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學會研究部彭伶:幫助未成年人增強抵禦網絡不良影響的能力

中國法學會研究部副主任彭伶談到,互聯網環境下,未成年人的溝通方式、接觸信息方式、娛樂方式和自我表現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營造子宮一樣的環境保護孩子,只是成年人的一種夢想。

“我們要順應目前的趨勢,重新認識未成年人。社會各界有責任幫助未成年人增強自身的防禦能力,抵禦網絡不利影響,應該建立起一個立體、權責分明、運行順暢的強有力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體系,這個體系的實現,不僅僅是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法規,最重要最急迫的是成立一個專門的中樞機構,如‘未成年人事務局’來主導、統合現有的資源,使未成年人保護的措施更具操作性。”

彭伶認為,社會各界應該意識到,互聯網對未成年人有一定危害,但互聯網更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未成年人作為國家公民,享有互聯網帶來的利益,而不能僅靠管理將其隔絕在互聯網之外。同時未成年人享有發展權,當前環境下離開網絡談發展是完全不可能的。

此為“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研討會的發言實錄,該會議由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網絡法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中山大學互聯網與治理研究中心、抖音聯合舉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