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利用複利實現財富自由?


很多人喜歡拿巴菲特說事兒。

首先,我們說所謂的“財富自由”,不是指你七老八十了才自由。如果那是“你”追求的自由的話,那麼每一個有合理養老規劃的普通人,都會在退休後達成自由。我們所說的“財務自由”,必然指向的是,“你”在青壯年時期,就積累了足夠多的金融資產,使得哪怕不工作,提前退休(“提前”二字是關鍵),純靠被動收益,也可以實現花銷目標。

更為重要的是,不知道“巴菲特黨”們是裝傻還是故意......BH從1965年開局,至今年化20%左右。1965年當年,巴菲特的開局資金知道是多少麼?當年的700萬美元,摺合2020年現價約6000萬美元,即4億多人民幣。人家開局時已經自由了,你跟我說開局後的長期複利??!而他開局前,即那700美元的來源,如果你真的相信那是來自於“複利”的話,從他21歲開始計,需要年化60%;從他25歲開始計,需要年化45%。你跟我說這種級別的年化,就是你說的“複利”?省省吧。

以下是原答文。

2020年初

本職工作原因,我熟悉的、認識的、知道的,已經達成任何標準下的所謂 “財富自由” 的人數,相信比絕大多數已經達成所謂 “財富自由” 的人們自己,也要多不少,更不用說跟平民老百姓比了。

此處所說的 “財富自由”,確實可能因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而有所區別。但這裡姑且可以劃一個軟性的下限:3000萬 - 1億流動資產 / 500 - 2000萬美金(我不對此下限標準進行任何解釋和背書,於是你可以不同意,但這無關本答文主旨)。

然後,在我認識的全部已經達成任何標準下的所謂的 “財富自由” 的人裡面,其達成此狀態的 “全部”、“主要”、“重大” 貢獻是來自於長期堅持薪資性收支審慎、規律儲蓄、規律被動投資、長期複利加成的人數為:

零。

他們達成此狀態的最常見方式依然是,1,權益/股權對應的營利性組織的商業成功;2,單次或多次的重大投機成功;3,順風/稀缺渠道或單次重大交易中的鉅額前端佣金;4,單次的投胎成功。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過去、現在、將來,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