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標性建築,提到某個建築就能馬上知道是哪座城市,因為建築代表了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淵源。例如英國倫敦的大本鐘、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意大利羅馬的鬥獸場以及中國北京的天安門等等。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我們大美的龍江,有13座地級以上的城市,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和歷史,當然也有其標誌性的建築來代表該座城市。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帶大家來看看,咱們黑龍江各個城市的地標建築吧。

1.哈爾濱——防洪紀念塔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為紀念哈爾濱市人民戰勝1957年的特大洪水,於1958年建成的。紀念塔由立體塔身和附屬的迴廊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塊石砌成,意味著堤防牢固、堅不可摧 ,塔基前的噴泉,象證勇敢智慧的哈爾濱市民,正把驚濤駭浪的江水,馴服成細水長流,興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階表示海拔標高119.72米,標誌1932年洪水淹沒哈爾濱時的最高水位;上階表示海拔標高120.30米,標誌1957年全市人民戰勝大洪水時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雕刻著防洪築堤大軍,從宣誓上堤 、運土打夯、搶險鬥爭到勝利慶功等場面,集中描述了人們在防洪鬥爭中所表現的英雄氣概。羅馬式迴廊高7米,由20根擎天柱 連成弧形相襯托。塔頂是工農兵和知識分子組成的圓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描繪了哈爾濱人民戰勝洪水的生動場面。

2.齊齊哈爾——和平廣場勝利紀念碑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勝利紀念碑高37米,象徵著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整體造型取“鑄劍為犁”之意,啟示人們: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碑塔由高低兩個塔重疊組成,象徵著正義與邪惡的對抗。高塔寓意為正義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低塔以傾斜的折線型狀寓意日本侵略者的可恥的失敗。勝利紀念碑四塊基座圍合組成一面破碎的日本侵略軍軍旗,寓意為中國抗日戰爭以日本帝國主義的失敗告終。

3.牡丹江——八女投江紀念群雕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八女投江紀念群雕位於牡丹江畔的江濱公園。該群雕1988年落成,高13米,長8.8米採用花崗岩石材雕鑿而成,"八女投江"四個大字由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生前書寫。

4.佳木斯——建國十週年紀念塔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建國十週年紀念塔是1959年全國人民在迎接建國十週年之際建設的,標誌著佳木斯市建國十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它是以現代化的建築結構與古典藝術相結合的方式建造的。塔高33米,塔身中空,塔下為六形基座平臺,基座模寬27米,高3.6米,基座內設十廳,東、西兩側設兩個入口。全塔為青色花崗岩砌築。平臺中心立塔、四周為石欄,塔底部高5.4米,為圓柱體,直徑7.5米,其周圍外壁為代表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古銅色人像浮雕,塔頂端支起一大四小紅色五星標誌國旗,星下配有“1949-1959”以示建國十週年紀念。

5.大慶——石油之光雕塑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石油之光”是黑龍江省大慶市的一處著名雕塑,1987年7月28日落成。它位於大慶市薩爾圖區中七路、薩大路和世紀大道的交會處。2009年在大慶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有關決定,批准雕塑“石油之光”為大慶的城市標誌。“石油之光”雕塑主體有基座、塔身、塔徽。其座為高3.5米、直徑8米的圓柱體,周圍鑲有2.1米的鑄銅浮雕帶。其上托起的塔身是由高30米,直徑為半米多的鋼管排列起來的三稜柱,上端每邊各有一件直徑為2.4米的銅質圓浮雕。環廊是6只飛翔的海燕,最大高度近5米,組成了奔騰的海浪。

6.綏化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作為原綏化市標誌的綏化市標,坐落於綏化火車站站前廣場,1989年9月30日竣工落成。24年來,在激勵綏化市民建設美麗富庶文明新型城市、科技興市、興綏富民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很遺憾,該建築現在已拆除。)

7.伊春——林區開發建設紀念碑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林區開發建設紀念碑在水上公園內,是林都伊春的象徵,是伊春人民為紀念伊春林區開發建設五十年而建的。紀念碑高19.98米,意為建成於1998年。它的碑頂是由兩隻伊春市的市鳥——啄木鳥組成,頂部的圓球代表林都伊春明天的希望,展翅高飛的啄木鳥頭頂一輪跨世紀的太陽,彷彿直衝雲天,躍上九霄,象徵著伊春林區不斷騰飛、年年發展、前程輝煌、如日中天。它的碑身是一棵粗壯筆直、挺拔向上的紅松樹的樹幹。

8.黑河——馬踏飛燕雕塑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馬踏飛燕”雕塑主體由紫銅鍛造的馬踏飛燕、地球和鋼混結構的長城烽火臺、基座組成。頂部“馬踏飛燕”是中國旅遊標誌,駿馬奮蹄於地球之上,表現了旅遊產業與時俱進、蓬勃發展的時代風貌;中部的浮雕地球,正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喻示旅遊城市要向國際化、現代化目標奮進;下面的烽火臺,寓意中國萬里長城,表明中國旅遊業歷史源遠流長和城市旅遊業在中國旅遊業中佔有重要地位。

9.雞西——休閒廣場圖騰柱和浮雕牆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浮雕牆佔地4000平方米,是目前已知的全國最大的雕塑藝術區。八組十六面浮雕記載了雞西地區社會發展的八個階段,集中體現在我市完達山、興凱湖、烏蘇里江的風土人情及建市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浮雕牆為144平方米。浮雕成為一部雞西社會發展史,一部歷史教科書,成為雞西生態文化廣場的主題、核心和靈魂,成為廣場建設的點睛之筆,成為雞西的象徵,成為中國浮雕之最。

10.雙鴨山——翠峰閣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翠峰閣,高26,8米,三層樓,鋼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結構,雙面重簷歇山式青銅瓦屋頂,鋼筋混凝土五踩半邊斗拱,明清式油漆彩繪。2005年5月17日開工建設,10月20日竣工,此建築建在尖山區的翠峰山上,因山而得名“翠峰閣",也是雙鴨山的一大景觀。

11.七臺河——鐘塔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鐘塔位於桃山區山湖路北端,聳立在桃山和仙洞山之間,毗鄰桃山湖和湖濱廣場。塔高83米,象徵著七臺河市1983年成為地級市。鐘塔外採用莊重典雅的紅色大理石進行裝飾,塔身上部四面懸掛時鐘,塔身內部設有兩部電梯,直通60米高的城市山水觀光層。到了夜晚,整座塔令人驚歎不已,律動的柱式塔尖和四面鐘表均設有夜光裝置,塔身亮化線條流暢自如、簡潔明快,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12.鶴崗——翔鶴高鳴雕塑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翔鶴高鳴雕塑,坐落在南城門外零公里處,以鶴崗市市名“鶴立山岡”立意的大型不鏽鋼雕塑。主體雕塑為十隻展翅高飛的仙鶴伴著橫掛天際的彩虹,寓意“仙鶴伴彩虹齊飛、鶴崗與祖國同進”。底座為“山崗”造型,上下構成“鶴崗”。整體象徵煤城百萬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領下,走向更加祥和、富裕、美好的明天。

13.大興安嶺——鐵道兵開發大興安嶺紀念碑

黑龍江13地市的地標性雕塑建築——大慶在街心,七臺河歐式風格

鐵道兵開發大興安嶺紀念碑,又稱北山公園鐵道兵紀念碑、鐵道兵紀念碑,是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鐵道兵紀念碑在1988年7月建成,旨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對開發大興安嶺的貢獻,並緬懷為此殉職的鐵道兵兵員。紀念碑由主碑、附碑、碑前雕塑三部分構成,主碑的造型是兩根由鐵道兵徵標連接起來的鐵路軌道,附碑上有描繪鐵道兵工作情況浮雕,碑前雕塑的造型是一頭麋鹿(一說為馬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