上下班的時候,一位女同事突然發作急性闌尾炎,痛得滿地打滾,哇哇大哭。檢查後馬上給她在外陵、梁丘、神門、闌尾紮了幾針,很快就止痛了。護送她回家,第二天去醫院檢查,已經沒有大礙,吃了幾副湯藥至今沒有復發。

急性闌尾炎的確診,典型的表現自然容易診斷,但不典型的也很多。最容易跟右側輸尿管結石相混淆。西醫診斷的話,主要是靠麥氏點壓痛。可是早期的話,症狀和體徵往往不典型,很難判斷,即使幹了一輩子的外科主任有時也拿不準。這種疾病本來是西醫的優勢病種,殊不知中醫在這個領域的治療陣地也頗有優勢。

急性闌尾炎,如果是單純性的話,可以通過觸診右側闌尾穴、大腸腧、闌腧穴(正對麥氏點的後背處,志室附近,這是針灸大家周楣聲先生的發現)進行穴位觸診,如果壓痛明顯,即可以診斷。這些穴位即是診斷穴位又是治療穴位,可以在這些穴位上進行治療。

急性闌尾炎


鑑別的話,輸尿管結石是足臨泣壓痛(小便不通暢!),急性胰腺炎是地機穴壓痛。

但如果是闌尾壞疽、化膿的話,闌尾穴的觸診就會變為無痛,當然這時針刺闌尾穴也就是沒有效果的。

穴位的神奇之處就在這裡,所以要靜下心來“揣穴”,傾聽穴位的表達,否則你將一無所得,錯失很多受益的機會。

怎麼用針灸治療呢?我剛開始是用針刺治療,於右側闌尾穴周圍觸診,取最痛處下針,一針或者三針,一般留針半小時,連針5~7次,大部分可治癒。

為什麼說大部分呢?因為我經過實踐發現,事實上,如果是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的話(闌尾壞疽、化膿或闌尾周圍膿腫除外),十個中約有八個能完全用針刺治癒,還剩那麼兩個是無效的,最終不得不選擇手術切除。箇中緣由值得進一步探討。

後來學習穴位刺血療法,將穴位刺血應用到急性闌尾炎上,試治了幾例,發現效果比針刺還要迅速,可以大大縮短療程,約1~3次可痊癒。刺血穴位取右側闌尾穴或者背部雙大腸腧、膕窩委中穴,刺血後一般再在穴位上拔罐,出血量10~40毫升,因人而異,體質壯實的多出一些,小孩和身體偏瘦的少一些。

臍針治療的話,一般取山澤通氣加乾,因為乾為大腸,闌尾屬大腸。於肚臍周圍用 撳針貼艮、兌、乾三個位置,通常留針一天而愈。

急性闌尾炎


對於怕針的患者,中藥效果也非常好,可以參考以下幾方。

方一:大黃10克,芒硝9克,連翹、銀花各12克,紅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清熱通腑,行氣活血,適用於溼熱瘀滯所致的闌尾炎。

方二:金銀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黃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清熱解毒,化瘀消痛,適用於熱蘊所致的闌尾炎。

方三:銀花10克,連翹12克,黃芩、生地、玄參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黃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清熱解毒,通腑排膿,適用於膿毒潰散所致的闌尾炎。

方四:白芍18-45克,甘草、柴胡各6-12克,枳殼、丹皮、黃柏各10-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重者加倍服。

本方適用於急、慢性闌尾炎。

方五:地榆、槐花各30克,半枝蓮15克,甘草3克,鮮生地30克,連根蔥20根。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劑。

本方適用於急性闌尾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