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生未能生育,還沒皇權,害怕皇家血脈斷了,冊封了一個太子

大清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在二十世紀初期成為了歷史,而滿清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自然被冠以“末代皇帝”的稱號,圍繞著他傳奇的一生,說不完的趣事異聞。但鮮為人知的是,溥儀竟然還曾冊立過太子。

此人一生未能生育,還沒皇權,害怕皇家血脈斷了,冊封了一個太子

眾所周知,溥儀因為身體的緣故,一生之中雖然結了好幾次婚,然而都沒有為他留下一男半女。他的弟弟傅傑和一名日本女子結婚,但生下來的都是女性,如果溥儀想要冊立太子的話,弟弟傅傑的女兒們也被排除了在外。

那麼為什麼溥儀後來會冊立一位太子呢?他選擇的對象又會花落誰家呢?

其實在溥儀被趕下臺的時候,他才不過是幾歲的小孩子,這時自然不會有冊立太子的念頭,也沒有這個機會。等到溥儀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下建立了“偽滿洲國”,此時的他朝不保夕,每天膽戰心驚,唯恐日本人找個藉口將他殺掉,這時的他,雖然有想冊立太子的念頭,但條件又不允許,自身都是泥菩薩過河,還敢奢求其他?

此人一生未能生育,還沒皇權,害怕皇家血脈斷了,冊封了一個太子

真正讓溥儀升起冊立太子的念頭,還是他在被蘇軍俘虜之後的事情了。當年在抗戰最後勝利的階段,蘇軍出兵東北,不僅打敗了日本關東軍,同時還將溥儀給俘虜了,然後被蘇軍帶到了蘇聯國內。

在蘇聯,溥儀也是提心吊膽地過了幾年囚犯的生涯。最終等來的結果是,他要被遣返回中國。溥儀一聽大驚失色,他想到自己這一輩子沒少折騰,又是張勳復辟,又是成立偽滿洲國,回到中國之後能有一個好下場嗎?

再一方面,他也略微懂點歷史,當年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不就是全家給槍斃了嗎?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由不得溥儀不擔心。在這樣的一個局面下,溥儀想到反正生死渺茫,不如冊立一個太子,好讓愛新覺羅的皇帝血脈有一個傳承。

為此他想到了身邊一位忠心耿耿的皇室宗親,對方名叫毓喦,是道光皇帝的重孫,一直跟隨自己許多年,值得信賴,因此在回國的前一天,溥儀秘密地冊立了毓喦為皇太子。

此人一生未能生育,還沒皇權,害怕皇家血脈斷了,冊封了一個太子

當然溥儀的這種做法,今天看來很可笑,同時也太神經過敏了,因為回到中國的溥儀,發覺我們對他這位末代皇帝還很不錯,並沒有殺掉他的意思,溥儀這才長出了一口氣。而說到皇太子毓喦,自然也只是一個空頭名號,不過他對溥儀確實很忠心,在溥儀去世後,他躲在屋子裡痛哭了一天。

毓喦一直活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他還出版了一本名叫《末代皇帝立嗣紀實:宣統皇帝是否有龍種傳世》一書,將自己的被冊立為皇太子的前前後後的原因詳細地敘述了一遍。要不是他這本書籍的話,恐怕很多人都不會知道一生不能生育的溥儀,中間竟然異想天開地冊立過一位皇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