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村依託山水資源,培育旅遊勝地,構建和諧農村”的發展思路

南山村

南山村依託山水資源,培育旅遊勝地,構建和諧農村”的發展思路

南山村地處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大泉溝生態旅遊區腳下,面積14.08平方公里,14個自然灣20個村民小組,731戶,2687人,耕地面積2985畝,森林面積14000餘畝,水域面積800餘畝,東與本鎮天台山景區依山相連,南接劉仁八鎮雲臺山紅色旅遊景區對接,西與靈鄉鎮大王山景區眥鄰,北與本鎮小雷山風景區接壤,是一個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厚,條件優越的行政村, 如今,新建的武漢城市圈外環線黃鹹高速公路又穿村而過,給南山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近幾年來,南山村緊緊圍繞“依託山水資源,建設生態文明新村,培育旅遊勝地,構建和諧農村”的發展思路,大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後被湖北省黃石市評為文明村、大冶市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並連續多年在陳貴鎮年終綜合考評中榮獲第一名。這些成績是團結、奮進的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同時離不開勤勞樸實的南山人民的支持,才讓南山村有了今日的朝氣和輝煌。如今漫步大山深處,感受著那一股股濃濃的鄉情,新農村建設的氣息迎面而來…….

幾年之前的南山村,是一個貧困、落後四分五裂的村,村級集體經濟極其薄弱,僅僅只有一個破舊的茶場,年收入只有4萬餘元,維持村辦公費用,幹部工資根本無法保障,一年到頭3-4千元還要欠賬。在經濟快速發展,人心思變的年代,有的村幹部辭職外出經商、打工,工作無法開展,幾近癱瘓,上級下達的任務需要請工,村民不願幹,面對分崩離析的局面,2005年底,張冬周同志毅然挑起了這副重擔,擔任村支部書記後,他立即著手配齊一個強有力的村“兩委”班子,使南山村的各項工作全面開展起來,繼後組織班子成員加強理論學習,紮實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農村基層黨組織“三級聯創、實踐科學發展觀”等黨建活動,著力提升幹部素質,增強班子的號召力、凝聚力、戰鬥力。2011年大冶市委從村正職中考錄1名鄉鎮黨委委員,張冬周同志以優異的成績超強的素質順利通過招考,進入了陳貴鎮黨委班子,創造了一個“跳農門”的傳奇。

南山村依託山水資源,培育旅遊勝地,構建和諧農村”的發展思路

2006年,村支部依託山水資源、土地資源兩大優勢,雙管齊下,大做發展文章,首先是盤活處於奄奄一息狀態下的南山茶場,對茶葉進行深加工,將生產落後的手工藝生產改進為機械生產,並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至2012年茶葉銷售收入由2006年的10餘元利潤3萬餘元,一躍上升到銷售收入60餘萬元,利潤30餘萬元,用比翻了番,利潤翻了10番,使村級集體經濟一躍千里。其次是招商引資建設生態農業基地,幾年來,南山村民素有經商的傳統,外出浙江、重慶、湖南株洲、武漢漢正街的商人每每皆是,甚至全家外出,留下了一片片三種三收的良田沃土被拋荒,針對這一村情,村支部一班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解決棄耕拋荒成為當務之急,經研究,土地流轉經營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首先方法。2006年南山村張楚河灣有志青年張丙軍小試牛刀,流轉面積200畝建設糧食基地,當年就獲利6萬餘元,如今,張丙軍已流轉了本村的耕地1300多畝,建設了優質稻、小麥、玉米和花生基地,並擴大至鄰村王祠流轉面積1300畝,劉家畈、靈鄉鎮巖峰等1500餘畝,種植規模達4000多畝,年純利潤50萬元,是陳貴鎮實實在在的糧王,帶動了南山村乃至陳貴鎮的農業產業發展。一花引來萬花開,2009年黃石龍頭企業——真有味公司主動上門在南山村建設1600畝油茶基地,入新農戶達410戶,2010年,在鄂州經商的村民翁海來回鄉投資200萬元,流轉面積400畝,建設了大泉錦繡農莊,集種植、養殖、餐飲於一體,年純收入100多萬元,安排農村富餘勞動力50多人。

南山村依託山水資源,培育旅遊勝地,構建和諧農村”的發展思路

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是打造經濟快速發展的堅實基礎,南山村支部充分認識到穩定的重要性。對穩定工作常抓不懈,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片分組責任到人,出現矛盾及時化解,將不穩定因素消滅於萌芽中,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增強了群眾對村支部滿意和信賴。

如今,秀美的南山境內,雄偉莊嚴的“五務合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矗立在大泉溝景區門前,一條條寬廣、潔淨的水泥路蜿蜒曲折,一盞盞路燈象星星一樣鑲嵌在路邊,廣闊的田野裡,綠油油的禾苗茁壯成長,一棟棟新建的高檔大廈與大泉溝生態景色點綴相映,襯托著南山人民共同構建富裕文明、和諧新農村的美好景色。

陳貴鎮-南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