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出題:上聯“孫行者”,學生紛紛交白卷,滿分答案叫好

清華教授出題:上聯“孫行者”,學生紛紛交白卷,滿分答案讓人叫絕

我國漢民族特有的方塊文字,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憑藉它的義、形和聲,經過特殊的排列組合,可以構成特殊的文學形式,產生特殊的文學和美學效果,例如詩詞歌賦。對聯就是其中的一種重要形式,自古以來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對聯是高雅的文化藝術,為文人雅士所鍾愛;對聯又是雅俗共賞的文學品類,為百姓所喜聞樂見。

清華教授出題:上聯“孫行者”,學生紛紛交白卷,滿分答案叫好

從功能上來說,對聯的作用有三種,其一,它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可以抒發情感,寄託志向,還可以欣賞它優美的文學特性;其二,春聯,門聯,風景名勝聯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很大的實用性;其三,作為一種文字遊戲,可以鍛鍊人們的思維。

不過,不管是哪種用途,想要對出一個好的對子,是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文化底蘊的。民國時期,清華教授曾出了一個對子作為考試題,結果考倒了不少人,大多數都是零分,只有一個人是滿分。

清華教授出題:上聯“孫行者”,學生紛紛交白卷,滿分答案叫好

1932年,清華大學舉行新生入學考試,劉文典約請陳寅恪為國文考試代擬試題。當時,陳寅恪已定次日赴北戴河休養,就匆匆草就普通國文試題——作文《夢遊清華園記》。另一題為“對對子”,上聯為“孫行者”。結果,一半以上的考生交了白卷,很多答“唐三藏”,“豬八戒”等都被判了不及格,只有後來著名的語言文學家給出了一個滿分答案,他的答案是“胡適之”。

清華教授出題:上聯“孫行者”,學生紛紛交白卷,滿分答案叫好

這個滿分答案讓人不思其解,因為這裡涉及到對聯中的一個知識——“無情對”。

無情對是對聯裡面比較特殊的一種。其特點是上下聯“風馬牛毫不相及”。本來,上下聯“內容相關”是對聯的基本要素之一,但無情對違反了這一點,它是通過巧妙的對仗技巧,從形式上對的“天衣無縫”讓人拍案叫絕。可以說,無情對更多地偏重於藝術技巧,“遊戲文字”的功能大於其他的功能。

給大家舉一個無情對的例子:

三星白蘭地;

五月黃梅天。

我們可以看到,上下聯相應位置上的詞對仗非常工整,“三、五”都是數詞;“星、月”都是天體;“黃、白”均為顏色;“蘭、梅”都是花卉,“天、地”更是妙對。上下聯各有意義,但相互之間卻沒有任何關係,這就是無情對的最大特點。

清華教授出題:上聯“孫行者”,學生紛紛交白卷,滿分答案叫好

理解了這一點後,我們再來看“孫行者”和“胡適之”這個無情對。“孫”,“胡”都是姓氏,“行”和“適”都是動詞,有“到達”的意思,“者”和“之”都是虛詞,孫行者是古典神話中的虛擬人物,而胡適之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對的非常工整,讓人拍案叫絕。

簡單的一個無情對,不知是否讓大家更加感慨於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