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推薦——全國100個特色村莊(之五)

農業農村部推薦——全國100個特色村莊(之五)

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推薦全國100個特色村莊(之五)

廣東省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鬆口鄉大黃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產業支撐築就梅縣金柚“億元村”。梅縣區鬆口鎮大黃村以金柚種植為主導產業,有30餘年種植歷史,全村區域面積10平方公里,目前,大黃村柚果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年產量3500多萬斤,購銷輻射全國各地,直接主導梅州各縣區金柚價格和銷量,成為遠近聞名的“金柚村”。該村成立梅縣區大黃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金柚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吸收社員入股資金1000多萬元,集約33戶金柚種植大戶和28家金柚專業合作社。主導建立總投入1.9億元、規劃建設面積300畝的梅縣(大黃)金柚產業園,已吸引28家合作社進駐,產業園倉儲能力達5000萬斤,2017年銷售金柚1億多斤,銷售額達3.5億元,實現利潤4000多萬元,解決近1000人就業,村民人均收入實現2.5萬元以上,推動大黃村從金柚“大村”轉變為柚果流轉“重地”,“大黃金柚”實現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與此同時,該村重視柚果深加工,計劃聯合省農科院,提高金柚縱深產值,提升大黃金柚品質,努力創建“歷史名鎮大黃金柚”招牌。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盤活資源打造鄉村旅遊“先行地”。依託鬆口“千年古鎮”深厚文化底蘊和人文資源,籌資1200多萬元,全面修繕丘哲故居----喆廬,修復明清古驛道、古碼頭、古店,保護百年古榕、古龍眼樹群,以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為抓手,綜合推進名人景觀項目、古驛道、古碼頭、文化休閒活動廣場等民生項目的建設。打造了集農家生活體驗、農事活動、農副產品、客家美食經營為一體的元成莊“農家樂”,建設金柚公園、鄉村民宿、農家樂。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自2010年以來萬峰林街道以旅發大會及“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為契機,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四在農家”六項行動計劃,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其中:民居亮化480戶,投入1500萬元;道路擴建、新建、改造500萬元;中寨橋及道路延伸800米124萬元;亮化工程(安裝太陽能路燈、景觀燈及懸掛紅色燈籠)350萬元;中寨休閒娛樂廣場70萬元;新建公廁4個70萬元;安裝寨內音響設備一套(音柱70個)25萬元;文化牆、窗戶改造及木質楹聯製作50萬元;上納灰至下納灰沿河步道連接100萬元(體育項目);汙水收集池25萬元;安全飲水工程60萬元;村寨綠化工程150萬元。通村通組公路硬化率達100%,串戶路硬化率達到95%以上,建立健全水利設施管護制度,設施管護完好,村莊內生活飲用水衛生、乾淨,配水管網等設施設備完善。轄區內生活垃圾由家政公司統一清運到處理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60%以上,通過生物溼地工程,集中村寨汙水收集處理率達到50%以上;全面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實現農村電網改造覆蓋率100%,所有村組農戶用電與城區同網同價,一戶一表率達到100%,村內廣播電視網及移動、電信、聯通網絡覆蓋率達100%,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推進“三個一”場所和農村“三改”工程,村莊“三亂”現象基本根除,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村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開展鄉村文化年活動,強化布依民族文化和“八音坐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豐富美麗鄉村內涵,真正確保了村中有山,村中有水,看得見鄉愁,讓昔日落後山村在悄然後展露新顏。

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水唇鄉螺洞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螺洞村作為廣東省省定貧困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較大進展,發展成果豐碩。在打造區域明星新農村工作中,以鄉村旅遊發展為主線,以蜜蜂養殖和青梅種植主題為地標特色,具體開展瞭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1.定方向,幫助貧困戶購買合適螺洞村養殖的優質蜂種,擴大蜜蜂養殖產業地標影響,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2.抓生產,做好中蜂養殖技術培訓,促進蜂蜜產量。

2017年6月5日,向第一批有勞動力貧困戶發放第一批蜜蜂,螺洞村規模化蜜蜂養殖產業正式啟動。

2018年2月27日,14戶貧困戶均通過考核,拿到了陸河縣畜牧獸醫局頒發的《養蜂證》。

2017年8月18日,組織貧困戶參加龍門縣養蜂學會第八屆會員大會。

2017年10月19日,扶貧工作隊帶領村養蜂帶頭人前往新田鎮集祥蜂業進行考察學習。

2018年1月18日,組織貧困戶參加中國養蜂學會蜂產品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及相關課程的學習,獲《培訓證書》。

2018年7月10日組織貧困戶參加龍門縣蜜蜂營養暨中蜂病害防控技術培訓班。

建立中蜂標準養殖示範場,從2017年6月起,每週三晚上在村委村定期定點技術培訓。

2017年7月5日,組織貧困戶進行第一次搖蜜,蜂農收穫第一批勞動成果,意味著螺洞村蜜蜂養殖取得了初步成功。

2017年冬季,養蜂貧困戶共收割冬蜜6000斤,銷售金額達40多萬元,貧困戶家庭平均增收達2萬多元。

3、保環境,將螺洞村打造成具有良好養蜂生態環境的定地養殖場。

2017年11月啟動複種蜜粉源植物工作,以提高螺洞村場的養蜂容量,提升螺洞所產蜂蜜的質量。其中,《蜜源植物鴨腳木栽培技術研究》項目立項,先後採用了鴨腳木種子育種和拔苗育種兩套方案,新增樹苗700餘棵,樹苗成活率達80%以上。

4、增品類,組織貧困戶春季轉場追花,增產促收。

5、強組織,組建螺洞村養蜂專業合作社。

6、厚文化,打造螺洞蜜蜂文化主題公園和四大基地。

2016年12月,世外梅園景區取得國家級AAA旅遊景區資格。2017年7月開展蜜蜂主題壁畫創作活動。2017年12月開展鄉村美化主題壁畫創作活動。

未來,螺洞村內將建成中國養蜂學會蜜蜂文化基地(一期工程)、成為中國養蜂學會蜜蜂授粉示範基地(或中國養蜂學會成熟蜜示範基地)(二期工程)、環保部生物多樣性(蜜蜂)環境監測基地(二期工程)、國家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二期工程)等四大基地。

7、邁開步,修好龍崗頂的觀光致富路。

8、擴影響,舉辦陸河縣第一屆蜜蜂文化節主題活動。

9、獲認可,當地媒體專題專版報道螺洞村新農村建設成果。

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官圩鎮金林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金林村是古代德慶的四大名鄉之一,地理位置奇特,東西寬,南北狹,四面河流,溪水盤繞,有“壽星、金龜、蝠、鹿、鶴”五山環繞村莊,形成“五山會局”之勢,又稱為“高臺上的水鄉人家”。其依託青山綠水、古屋老宅和鄉村民俗、鄉野氣息,以及古祠堂群、農莊老宅、古屋居、小橋流水人家體現了嶺南水鄉的清雅與淳樸。

金林村列入德慶縣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範圍,依託其嶺南水鄉特色、文物古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等優勢,以建設“歷史文化旅遊名村”為發展定位,打造“三帶、兩翼、一核”的特色歷史文化旅遊。

金林村特色產業發展良好,一是建立了貢柑、紫淮山、西番蓮、蜜絲棗、番石榴等一批休閒觀光農業基地,農業產業興旺,2017年農民人均收入21726元。

金林村在省級新農村示範片“龍母故里﹒美麗鄉村﹒花果長廊”總體定位上,建設“歷史文化旅遊名村”,以示範片19.5公里鄉村遊線路為紐帶,充分挖掘文化、農業、林業、鄉俗、美食等農村農業資源。在民俗文化方面,挖掘提升舞蝴蝶、山歌、龍獅等,打造鄉土文藝團隊,展示民俗風情。

廣西省

廣西省桂林市恭城縣蓮花鎮紅巖村

紅巖村距桂林市123公里,距恭城縣城15公里,現有農戶103戶408人,以月柿種植和鄉村旅遊為主導產業,村莊依山傍水、柿樹成林、樓房成排、風景秀麗,是一個集農業觀光、民俗風情、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文明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紅巖村依託恭城月柿這一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村、文明建村、旅遊強村、民主理村”的科學發展路子,村容村貌顯著改變,村民收入明顯提高,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安居樂業。紅巖村先後獲得了“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中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等榮譽稱號。

一、大力發展月柿產業,群眾踏上致富路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90年代初,紅巖村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因地制宜規模種植月柿,逐漸形成了萬畝柿園。

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2003年,紅巖村按“五改十化”的標準和“統一規劃、統一資金、統一管理、統一施工”的方式,興建起了別墅式新村。藉助美麗宜居生態鄉村建設和城鄉風貌改造的東風,紅巖村建造了村級服務中心、文化廣場、月柿節主會場、停車場、公共廁所、一體化生活汙水處理站等一批公共基礎設施,硬化了環形村道、觀光小道等公共道路,新建了瑤族特色風雨橋、滾水壩、過壩梅花樁等自然旅遊景觀。

通過開展環境整治活動,紅巖村人居環境得到了全面提升。2015年11月,紅巖村成為第二次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現場會現場參觀點。

三、在“轉型升級”上下功夫,實現休閒旅遊富民強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紅巖村依託生態新村和月柿產業,充分發揮“品瑤鄉月柿、賞柿園風光、喝恭城油茶、住生態家園”特色優勢,強化宣傳,連續舉辦十七屆月柿節,併成立了紅巖旅遊開發公司,以節為媒打響了鄉村旅遊品牌。自首屆月柿節以來,紅巖村共接待遊客250多萬人,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過2萬元,紅巖村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路子。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東興市江平鎮萬尾村

萬尾村是全國少數民族——京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國家AAAA級景區——京島風景名勝區所在地,景區內有金灘淺海浴場、京族哈亭、京族博物館、京族歌圩、老年人活動中心、三個自然村都有文化廣場和籃球場、兩支業餘文藝表演隊、京族學校(設有初中部和小學部)、4個幼兒園、一個標準化的衛生室、京島荷塘、佔地117畝的京族文化廣場、佔地22畝農貿市場、大小酒店賓館43家、6個旅遊專業合作社體、以及獨絃琴、拉大網、踩高蹺捕魚撈蝦等人文景觀。京族哈節、獨絃琴、京族字喃先後被列為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京族人家獨弦天籟民間藝術團、義務消防隊。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近年來,萬尾村黨支部班子支部以實施“先鋒先行邊山海工程”為載體,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以“築堅強堡壘,樹先鋒形象”為主題,以抓好“國門黨建”特色的品牌打造為引領,促進旅遊經濟、養殖產業、京族文化、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和對外友好交流等各項事業發展。萬尾村各項服務逐步提升,獲得了各級肯定,獲得了中國最美景觀拍攝點、“自治區文明村鎮”、“自治區和諧村屯”、“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範單位稱號”、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村”、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把京族特色文化融入旅遊經濟發展。京族文化是萬尾村得天獨厚的文化品牌和特色的旅遊資源。萬尾村黨支部充分利用獨具特色的京族文化, 積極打造萬尾金灘、京族博物館等著名景點,通過“唱哈”、“竹槓舞”、“獨絃琴”等邊海民俗文化的優秀傳統表演,在村黨支部和黨員的帶領下,群眾在旅遊經濟發展中增加收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黨員帶頭致富,有經營煤炭公司、旅遊服務合作社、水產養殖合作社、喃字研究中心、民間藝術團、黨員義務消防隊等。

在村黨支部的主動對接下,中國萬尾村與越南長尾區締結為友好村,每年定期就雙方的基層黨建、民俗文化、經濟發展、海上救助、環境保護、邊境治安等方面進行交流合作,促進了中越兩國邊民的直接交流延伸至農村,有效地維護了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睦鄰友好。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校椅鎮石井村

石井村委位於校椅鎮南部7公里處,距離橫縣縣城10公里,轄12個經聯社,有黨員152名。全村耕地面積5300畝,全村是橫縣茉莉花的主產區。全村共種植茉莉花5.5萬畝,佔全縣的一半以上,茉莉鮮花產量佔全國的40%以上。是全縣茉莉花種植中心和花茶加工的心臟。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全國獨一無二的中華茉莉園就坐落在石井村,坐擁5000畝的茉莉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同時,橫縣茉莉花高新科技加工新城也坐落在石井村,是生產、加工、科研、文化、觀光、旅遊於一體的茉莉花產業基地。目前,浙江華茗園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臺灣隆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張一元茶葉責任有限公司等28家茉莉花深加工企業落戶該村,提供工作崗位1000餘個。村內還配套建設有農貿市場和茉莉花交易市場,二級路穿村而過,村中的汶塘村、木祥村等,都是茉莉民俗、茉莉文旅的示範點,是全縣打造“茉莉聞香之旅”旅遊品牌的核心支點。每年觀光旅遊人數達190多萬人次。2000年以來,共舉辦中國(橫縣)茉莉花文化節8屆。得益於茉莉花產業的發展,石井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017年已達到16255元,高於全區50%個百分點以上,高於全縣34.88個百分點。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另外,石井村積極開展清潔鄉村工作,實施垃圾分類17年,成功創造了“石井模式”。石井村創造形成“三級四類”垃圾分類處理模式,得到區、市領導批示在全區、全市推廣,獲得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區市媒體報道,“石井模式”聞名全國。垃圾分類已成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為,村容村貌優美清潔、樹綠花香,得到根本改善。在石井村委汶塘村,全村建築融合茉莉元素、展示茉莉主題,打造了一個村在花中、花在村中的宜居家園,盡享茉莉芬芳。村民初步跨入了優美清潔、樹綠花香的城鎮化文明小康生活水平。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2017年,以石井村為核心的中華茉莉花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被國家評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石井村為核心的校椅茉莉小鎮被評為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海南省

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鎮什仍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什仍村民委員會坐落於海南省素有寶島綠鑽之稱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鎮,與國家級五指山自然保護區相連,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原始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亦是天然氧吧寶庫。本村依託原始生態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海南海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大力發展養殖中蜂產業。從2017年11月底養殖300群中蜂開始,到現在發展2800多群的規模,並以什仍村為中心,向周邊的村委會發展,現已有合作關係的村委會有:上安鄉的行幹、什坡、南萬三個村民委員會,長征鎮的南什、什仍村民村委會,營根鎮的大朗村民委會,地域範圍以東五指山起沿著鐵佔嶺山脈至百花嶺綿延二十多公里,到2018年底在上述地區內完成投入7000多群中蜂,初步形成“蜂情小鎮”的模式,並向以養蜂為主業的休閒式農旅結合的模式發展,本著健康、生態、高效、品牌、規模化為發展理念,研製發明了養蜂架,並獲得了國家專利,改造了養蜂環境,並註冊“大山蜜緣”商標(改商標已審查初審已通過,正在公示階段),智慧蜂場坐落在我村委會轄區的羅柳村小組,在今年的世界蜜蜂日期間,我村養蜂場的模式獲得了廣大專家和同行的好評。在經濟效益上,我村帶動了5個村集體經濟和93戶430人貧困戶的經濟發展,為打造以養蜂為特色產業強村夯實了基礎。

重慶市

重慶市綦江區永城鎮中華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中華村區位優勢明顯,青山環抱,綠水環繞,森林覆蓋率70%以上,是渝黔鄉村旅遊長廊上重要節點。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永城吹打”,第18代班主劉道榮獲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有明清古建築、原紅四軍軍長王良故居、明清知縣所題“鳳冠石”“綦風士氣”石刻等文物。發展了以“鳳冠橘”“中華錦鯉”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3家,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已成氣候。在推進改革進程中,業主封成書、周代芳分別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雙學雙比”女能手稱號,一批先進典型成為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中華村圍繞“將軍故里·淳美中華”主題,著力提升“六個度”,創建特色村莊,打造鄉村振興“重慶”樣板。

一、提升鄉村宜遊度。美化油化綠化鄉村道路,建成健身步道、自行車環道,推進錦鯉園接待中心、生態停車場等建設,開發特色旅遊產品,推出具有鄉土氣息遊樂項目。

二、提升文化標識度。完善“永城吹打”樂器製作、演奏學習、市場演出文化產業鏈;打造“王良故居”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成五個鄉村文化主題樂園,打造鄉村文化藝術節、非物質文化展演節等節會經濟。

三、提升產業興旺度。打造三公里核心旅遊文化長廊,三公里河岸旅遊廊道和“荷塘月色”景點,提檔農業產業園。做大做強現有“鳳冠橘” “中華錦鯉”等多個特色農業品牌,打造成“柑橘之鄉”,建成重慶最大的錦鯉養殖基地。

四、提升環境整潔度。推進永豐河流域整治和農村人居環境升級改造,實施農房風貌改造和美化亮化工程。

五、提升區域和諧度。固化善行義舉榜,開展“好公婆”“好媳婦”“最美家庭”等評比。每年開展不少於4次的文化惠民活動,完善村規民約,“三治”並舉促和諧。

六、提升農村改革力度。深入推進“三變”改革,開展農村土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推進以“鄉村旅遊+”為主的集體經濟發展,收入達200萬以上。

重慶市銅梁區土橋鎮六贏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六贏村位於銅梁區西南部,距銅梁城區5公里,幅員面積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39畝,轄21個村民小組,共1114戶2936人,是一個“山上月月嚐鮮果,山下十里賞荷花,都市農村品田園”的美麗鄉村。

以蓮藕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建荷美蓮藕專業合作社,建立“村社、業主、群眾”三方利益鏈接機制,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蓮藕產業1.3萬畝,自主品牌“龍鄉蓮藕”佔全市大型超市蓮藕市場份額的65%,年產值6700餘萬元。成立枳殼專業合作社,發展藥用枳殼500畝,枇杷、桃子等四季小水果800畝。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以荷和原鄉為支撐打造休閒旅遊目的地。荷和原鄉是西南地區觀賞蓮藕種植面積最廣、品種最多的溼地生態荷花園,園區內繁花似錦,休閒廣場、健身設施一應俱全,打造的花果六贏採摘體驗區成為全區農旅融合樣板項目。2015年被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017年被評為AAA級旅遊景區,已連續7年舉辦荷文化旅遊節,每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以上。

以組織振興為著力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作為2018年全市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推進會四個現場觀摩點之一,六贏村也是銅梁區重點打造的組織振興示範點。已建成“集中辦公、公開辦事、規範操作、限時辦結”的規範化便民服務中心,通過鄉村振興講習所舉辦政策解讀、技術培訓等20餘場、1000餘人次,組建綠化養護、環境保護、秩序維護三支志願隊伍,帶領群眾參與鄉村振興行動。

重慶市萬州區鐵峰鄉桐元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重慶市萬州區鐵峰鄉桐元村位於國家級森林公園鐵峰山山腳,幅員面積9平方公里,森林面積5000餘畝,海拔為610-1250米,立體氣候明顯,四季分明,無“三廢”汙染,地表水優於國家III類標準,大氣質量優於國家二級標準。處於萬州、開州、雲陽中心地帶,到達三地城區均在40分鐘車程內。村內有40家農家樂和20家釣魚莊及20個人文景點,以及特色獼猴桃、梨等水果採摘,是城鎮居民休閒納涼賞雪的好去處。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全村建成了3080畝獼猴桃基地,成立了兩個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同圓獼猴桃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優秀專業合作社。延伸產業鏈條,修建了3座氣調保鮮庫,成立重慶市鐵峰山酒業有限公司,佔地18畝,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年產可達2500噸,產值5個億。具備四個“領先”,即恆溫發酵技術世界領先,“五不加”技術全國領先(不加防腐劑、色素、香精、食用糖、甜味劑),重慶市規模最大的果酒廠,加工廠建在基地上的模式全國領先,讓村民在家門口掙錢,2017年全村人均達到收入13800元,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減少了“三留守”。村支兩委以建設“幸福桐元,美麗鄉村”為目標,堅持以黨建促發展,把一個人多地少、貧困落後的市級特困村發展成為村集體資產實力雄厚、農民收入豐厚、村務管理民主、精神文明多彩的,遠近聞名的獼猴桃基地村。

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李家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李家村位於重慶市江津區的北面,坐落於重慶市級生態農業觀光園—江津(石門)生態農業觀光園的核心區內,全村幅員面積25.48平方公里。全村擁有5大產業,晚熟柑橘2000畝,優質糧油3000畝,花卉種植700餘畝,蔬菜500餘畝,水產養殖1000餘畝。

2012年2月探索“政經分開”體制改革,村黨委主要負責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村委會主要負責自治管理和公共服務,村集體經濟組織主抓經濟發展。村委會出資30萬元,各村民小組依託集體資產組建農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每個合作社出資5萬元,成立李家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全村按有人有地配1股、有地無人或有人無地配半股,共設置股份12505股,在此基礎上確股到人。

通過改革李家村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村公司參與農民新村、便民服務中心等村級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將有條件的村集體資產市場化招租,參與農家樂等旅遊事業發展,多渠道增加公司收入,實現了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成立石門鎮李家互聯網服務中心,解決老百姓的農產品難賣、購買工業品不方便等問題。

李家村推進文旅結合、農旅結合,連續舉辦了九屆晚熟柑橘採果節、四屆臘八節、並且還成功舉辦了四屆李家村農民運動會,成功打造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樂灣大院、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河碥大院,央視《鄉約》欄目兩次走進李家村。建設“孝、善、仁、和”傳統美德系列文化廣場,組織民間文藝匯演、文化大講堂等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2018年李家村被確定為重慶市“三變”改革示範點和江津區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目前正在對全村進行鄉村振興規劃,為早日實現鄉村振興,加快建設具有渝西片區特色的鄉村振興示範村而努力奮鬥。

四川省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柳街鎮金龍社區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都江堰市柳街鎮金龍社區位於柳街鎮西部,轄1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73戶,總人口2403人,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大約2204畝,以農作物為主要產業,擁有苗木基地700畝,經濟林木1000畝左右。近年來,金龍社區堅持“治理”“發展”兩手抓,以發動群眾開展“掃把革命”為切入點,依託川西林盤整治、大地景觀農業和詩歌文化內涵底蘊三個抓手,著力走好鄉村振興之路,實現產業增效、群眾增收,共建共治共享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該社區特色亮點工作如下:(一)建設七里詩鄉綠道。金龍社區堅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於2018年建設完成七里詩香綠道核心區域10公里,並與總長約30公里的七里詩鄉綠道連接。通過綠道將獨具川西特色的大地景觀、林盤院落、特色民宿等進行串聯呈現,構成沃野環抱、密林簇擁、小橋流水的田園畫卷。綠道建設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觀光體系,又促進了群眾致富增收,更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和宜居城鄉建設,綠道體系真正成為了社區的“遊憩之道、致富之道、魅力之道”。

(二)大力實施川西林盤保護。金龍社區依託黃家大院川西林盤生態本底、田園肌理,按照全域旅遊發展、凸顯林盤亮點、杜絕大修大建的原則,以守護稀缺林盤文化資源、重現原鄉生活生產場景、建設和諧宜居林盤生活社區、構築林盤旅遊價值鏈為目標,根據各林盤院落特色實施林盤保護和整治和林盤形態提升、溝渠水系整治、景觀風貌塑造、基礎配套建設等工作。同時,大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川西林盤田園文化產業發展,逐步在各林盤內發展特色餐飲、私房菜、鄉村咖啡、林盤老茶館、書吧、農村生活體驗館等新興業態、打造中高端接待民居。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三)傳承發展本土田園詩歌。金龍社區是中國詩歌學會授予柳街鎮“中國田園詩歌小鎮”的文化傳承核心區。社區有效發揮本土田園文化在文化傳承、產業發展、樹德育人等方面的多維促進作用,成功承辦薅秧歌民俗文化節和2015、2016、2017中國都江堰田園詩歌吟誦節,組織開展了省級“非遺柳街薅秧歌”實景展示、田園詩歌經典吟誦、詩歌論壇、田園詩歌資料館。

(四)輻射帶動打造田園文化示範區。金龍社區依託區位優勢、豐富的林盤資源、大地景觀和田園文化本底,輻射帶動鶴鳴、七里、五一社區,抱團發展川西林盤田園文化示範區。整合區域內萬畝現代農業項目的大地景觀、青城灣溼地莊園、有鄉七里鄉愁民宿、國學會所西林書院、百益生態農莊等文旅點位,對各點位進行有機串聯並整體提升區域內生態、文態、業態、形態。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平橋村

平橋村位於酒城瀘州納溪區大渡口鎮,距納溪城區7公里,緊臨鳳凰湖國家溼地公園AAAA景區,幅員面積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9%,人口1668人,446戶,一個集體公司,三個專業合作社,一個農業開發企業,一個旅遊開發企業,一個家庭農場,四個新農村居住點,入住農戶198戶,村民主要收入來自於特色養殖和鄉村旅遊,集體公司創建的國家二A景區兩個。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平橋村一班人緊緊團結在黨支部周圍,實行村民自治,一步一個腳印,努力進取,把一個偏遠山區村建成了一個遠近文明的集特色民主、特色村莊、特色景區、特色旅遊、特色養殖、特色集體經濟的生態文明村。

一、民主議事、民主決策為全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緊緊依靠上天給予的平橋河、水簾洞、大瀑布的自然景觀,再加上生態保護,旅遊資源特色明顯。充分利用森林資源,“鳳鄰林下蟲草雞”省內外聞名。

三、村莊建設採用獨棟別墅設計,開闢了偏遠鄉村村民住別墅的先河,為整村推進建設家庭風情旅店產業邁開了大步。

四、生態文明、生態文化得到全方位體現,全村村民的自我生態保護意識強烈,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深入民心。文娛生活和體育鍛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代了黃、賭、毒、迷信等不良的生活習慣。

五、村民傳統散居過渡到村民集中生活這一進步的生活方式,在平橋村加以提煉、改革,讓村民更加理解、認同,更適合人居環境的改善。

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順龍鄉幸福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順龍鄉幸福村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城以西10公里,距成都市110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幅員面積9.5平方公里,總人口1580人,以綠色生態為重點,大力推動特色村莊建設,助推鄉村振興和農民致富。一是生態村莊朝氣蓬勃。作為《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外景拍攝地,幸福古村突出“鄉愁記憶”“知青文化”,依山而建、面河而立、田園而居,大力改造農村住宅。依託“民宿+民居”,通過“春來賞花、夏來避暑、秋來品果、冬來觀雪”的四季生態旅遊體驗,成功躋身四川省13個鄉村旅遊提升試點項目,2017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創造經濟效益600萬元。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二是生態環境保護到位。全村林地面積580公頃,森林覆蓋率61.9%,綠化覆蓋率75%,綠化率98%,森林資源管護率、名樹名木掛牌保護率100%,村水庫面積2公頃、水質達二類水標準。

三是生態農業快速發展。形成以脆紅李為主,茶葉、桔橙、蜜桃和山地雞、土雞蛋、鐵皮石斛相互支撐的5000畝生態農業產業體系,連續3年舉辦脆紅李採摘節暨鄉村旅遊節,啟動脆紅李農產品地標和綠色食品認證申報,2017年農業產值突破50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500元。近年來,幸福村先後被評為全國綠色村莊、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大學生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獲李克強總理肯定性批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新村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牌坊村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誕生地,位於川東華鎣山脈中段西側,距廣安市區約7公里,與鄧小平故里紀念園區毗鄰。2004年為迎接小平同志100週年誕辰,原牌坊村散居在鄧小平故居周圍的居民都統一拆遷了出來,牌坊村也由此分為牌坊新村與牌坊農業村。牌坊新村佔地342畝,建有川東民居風格房屋187幢,住戶358戶,現有村民1700餘人,黨員54人。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加強了公共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了水、電、氣、公路、通訊、廣播電視、寬帶網絡“七通”,配套完善幼兒園、小學、衛生站、村民健身場等服務設施。擴大綠化規模,提升旅遊形象,改善了新村人居環境。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堅持科學發展,做強旅遊產業,建設一流村莊”的工作要求。利用地理特殊優勢,重點發展旅遊服務業,建成農家樂52家,農家客棧118家,可同時接待6000餘人食宿,年接待遊客80萬人次以上,且呈逐年上升之勢。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建立健全了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大病救助和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對個別困難群眾落實低保保、幫扶及學生助學等工作,實施勞動技能培訓,安公益性崗位,促進廣泛就業等。

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之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