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都是什麼?

fate1124


“堯、舜、禹”的繼承是“禪讓制”,有德、有功者居之,天下為公。


堯帝時期,爆發了“大洪水”,大禹的父親“鯀”治水無功。到了舜帝掌管天下之時,啟用大禹“子承父業”,治理水患。在大禹治水過程中,依據山川形勢,將中華大地劃分和定義為九個區域,謂之“九州”:

一、冀州


治水開始的地方,包括“龍門、梁山、岐山、太嶽山、漳河”。大致包括:山西省、河北省、東北省。

二、兗州

濟水和黃河的中間一帶。現今的“濟南”,就是“濟水之南”的意思。區域大約如下:

三、青州

東海到泰山一帶,大概如下圖:


四、徐州

東邊到海、北邊到泰山、南邊到淮水,之間的地方。大概如下圖:

五、揚州

北到淮水、東南到海,一帶。大概如下圖:

六、荊州

荊山到衡山的南面,一帶。大概如下圖:

七、豫州

荊山到黃河一帶。大概如下圖:

八、梁州

華山的南面、西到黑水(岷江上游支流),一帶。大概如下圖:

九、雍州



西從黑水、東到西河一帶。大概如下:

年代太過久遠,加上地質運動和河道改道,只能粗略追溯!


內求安己


“九州”是我國最早的行政區劃觀念的體現。

源出於我國古代第一部地理類著作《禹貢》。

根據此書的記載,大禹治水之時,劃定疆域,將天下分為九個區域:

分別命名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因此“九州”就有虛實兩層的含義。

一、實指九個州。

這九個州的名字,也成為區域的名稱,在春秋戰國到三國這段時間,九州的具體區域雖然多有變動,且也有新的州名析出,但是其大體方位,都和《禹貢》之九州相似。

至今,“豫”和“冀”,還是河南省與河北省的簡稱,其名稱延續幾千年,至到今天。

這是九個州名的具體含義。

二、虛指華夏大地。

然而“九州”這一名稱,影響力之大,完全超越了九個具體行政區劃名稱的範疇。

“九”這個數字,在古代九被認為是最大的數字。《周易》中陽爻的最高數就為九,所謂“九五至尊”,“九九歸一”。

因此,“九州”這個名稱,在實際指代九個區劃之外,就泛指中央王朝能夠控制和影響的最遠範圍。正所謂:“茫茫禹跡,畫為九州”。

其實就是《禹貢》中所言之“五服”。“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

這個範圍,以帝都為中心,層層外延,已經把統治所能及的最大範圍囊括在內了。

因此可以說,“九州”就是華夏之代稱,“華夏九州”這一個詞就是這個含義。

更多歷史地理類原創內容,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歷史寶藏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這篇稿子來自於老包雜談。

九州在很早以前應該只是虛指,並沒有實際含義,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它才最終成為了代表中國的九大行政區域。

關於九州的記載主要有以下幾個版本:

一、《尚書·禹貢》中的記,有冀州、青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涼州、雍州等九州;

二、《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幷州”;

三、《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記載“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四、《爾雅·釋地》裡說“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揚州,濟河間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

五、《淮南子·地形訓》上說“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淘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

六、《後漢書·張衡傳》引《河圖》說“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鹹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

從這六種版本的內容來看,前四種的說法基本一致,只是在涼州、幷州、營州、幽州等地略有爭議,而後兩種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很是怪異,其他地方很少提到過。

究竟前四種和後兩種說法有著怎樣的區別呢?

前四種所指的是周朝以及後來漢晉的疆域描述,範圍比較大,而後兩種則僅僅指的是山東。

也有人撰文說後兩種說法更接近歷史的原貌。不管是真是假,前四種說法早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中國的代名詞,所以這裡就沒有必要再去深究了。

除了這六種之外,還有更神奇的一種說法。

戰國時在齊國稷下學宮有一位混生活的老先生,名字叫鄒衍。這位先生除了是位學問很高深的儒者以外還是個專業大神棍。

他不僅提出了“五德始終說”,還提出了“大小九州”的概念。

鄒大神說天下一共分為九大州,這九大州中的每一個又可以繼續劃分為九小州,所以在世界上一共存在著八十一州。

中國這一片地方叫做“赤縣神州”,是大九州之一,大禹治水時又將赤縣神州劃分為冀、青、徐、兗、揚、雍等九州。所以新劃分出來的小九州是沒有資格和大九州同級而列的。

九大州之外各有大海環繞,可謂是“老死不相往來”,又可以將人民膚色、語言、風俗相通,禽獸種類大體接近的地方都可以劃到同一個大州里。

這九大州之外又有一個非常大的“大瀛海”。大瀛海之外就是天地會合的地方。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於研究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歡可以關注我。

版權申明:本文系山海經解密小七獨家邀約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山海經解密小七


九州是大禹治水時,踏堪天下山水,在夏朝建立後劃分的全國行政區域,後來九州特指中國的全部領土。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這個九個州各有一個鼎放在中央王朝的都城,合稱九鼎,是夏、商、週三代天子王權的象徵。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曰:“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根據呂氏春秋的說法,豫州在河漢之間,這裡的河是黃河,漢是漢江,大致來說豫州就是現在的河南地區。兩河之間為冀州,兩河指的是黃河與易水,大體是今天的河北地區。河、濟之間為兗州,河是黃河,濟是濟水,大體是現在的山東部分。東方為青州,也就是山東與安徽地區。泗上為徐州,大體是現在的安徽與江蘇地區。東南為揚州,大體是現在的江蘇、浙江一帶。南方為荊州,大體是現在的湖南、湖北、兩廣等地區。西方為雍州則是現在的陝西、甘肅及四川重慶等地。北方為幽州則是指的北京、天津、東北三省等地區。

中國的地名變化較快,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因此上述九州只能是一個大概說明,不能詳細表述九州對應的當前行政化分。


大秦鐵鷹劍士


大禹治水成功後,天下安定。大禹把天下劃分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揚州,荊州,涼州。命人採首山之銅鑄九鼎。在山面刻上九州山川形勢。比後九鼎成為權力象徵,九州代指國家或天下。春秋時侯楚莊王路過洛陽,尋問了九鼎的大小,輕重。有圖謀天下野心。作來秦國想要把九鼎據為已有,派軍隊來搶,齊國出兵打敗秦軍。到秦亡以後,九鼎不知所蹤,只留下問鼎中原這個典故。而如今天下比大禹劃分的九州大了幾圈,而九州仍代指天下或中國。


關東俠客


傳說當年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州,分別是兗州豫州荊州揚州冀州梁州雍州,這裡九州指行政區。現在九州也指

遙控

潘海天

今何在

、水泡、

江南

斬鞍

、多事等七個奇幻作家共同創造的擁有詳細設定的架空世界,是所有有關九州的奇幻小說和影視作品所共享的背景設定。現在九州世界劃分為:殤、瀚、寧、中、瀾、宛、越、雲、雷州。九個州

電車世家打工周


所謂的九州,其實是在周朝開始,天下分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揚州,荊州,涼州,每州一鼎,即一言九鼎開始是形容周天子所言,後來也在諸侯、士族、甚至普通人使用。


為什麼說是開始於周呢?因為夏其實屬於傳說中的朝代,沒有多少文字記錄。殷商呢雖然已經有文字了,但是其統治的地只在今天河南及附近一帶,根本稱不上九州。

九州後來到了漢代就逐步變成13州,特別是看過三國的人就知道,13州曹操曹大哥獨佔其9,但是有史以來最難被攻破的兩個州都在南方,荊州和後來的益州,特別是益州。
也有可能是南方易守難攻,更多可能是南方人非常堅韌,誓死抵抗,就好比抗日戰爭。有一句話說得好: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話說的是有原因的。而荊楚之地就是現在的湖南湖北,甚至更廣(涵蓋江西、安徽一帶)


影視小嘻哈


九州大陸生活著六個不同的種族,人族,羽族,鮫人族,夸父,河洛,魅族。由人族建立的古老的晁王朝將天下按照九個星域劃分為九個州:殤、瀚、寧、中、瀾、宛、越、雲、雷州。雖然這一王朝早已消亡,但九州區域卻留傳下來。按環內海文明中心點把這區域分為北陸,東陸和西陸。陸地間有三個較淺內海,為渙海,濰海和滁潦海。


南方縱橫NFZH


東漢十三州,三國前期,袁紹坐擁青、幽、並、冀四州,大概現在的山東、北京、山西、河北,曹操的豫州、兗州大概河南一帶,陶謙的徐州,大概江蘇一帶,劉表的荊州,大概兩湖一帶,孫堅的揚州,大概浙江福建東南一帶,之後的交州,兩廣一帶,劉璋的益州,四川和陝西一部分,韓騰馬遂的涼州,甘肅一帶,還有一個司隸,陝西一帶。


李善將


九州分為大九州和小九州,大九州是在史前大洪水之前,也就是板塊漂移之前,華夏這一支統治世界的區域,而小九州是在大禹治水之後,由於科技倒退,九州裂而不便統治,便分而治之,由此才出現,海外有相土卻不能聯繫的說法。歷史上先秦的鄒衍提出過大九州學說,卻無人願提及。



更多神秘事件,未解之謎,宇宙前沿歡迎關注:讀聞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