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中國七十年代唯一著名作家,沒有之一

在高歌猛進如火如荼的七十年代,浩然是一個異數,一個極其響亮的名字。

浩然是一個小說家,以三卷本長篇小說《豔陽天》鳴世。

七十年代的文化市場,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文藝方面:八個樣板戲成為人們精神娛樂的日常,文學方面:《豔陽天》更是如日中天,成為家喻戶曉的正宗消費。

七十年代初期或者中期,我們走進大大小小的清一色的國營書店,除過馬恩列斯毛魯的著作外,貨架上擺放的最明顯的作品就是《豔陽天》了。

浩然:中國七十年代唯一著名作家,沒有之一

浩然先生


也可以說,這是唯一作家的唯一作品。

《豔陽天》紅遍了一個時代,決不亞於後來的《紅高粱》,就知名度來說,浩然與當代的韓寒郭敬明比較起來,也一點不遜色。


一、苦難的童年,艱難的寫作


浩然,原名粱金光。祖籍河北寶坻縣。

因為父親是開灤煤礦工人,舉家遷往開灤。

一九三二年,浩然出生於開灤礦區。

在他童年的印象裡,礦區到處是煤屑,而礦區的大糞場子更令他終身難忘。以至多少年過去後,他還能回憶起攤曬於堆積的大糞乾兒,燻人的臭氣揮之不去。

大糞是地裡的好肥料,它們的最終歸宿就是與泥土粘攪在一起,促進莊稼的生長並保證顆粒飽滿,這也許是浩然與土地聯繫的媒介,更是她熱愛鄉土的動因吧。

不幸的是,幾年後父親去世。

浩然:中國七十年代唯一著名作家,沒有之一

浩然的童年

家裡的頂樑柱斷了,他和母親姐姐只好離開煤礦,投奔河北薊縣的舅舅。

在貧窮的家境裡,浩然讀了半年私熟,後來又讀了三年小學,這就是他接受的全部教育,也是他的最高學歷。

在村裡,他把能夠看到的書都看了,其中《三國演義》《水滸》《封神演義》《東周列國志》等古典白話小說,他看了不止一遍。這些古典作品,為他以後的小說創作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浩然十二歲的那年,母親也撒手人寰。

他和姐姐相依為命。

年僅十四歲的他,便參加了革命工作。

同時開始自學文化,立志創作。

當他能夠寫一篇文章時,便嘗試著投稿。

他先是寫小戲,通迅報道,後來又寫小說。

開始寫的稿件投出去,多數都石沉大海。

但他毫不氣餒。

既然選擇了這條,就要堅持走下去。


二、世人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付出總會有回報。

浩然堅持寫作的信念毫不動搖,就在他投稿累積到一百篇的時侯,他的寫作水平獲得猛然長進。

這期間,他先後在區委青年團、通縣地委黨校擔任基層幹部,親自參加了農村統購統銷和農業合作化運動,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為他的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


浩然:中國七十年代唯一著名作家,沒有之一

浩然先生


一九五六年九月,浩然調到北京俄文《友好報》當記者,他的文學創作也齊頭並進,更有所斬獲。

這一年的十一月,他的短篇小說《喜鵲登枝》發表在老舍主編的《北京文藝》上,引起文壇注意。

從此,一顆耀眼的明星照亮了建國後中國文壇的夜空。

兩年後,浩然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這給他的創作帶來不少動力。

此後,他決心致力於農村題材寫作,創作展現北方農村現實生活和農民的精神風貌。


三、藝無止境,再攀高峰


一九六二年底,浩然開始創作多卷本長篇小說《豔陽天》。

一九六四年,《豔陽天》第一卷完稿,在《收穫》上發表。

之後,《豔陽天》發行單行本,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

浩然共接到各地讀者來信一萬餘件。

《豔陽天》是浩然的代表作,是他創作的一座高峰。

有評家稱:

這部小說通過京郊東山塢農業生產合作社麥收前後發生的一系列矛盾衝突,勾勒出農業合作化時期蓬蓬勃勃的生活畫卷,精細地刻畫了農村各階層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熱情地歌頌了在大風大浪中成長起來的新生力量。

小說的情節曲折豐富,結構完整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傳神,語言樸素曉暢,顯示出鮮明的藝術特色。


浩然:中國七十年代唯一著名作家,沒有之一


儘管小說帶有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色彩,但《豔陽天》裡塑造了眾多可信可愛的貧苦農民的形象和真實生動的落後農民的形象,豐富了現代文學的藝術畫廊。

《豔陽天》第一卷的成功,作者順利地調入北京作家協會,成為一名專業作家。

條件好了,更加激起浩然先生的創作激情。

他一鼓作氣又寫出了《豔陽天》的第二卷,第三卷,煌煌鉅著,共計一百二十萬字。

因為小說貼進生活,在讀者心中引發強烈共鳴,一時《豔陽天》洛陽紙貴,縱橫天下。

特別在廣大農村,由於同名電影的拍攝發行,更加提高了作品的知名度,幾乎掀起了全民閱讀《豔陽天》的驚人熱潮。


浩然:中國七十年代唯一著名作家,沒有之一

浩然先生與村民


這部作品傾注著作者對農民的熱愛。

傳說,有的讀者把這部作品背過了,丈夫背上一句,妻子接第二句,可見人們對這部作品的喜愛,這也正是作者獲得巨大的成功的妙處。

因為這部作品的詩史性質,有的學者將它與柳青的《創業史》相提並論。著名文學批評家雷達稱:浩然的文學作品是十七年文學的最後絕唱。

這話是中肯的總結。


浩然:中國七十年代唯一著名作家,沒有之一


當時著名作家汪曾祺曾想把它改成京劇搬上舞臺,劇本寫了一半,文化大革命爆發了,這事便付之東流。

作為一個作家,浩然在寫了《西沙兒女》這部失敗的作品後,曾進入創作的苦悶期。

八十年代新時期文學爆發後,浩然擺脫政治強加給他的束縛,他的寫作進入自覺狀態,寫出了《蒼生》等一系列精彩作品。這些作品以獨特的視角描寫了三中全會後農村的變化。

時至今曰,浩然的作品發行量一千萬冊,是中國發行量最高的作家之一。

1999年,面向全球華人世界的香港《亞洲週刊》評選“20 世紀中文小說100強”,1949年至1976年的中國大陸小說,只有浩然的《豔陽天》和王蒙的《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榜上有名。

2019年9月23日,浩然長篇小說《豔陽天》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四、不為稻粱謀,不作名利求


雖然浩然先生在他的創作生涯中走過一些彎路,為他人所利用,只能說明個體在歷史巨輪面前的無能為力。

但浩然先生的人格卻是偉大的,它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往往讓人仰視。

浩然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作家。

他的寫作從來不是為金錢為利益的。

當年《豔陽天》的稿費一萬元,他把這些勞動所得全部交了黨費。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一切向錢看主導著人們的思想。

當年,有一位廣州飲料廠的老闆,曾經是浩然的粉絲,想找一位代言人打廣告。

因為浩然全國皆知的知名度,他託人找到浩然言談此事。

廣告詞是這樣的:

喝了這杯飲料,還可以寫一部《豔陽天》!


浩然:中國七十年代唯一著名作家,沒有之一

浩然先生在三河


酬金是一百萬元人民幣。

付之東流。

浩然先生一口謝絕。

老闆認為,浩然不願合作,是廣告詞出了問題。

難道世上還有和錢過不去的人?

於是,老闆責令公司的文案對廣告的創意進行修改。

於是廣告詞就變成了這樣:要是早喝了這杯飲料,一定比豔陽天寫得更好!

令老闆失望的是,浩然再次拒絕了他的請求。

老闆不死心,又動員浩然的直系親屬作朋友做他的工作,都沒湊效。

他的朋友說對他說:你是何苦呢?為什麼一百萬不要,有了這一百萬,不愁吃,不愁一喝,再不用你辛辛苦苦碼字了。

浩然說:我不為稻粱謀,不為錢寫作,也不為利寫作!我是為人民寫作,為農民寫作!


浩然:中國七十年代唯一著名作家,沒有之一

浩然先生墓地


浩然真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他從繁華的北京長期到河北三河定居,就說明他是一個稀有的高人,隱者。

浩然為了寫作,不要稿費,更不為廣告掙錢,真乃純粹的藝術家啊。

我以前見過浩然一面,他為人隨和,樸實,沒有大作家架子。

他在生命的後期曾致力於培養文學新人,在三河那邊桃李滿園,口碑不錯。

如今,在拜金主義的狂潮面前,像這樣的作家已經很少,甚至絕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