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發掘了旅順南山裡牧羊城一帶的文物古蹟?

旅順老鐵山山麓一帶,地形丘陵起伏,這裡以出土文物而聞名。特別是牧羊城及其附近的各種古墓是瞭解此地歷史的關鍵。

牧羊城位於旅順鐵山街道刁家村南部一臺上,是迄今為止大連南部地區發現最早的漢代城址。根據《盛京通治》記載,此城原名木羊城,後來被人們以訛傳訛為牧羊城。牧羊城南北長132米,東西寬82米,城牆基為石築,現存高約3——5米,寬約3米一段,北面缺口為城門。

是誰發掘了旅順南山裡牧羊城一帶的文物古蹟?

旅順牧羊城遺址

考古陣容

日本帝國京都大學教授濱田耕作一直對牧羊城遺址很關注,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十月及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六月兩次進行調查,特別是第二次調查從其北邊的開溝穿過時,得到了銅鏃、角製品、鐵斧及明刀的殘片。牧羊城的土地屬於官有,很少被耕作,土地基本上保留了原來的面貌,城內地表面上散佈和遺留有石器和漢瓦等遺物,可以確信有組織發掘會有收穫。

昭和三年(1928年)九月完成了各項準備工作後,東亞考古學會和關東廳博物館共同合作,開始了對牧羊城的發掘調查。參與發掘調查學會方面有: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考古學教研室的濱田耕作教授和水野清一教授;東京帝國大學考古學教研室副教授原田淑人,助手駒井和愛及特約辦事人員田澤金吾,另外,還有理學部人人類學研究室助手八幡一郎君;京都帝國文學部助手在濱田教授回京都之後代替他來到現場;學會幹事島村孝三郎負責總務工作駐紮在現場。關東廳博物館方面主事內藤寬和館員森修參與調查工作。

是誰發掘了旅順南山裡牧羊城一帶的文物古蹟?

發掘牧羊城遺址(源自網絡)

發掘範圍

10月1日開始發掘牧羊城遺址,到當月25日完工。與此同時組成特別考察隊對周邊古墓進行發掘,從10月9日開始對刁家疃、於家疃、官屯子等處貝墓、石墓、甕棺墓等進行了發掘,於10月23日結束。

是誰發掘了旅順南山裡牧羊城一帶的文物古蹟?

挖掘漢墓(源自網絡)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共分為5大類:A石器,4小類;B骨角器,4小類;C飾玉類,3小類;,D 銅製品,5小類;E 古錢,5小類;F 鐵器,3小類;G陶器,3小類。

文物去向

牧羊城址及其它所發現的遺物一起被運往東京帝國大學考古學研究室。

是誰發掘了旅順南山裡牧羊城一帶的文物古蹟?

獸面銅飾件(源自網絡)

旅順牧羊城由於在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6月進行局部發掘,昭和三年(1928年)10月進行大規模發掘,現在已經再沒有發掘的價值,遺址中散落大量的陶片,隨處可見。考古隊發掘的漢墓的大青磚20年前地埂路邊,甚至村民的院牆裡都可以見到。後來,有人收藏大青磚,一部分被撿走了,一部分被有心人收起來了。

日本兩次對牧羊城及周邊發掘他們有一個新發現:,牧羊城的遺址在沒有建城之前,是一處新石器遺址。

牧羊城的城牆哪去了?上個世紀70年平整土地平掉了一部分。2016年11月,我和《大地作證》作者孫國田老先生在牧羊城文物保護碑前採訪過當地一位姓劉的老人。我說,根據資料記載,北面的城牆30年代就沒有了,那麼南面的城牆哪去了?老人說,我小時候,南面有城牆老高的,後來,生產隊把南邊城牆當作泥場,用馬車拉土給各家各戶墊豬圈積肥,拉了30多年,慢慢就拉平了。

是誰發掘了旅順南山裡牧羊城一帶的文物古蹟?

本文作和孫國田採訪當地老人(林嬌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