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殿騎士團悲歌:不是錢的事,這些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聖殿騎士團是冤死的,這一點地球人都知道——從七百多年前,他們遭遇異端審判那會兒就知道。

作為教皇的親兵,聖地的守護者,誓願“守貧、禁慾、服從”的堅貞修士,他們怎麼可能是“否定耶穌基督,踐踏十字架”的異端呢?

2017年末,著名的零售業航母大潤發,其母公司“高鑫零售”被阿里巴巴收購。2018年初,高鑫零售董事、大潤發創始人兼董事長黃明端辭職。在離職時他說,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聖殿騎士團悲歌:不是錢的事,這些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曾經輝煌的大潤發

聖殿騎士們的悲劇,與當年叱吒風雲的大潤發如出一轍,不是自己不夠好,只是因為輸給了時代,你OUT了,就此出局。

那麼,騎士團當年究竟創造了何等輝煌,又是如何被時代所湮滅的呢?

01 富可敵國的“貧苦騎士團”

在11世紀末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歐洲人攻取了地中海東岸,包括聖城耶路撒冷在內的大片地區,相繼建立起四個十字軍國家。當時,新佔區的天下還很不太平,為保護從東岸港口而來,往耶路撒冷而去的朝聖者,9位騎士成立了一個組織,立志守護這條艱苦的朝聖之路。

有感於此,耶路撒冷國王便將傳說中的“所羅門聖殿”,也就是原屬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內的一處宮殿,賜予他們作為駐地,這便是日後所謂“基督與所羅門聖殿的貧苦騎士團”的由來,簡稱“聖殿騎士團”。1129年的特魯瓦宗教會議上,聖殿騎士團正式獲得教皇的認可,成為組織嚴密的軍事修道團,名義上直屬教皇的聖戰親兵。

聖殿騎士團悲歌:不是錢的事,這些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聖殿騎士圖雙人騎馬徽章,象徵貧困,後被汙為同性戀的標誌

在中世紀歐洲三大騎士團中(其餘兩支為醫院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單論組織機構和財力,聖殿騎士團是當仁不讓的老大。

如果說,1120年得到所羅門聖殿,還算是國王“賞賜”居所的話,那麼1128年,特雷莎女伯爵將葡萄牙的索裡城堡交付聖殿騎士團,就是不折不扣的第一筆房地產“贈與”了。隨著十字軍運動的風起雲湧,人們的宗教熱忱也空前高漲,朝聖者和犧牲戰士的饋贈,歐洲各地封建王侯的贈與,戰爭中的劫掠和戰利品,聖殿騎士團很快聚斂了大量的財富,地產也遍佈歐洲。

1139年,教皇英諾森三世又授予聖殿騎士特權,非但自己莊園的產品不需繳納什一稅,反而可以從俗人或教士那裡,徵收什一稅。如此既開源又節流,財富又是一輪滾雪球般的暴漲。

據中世紀教士馬修·帕里斯的統計,聖殿騎士團全盛時期,在基督教世界擁有9000座莊園或領地、870處要塞城堡,歲入約600萬英鎊

。與此同時,英格蘭王室的直轄地歲入,也只有3萬英鎊。這就不是富可敵國,簡直是“敵洲”了。在歐亞兩大洲,地中海的東西沿岸,幾乎所有的重要經濟區域和港口,都有騎士團的產業和分支機構。

聖殿騎士團悲歌:不是錢的事,這些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1150年聖殿騎士團在西歐的領地分佈

有了儲備金和網點,下一步要做什麼?沒錯,自然是託管、匯款、信貸等金融業務

,這可比經營農場土裡刨食來錢快多了!

聖殿騎士團採取本地存款、異地取款的經營方式,人們可以持聖殿分支機構開具的憑證,到另一處分支機構,支取取款。這種印有特殊符號的書面憑證,實際上,就相當於近代銀行的匯票。

聖殿騎士團的金庫,在那個時代就是安全與信譽的保證。

英格蘭“失地王”約翰,甚至把玉璽和王冠上寶石都寄存到聖殿的倫敦分部;法國的國庫,一度就設在聖殿巴黎分部;法王路易九世兩次參加十字軍東征,他的軍費就是通過聖殿的金融網點輸往東方;就連教皇,也要把徵收的“什一稅”存入聖殿分部,然後異地支取。

有錢人未必不善戰。

以1177年蒙吉薩戰役為例,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率500騎兵配以少量輔助部隊,主動攻擊埃及蘇丹薩拉丁的3萬大軍,其中有80名聖殿騎士助戰。此戰全殲對方精銳,薩拉丁最後只率不到一成的殘兵,逃出生天。

那麼,這個既有錢又能打的龐然大物,後來是怎麼垮臺的呢?

02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其實,在中國人看來,像聖殿騎士團這種組織:

獨立於世俗王權,高度自治;富可敵國,產業遍天下,還不交糧納稅;組織嚴密,作為宗教信眾,下級絕對服從上級,遍佈兩大洲的數百個網點運行井井有條……

——這種組織放在中華帝國,三條裡只要佔一條,你絕對活不過三集,就要領盒飯!

聖殿騎士團悲歌:不是錢的事,這些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故宮午門外

那為什麼聖殿騎士能在歐洲風光一百多年?一方面,他們肩負崇高的宗教使命,天然政治正確;另一方面,十字軍東征前期的歐洲,正是教權鼎盛、世俗王權渙散的時期,有教皇撐腰,誰敢打騎士團的主意?

不過,風口總是會變的。

就像當年康師傅正吊打白象、今麥郎,突然之間,美團和餓了麼冒了出來,方便麵市場從此一蹶不振。1187年,薩拉丁狂飆突進,重新攻佔耶路撒冷,將十字軍政權趕了出去。此後,無論耶路撒冷光復與否,都已無法挽回十字軍運動的頹勢。

聖殿騎士團悲歌:不是錢的事,這些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曾經風靡一時的方便麵品牌

12世紀後期開始,宗教狂熱逐漸降溫,歐洲民族國家正在萌動,世俗王權的力量不斷增強。法國是最先行動起來的。如1180—1223年在位的法王腓力二世,在史上首次確立了“法蘭西王國”的稱號,邁出了民族國家的第一步,還打壓各路諸侯,提振王權,將王室直轄領地擴大了四倍之多。

後世以腓力二世為代表的各國君主,對待宗教更加現實,對教皇也不再盲從,腓力二世解散了荒謬的“兒童十字軍”,也拒絕了教皇發動阿爾比十字軍的呼號;英王約翰一世因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敘任問題,和教皇鬧的不可開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更是與幾任教皇明爭暗鬥、兵戎相見……

世俗政權不給力,外敵步步緊逼,在經過了一段漫長而又無可逆轉的下行拋物線之後,1291年,十字軍在地中海東岸的最後一個據點:阿克古城淪陷,十字軍運動從此風流雲散。

對於騎士團來講,打個比方說,實體公司已經倒閉,辦公樓也都換了主家,原先那幾位看門老大爺,還有繼續存在的必要嗎

聖殿騎士團悲歌:不是錢的事,這些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對不起,公司已倒閉

此時,條頓騎士團早在波羅的海南岸一帶開闢了新市場,通過與世俗政權交好,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金璽詔書》,大概相當於政府批文+營業執照,在血腥鎮壓了當地的古普魯士人之後,建立起騎士團國,日後逐漸發展為普魯士公國(此間詳情,可見拙作 )。

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將總部暫時遷到地中海東岸的塞浦路斯島,開始流亡生涯。至此,騎士團頭上的第一頂保護傘,守衛聖地的崇高宗教使命,已煙消雲散。不過好在,他們還有第二頂保護傘——教皇。假如教皇給力,聖殿騎士們興許還能在歐洲這半壁江山,繼續充當金山銀海的銀行家。

但如果,教皇也崩了呢?

03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三大騎士團的歷史淵源,各不相同。

條頓騎士團主要是德意志人,所以他們找到了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打工的機會,幫助皇帝清除帝國東北邊境的異教徒,“重新上崗”了。醫院騎士團最初是由意大利阿瑪斐商人捐建的,後期為保衛亞平寧半島乃至整個歐洲,堅守海上門戶羅德島,也算是找到了存在的價值。

聖殿騎士團悲歌:不是錢的事,這些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13世紀晚期聖殿騎士團在西歐的領地分佈

聖殿騎士團以法國人為主,主要產業也在法國境內,他們遭遇的卻是冉冉升起、無法無天的法國王權。說它無法無天,因為這一時期,法王與教皇爭權奪利,激鬥正酣。

事件的發端,是時任法王腓力四世與英王愛德華一世,為領土爭端而爆發的戰爭。仗一打起來,花錢如流水,為了斂財,雙方不約而同向各自領地上的牧師徵起了稅。這稅徵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根據拉特蘭宗教會議確定的教規,事前必須請示教皇並獲得批准。不告而取,這就是打教皇臉了。

時任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豈肯幹休,於1296年發佈教諭,禁止修道院向國王支付稅款,否則將以開除教籍作為懲罰。腓力四世針鋒相對,禁止向羅馬教廷出口金銀,以為反制。一來二去,雙方徹底撕破了臉。

隨後,腓力四世下了一記殺招——反正在意大利,穿法袍念上帝的,也不止你卜尼法斯一家,不是還有好多紅衣主教一直在唱反調嗎?他派使臣去羅馬城面見教皇,稱如果卜尼法斯八世還不服軟,法國就轉而支持其反對派,要顛覆教廷。

這一威脅是致命的。教皇只好在1297年新發諭令,宣稱在某些迫在眉睫的危急時刻,國王可以不等教會許可,自行決定徵稅。至於何謂危機時刻,則由世俗君主臨機決斷。很明顯,卜尼法斯認慫了,法王先勝一局。

聖殿騎士團悲歌:不是錢的事,這些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腓力四世雕像

到1302年,雙方的鬥爭進入白熱化。腓力四世召開了法國曆史上首次三級會議,以凝聚人心,發動群眾鬧革命,迫使國內主教們服從於國王意志之下。

教皇又輸一場。

1303年,得知教皇正在籌謀,意圖廢黜國王,腓力四世先下手為強,竟派人公然逮捕了卜尼法斯八世,將其打入獄中羞辱一番。老教皇又羞又怒,出獄不久就去世了。

中間又經過了一番波折,在1305年6月,腓力四世一手扶持法國波爾多大主教德戈特繼任教皇,稱克萊蒙五世(又譯為克萊門特)。在法王的壓力下,克萊蒙五世遲遲未去羅馬教廷任職,拖到1309年,正式確認,將教廷改設在法國南部的阿維農。從此之後的70年間,教廷就駐蹕於此,前後共七任教皇,全是法國人,被稱為“阿維農之囚”。

至此,神仙打架塵埃落定,教權跌落谷底,從此落入法國王權的手掌心。後世歷史學家對此評價道:

1305年教皇被流放至阿維農,降低了其行動自由——它寄人籬下於法蘭西土地上,接踵而至的法國人教皇必然賦予其更加受限的特徵。

對聖殿騎士團來說,這第二頂保護傘也罩不住了。非但如此,中國有句古話: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為了進一步打擊教權,提振王權,已是無本之木的聖殿騎士團,就要遭受滅頂之災了……

04 無可奈何花落去

回頭來看,腓力四世早對聖殿騎士下了殺心,他1295年便將國庫從聖殿巴黎分部轉移到了盧浮宮,1306年初,又把王室的歷年賬目,從聖殿分部提出來,移交給了巴黎財務廳。

萬事俱備,1307年10月13日,根據腓力四世事先的密令,各級官員在同一時間統一行動,迅速逮捕了法國境內的聖殿騎士團成員。當天是13日、星期五,這便是後世所謂“黑色星期五”的由來。

為斬草除根,腓力四世啟動了司法程序,對聖殿騎士們進行異端審判,同時指示各級官員嚴刑逼供。要問這刑訊逼得有多慘,騎士團總團長雅克·德·莫萊生前曾向教皇派出的調查委員會,展示過他被火烤焦的四肢皮膚和睪丸。其他人等,可想而知。

聖殿騎士團悲歌:不是錢的事,這些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聖殿末代總團長雅克·德·莫萊

如此酷刑下,又有什麼罪名“發明”不出來呢?

親兵受侮,教皇不會坐視不管,在克萊蒙五世的力爭之下,聖殿騎士多次翻供,但最終,都不免在酷刑下重新認罪——連教皇都是寄人籬下,法王又怎麼會放過其羽翼,一定是“趁你病,要你命”。

1310年,法庭僅憑刑訊逼供的筆錄,判處第一批54名聖殿騎士火刑。從此,火刑柱下烈焰滾滾。

1312年,教皇被迫宣佈解散聖殿騎士團。

1314年,末代總團長雅克·德·莫萊也被火刑處死,曾煊赫一時的聖殿騎士團,自此悲慘謝幕。

也許,這裡還有一個疑問。聖殿騎士團的組織如此龐大嚴密,為什麼被腓力四世一觸即潰呢?

答案是,法國國王手中,早已組建了一支精幹的秘密警察部隊。其主要成員,是本國市民和農民,平時接受系統訓練,戰時機動性強、保密性好,定點清除,無孔不入。就在一年前,警察部隊曾突襲並驅逐法國境內的猶太人,也是雷厲風行,乾脆利落。國家警察以外,腓力四世還豢養了一批私兵,以弓箭手為主,驍勇善戰且只向國王效忠,關鍵時刻如臂使指,作用非常。

這就又回到最初所說的話題:風口已經轉向,情懷早已消散,在十字軍運動結束後,王權逐漸壓倒教權,而王權需要的,不再是橫槍立馬、效忠上帝的騎士,只是為國王服務的私兵和秘密警察。

也有人說,腓力四世打擊聖殿騎士是貪圖他們的鉅額財產,這其實只是副產品,就像我們出門晨跑鍛鍊,順路捎回來了早點。實際上,為了掩人耳目,佔據政治正確,腓力四世在小有斬獲之後,便將大部分錢財轉給了醫院騎士團。聖殿的地產也被各國瓜分。

不過,醫院騎士們不必心存感激,假如駐紮法國境內的是醫院騎士團,他們也註定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聖殿騎士們也不必記恨腓力四世,腓力只是一個行刑者,卻不是兇手,即使沒有腓力,後世也一定會有路易、亨利、查理們,繼續完成這個歷史使命

聖殿騎士團悲歌:不是錢的事,這些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十字軍運動末期的聖殿騎士團裝備

時代在轉換,傳統騎士團要麼改弦更張,進行世俗化改造(如條頓騎士團);要麼與世無爭坐守孤島,專注於慈善事業(如醫院騎士團)。唯有聖殿騎士們,頭腦仍然停留在上一個世紀,就在1306年,也就是被清剿的前一年,聖殿總團長還給教皇上報了最新的十字軍遠征計劃,強烈建議,發起一場由所有西歐強國參與、配備15000重裝騎兵,規模空前的聖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當生態條件改變時,如果自身缺乏必要的應對,反而繼續逞強炫富,重蹈聖殿騎士團和大潤發的覆轍,那也只好說——

這麼多年,你OUT了,不裁你,裁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