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排隊洗腳和下跪的形式主義逼瘋的中國家長們

你是否還記得好幾年前在電視上火爆的一條公益廣告?


廣告中,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小心地端著一盆洗腳水,看著操勞一天的媽媽,發自內心地說了一句:“媽媽,洗腳。”


被排隊洗腳和下跪的形式主義逼瘋的中國家長們


該公益廣告播出之後,感動了無數觀眾。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從那時起,感恩教育之風越刮越猛,至於效果怎麼樣,想想看自己家的孩子是否給爸爸媽媽洗過腳呢?

被洗過腳的家長無需沾沾自喜,沒有被洗過腳的家長也沒必要自卑,因為這種“洗腳”可能會是一場華麗的形式主義。


感恩教育不應和形式主義掛鉤

排隊洗腳

在河南,有著這樣一所小學,為了讓孩子在母親節這一天學會感恩,100多名小學生通過給媽媽洗腳的形式,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孩子們用稚嫩的小手輕輕地搓著媽媽的雙腳,擦乾、穿襪、穿鞋,一切是那樣的溫暖,不少媽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被排隊洗腳和下跪的形式主義逼瘋的中國家長們


從表面上看,你也許會覺得這家學校的做法真棒,但是仔細想想,只有幾歲大的孩子,可能在家裡都是“小皇帝”、“小少爺”,甚至連作業都沒有辦法獨立完成要家長給做,難道在母親節這天排著隊給媽媽洗一次腳,以後就能懂得感恩了嗎?


實際上,別說小學生了,連一些高中生甚至大學生都不分清楚,什麼是“恩情”、什麼是“感情”,更分不清父母對自己是否有恩,於是就盲目地跟著其他人端著盆子給媽媽洗腳了。

當孩子們穿著整齊劃一的校服,在老師的指導下被強制要求著這樣那樣,當家長們排著隊坐在凳子上時,自備紙巾面對鏡頭隨時準備著流下感動的淚水,這樣的感恩教育就已經失去了初心。


它變成了一場作秀,一幕戲劇,一張張被媒體大肆渲染的照片。

被排隊洗腳和下跪的形式主義逼瘋的中國家長們

母親節這一天,無論多麼調皮搗蛋的小學生也都給媽媽洗了腳,過程很輝煌,水溫很合適,感動也很刻意。


然後呢?過了這一天呢?孩子們究竟有沒有真正學會感恩,也許就沒有人在乎了。


與其排隊洗腳,倒不如在這一天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剩下的空閒時間主動幫家長做做家務,或者就坐在床上陪爸爸媽媽聊聊天,都比“洗腳”更好啊。


這種作秀的形式主義,從小學到大學,在我們國家的學校中尤為明顯。


排隊下跪

在河南的一所高中,距離學生高考還有200天時,校方舉辦了一場演講活動。

被排隊洗腳和下跪的形式主義逼瘋的中國家長們

根據視頻顯示,2000多名學生集體穿校服,排列整齊地與父母相對,在校方的主持下,向父母叩首。

“一!”學生面向家長跪下。“二!”學生拱手。 “叩首!”在指令下,2000多名學生向家長跪拜叩首。


針對學校的這種做法,不少網友提出質疑,每個學生的動作一模一樣,這是學校提前彩排好的嗎?主要是以作秀為主嗎?


從視頻中來看這場集體“跪拜禮”,現場毫無肅穆氣氛,甚至有些學生還在偷笑;儀式也很荒唐,學生們跪在父母一旁,一邊作揖一邊跪拜,形式整齊標準。如此感恩,從屏幕裡面傳遞出來的更多的或許是尷尬,而非感恩。

被排隊洗腳和下跪的形式主義逼瘋的中國家長們

想教孩子們學會感恩,當然是好事,本無可厚非,但是在現代社會文明當中,還在用“磕頭跪拜”這樣的方式去表達感恩,則會讓人覺得有些不合時宜。


我們今天跪父母,明天跪老師,將來孩子參加工作後,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跪領導?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的“跪式感恩”從父母延伸開來,或許會從此讓孩子“一跪不起”。


當感恩變成一門課程 ,你能及格嗎?

縱觀國內,形式主義的感恩教育已經走進了不少學校:


山東一所學校,千名學生與父母抱頭痛哭,併發誓重新做人...


被排隊洗腳和下跪的形式主義逼瘋的中國家長們

上海一所學校,800多名學生齊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頭,在父母的頭上拔下一根白頭髮,永遠留念...

被排隊洗腳和下跪的形式主義逼瘋的中國家長們

放眼國外的感恩教育,它並不是僅僅存在於某一天、某個節日,而是自始至終地貫穿於學校的整個課程。


在英國的伊頓公學,一向以“精英搖籃”、“紳士文化”聞名世界的它,如今推出了一門全新的課程——教學生如何說“謝謝”,如何感同身受,從而變得更富有同情心。

被排隊洗腳和下跪的形式主義逼瘋的中國家長們

也許有人質疑這也是一場作秀的形式主義,但和國內不同的是,伊頓的“作秀”會作整整一個學期,而我們的“作秀”僅存在一天。


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深入骨髓,伊頓想告訴學生,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優秀品質,也是一種道德情操。

除此之外,在英國的學校,老師上完課後會感謝學生們的仔細認真,學生們在完成作業時會感謝老師的耐心批改;媽媽在清洗餐具的時候會感謝孩子們吃完了她做的早餐;孩子們在上學之前會感謝媽媽起早的辛勤付出...


這就是國外感恩教育的影響,它教會孩子學會感知身邊的善意,學會捕捉生活中的小歡喜,然後成長成為善良的孩子。


如何防止感恩教育變成“爛雞湯”?

山西師範大學教授李海雲就曾批評說:“刻意製造一個隆重盛大的場景開展感恩教育,或會讓孩子被迫產生虧欠感,在這種愧疚和壓力之下產生的感恩表達,並不一定是發自內心。”

無論是排隊洗腳,還是排隊下跪,相信在這些千奇百怪的鬧劇中,我們都能體會到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對親情都十分渴望。

無論是洗腳的十分鐘還是下跪的半小時,哪怕孩子假惺惺地為父母做了一次感恩的舉動,這都足以讓做家長的痛哭流涕。

以此來看,我們的學校真正應該做的是有溫情的教育,不僅要教書,更在育人。


被排隊洗腳和下跪的形式主義逼瘋的中國家長們


真正的感恩,是基於對父母愛的深沉。

如何讓學生髮自內心的懂得感恩,首先,一個溫馨的家庭是孩子感恩的土壤;其次,父母對感恩的態度是一粒種子,不僅是孩子要學會感恩,我們做父母的也要感恩孩子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最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個家庭最高級的炫富,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相信在這種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不需要排隊洗腳,也沒必要排隊下跪,不用煽情,不用痛哭,自然會明白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定會被他人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