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私自淨身會有什麼結果?這個條件不滿足,可能白“淨”了

要說起中國的古代的歷朝歷代,我們就不能忽略宦官這一類人的存在,宦官這一制度起源於先秦時代,一直到了清政府的滅亡,成立了民國,這一制度才真正的走向了歷史的墳墓。

說得直白一些,宦官的存在完全就是皇帝的一己私慾,並且,在中國多數時間的歷史上,宦官的地位都是很底下的,不過也有極少數的宦官當權的時候,只不過因為生理上的缺失導致了這一類人心理上的扭曲,在他們掌權的時候往往都是天下動盪,就比如說趙高、魏忠賢這兩位名人的壯舉。

清朝私自淨身會有什麼結果?這個條件不滿足,可能白“淨”了

但是不管如何,一旦有傳聞說皇宮之中有要招宦官的消息,還是有許多百姓前往,更甚者有自己直接就在家裡進行閹割,以求能夠進宮的,當然這類人往往都是家庭極其困難的,怎麼活下去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清朝私自淨身會有什麼結果?這個條件不滿足,可能白“淨”了

但是到了清朝的時候,就吸取了大明王朝的教訓,對太監這個職位進行了整肅,將原本的數萬人一直減到了一千,哪怕是在過了一百多年之後,太監的總數也沒有超過三千。同時呢,也嚴格了宦官的制度,一方面是不予許的品級超過四品,另一方面在招募太監的時候也有了要求。

這也就意味著,那些私自淨身的人,幾乎是得不到進宮的機會的,也就避免了這種情況的出現,畢竟頒佈的《大清律例》就明確規定了:未經朝廷選拔就私自淨身的,處以極刑,家屬連坐。

清朝私自淨身會有什麼結果?這個條件不滿足,可能白“淨”了

但是無奈,還是有窮苦人家,不懂法律,聽說宮中招人了,就私自把事情給辦了。在這一點上乾隆還是考慮得非常周到的,一般這種人經過查實,家裡確實貧窮,也不會殺頭,直接派往熱河行宮當差。

直到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在乾隆五十年,乾隆到了熱河行宮避暑,一個偶然的機會,和一個叫王成的小太監聊上了天,讓乾隆的心態有了細微的變化。

清朝私自淨身會有什麼結果?這個條件不滿足,可能白“淨”了

這太監原來也是被父母私自淨身以求能夠吃飽飯的,但是在送來熱河行宮之前發生了一件小插曲,當地的胥吏,說這個私自淨身是犯法的,想要勒索王成的父母,怎無奈,這個王成家食在是太窮了,一分錢也拿不出來,不得已才放這個王成來到了熱河行宮。

這皇帝聽完回去就把那個胥吏殺了,然後開始嘀咕,也不是可憐這個小太監,而是開始算,這個百姓進宮當太監,朝廷給5兩,之後每月工資二兩,那這一層層剝削的,到太監手上還能剩多少。

清朝私自淨身會有什麼結果?這個條件不滿足,可能白“淨”了

然後乾隆就又規定了,不能出現這種勒索剝削的行為。同時更改之前招取的條款,變為,私自淨身者可以獲得入宮的資格,但必須有一個條件,就是要家境真的貧寒,同時為人清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