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棺材在木料和製作上有什麼講究嗎?

惡棍村大少


棺木的種類和規格

  一、種類:楠、桐、松、柏、椿、柳木、水泥、缸棺、喜棺、葦蓆。

  二、規格:

  1、一二三的,即底一寸幫二寸天板三寸厚。

  2、二三四的,即底二寸幫三寸天板四寸。

  3、三四五的,即底三幫四天板五寸,俗稱三五板。

  4、四五六的,即底四幫五天板六寸,也叫四六板。

  此外,三五板四六板有兩種:即足三五、足四六的。還有勉三五勉四六的。還有淨邊淨縫(不帶疤)的等等,此類棺木因質量好而身價較貴。

  5、上三獨和四獨棺:天板兩幫是一塊板製作的,統稱三獨,四獨板一般不叫用,俗稱絕戶板,“那怕你再富有,底版還是兩拼為宜,如非用此板,也須在此板前中用鋸鋸個牙。

  6、棺木的規格大小。

  內徑前底寬57公分

  上 口 寬42公分

  高60公分

  後 底 寬35公分

  上 口 寬30公分

  高35公分。底口長1米7——1.75。

  上口長1米8——1.85米。

  棺木不論大小內徑寬窄都是一樣的。所謂二四、三五、四六都是按棺材版的厚度而言的。後邊的板少於前頭的厚度。一般做棺木必須達到長度兩米四,(匠尺七尺三寸)俗說:七尺三走遍天。

  三、柏木棺 柏木的性能,民間傳說:“柏木棺材石榴木裹”,柏木用獨板的很少,原因是柏木生長緩慢,木質細膩,堅韌,其他木質根本就不能和它拼合,唯石榴木與它相吻合,因而柏木頭細,都是用多個圓心製作的,但必須用石榴木八吊綻住,這樣永久不崩裂了。

  四、楠木棺 楠木性堅硬無比,極難製作。一代名將許世友去世後用的就是楠木棺,詳情另文記載。

  五、石棺 古代西部三區的一種棺葬形式。在摘星臺博物館有藏品陳列。在淇縣雲夢山南側有一具石棺露天擺放,傳說這是孫臏老祖之棺。

  六、水泥棺 水泥棺在六十年代初曾流行一時,它的形狀,和木棺一個樣,那時均因經濟拮据之故,後來再沒人用了。

  七,缸棺 缸棺是用兩口水缸對到一起的,將死者裝入掩埋。

  八、喜棺 喜棺(也叫做喜貨)做好之後,安放在閒房之內,上貼紅紙寫上喜字,一旦老人謝世,隨時用上。

  九、葦蓆 用葦蓆捲起來掩埋的,也稱軟埋。大多發生在生活困難的時代,死去的人比較孤獨和貧困,沒有兒女和近門親屬,多由街坊鄰居幫助辦理後事的情況下,用葦蓆一卷抬到公共地方埋葬。



濤哥已老


做棺木,講究幾塊板。如十塊扳,天三地三幫四。天六地六幫幫六。二十四塊板材。還有十二塊板3X4二12。多了去了。講究合壽木,合的幫為吉,合的底蓋為兇。再合的長生帝旺為吉,合的死絕墓為兇。諸多傳說不勝枚舉,就此說明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