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殊死的血戰和一座被掩埋的石碑

2019年深秋,大連一位近代史研究者打電話問我,龍眼泉北方堡壘碑的具體位置在哪裡?還能找到嗎?我的答覆是埋入地下了,很可能是找不到了。

旅順龍眼北方堡壘紀念碑,原址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政府辦公樓北側的小山上。日俄戰爭期間,俄軍在此建有工事,稱為“水管堡”,日軍稱為 “龍眼北方堡壘”,用以保護附近的龍引泉水源地。1904年8月開始,日軍第九師團一部對此進行攻擊,9月20日佔領此地。戰後,“滿洲戰跡保存會”在此立碑以示紀念。2002年,旅順龍眼北方堡壘紀念碑被埋入地下。

一場殊死的血戰和一座被掩埋的石碑

“龍眼北方堡壘”外壕(源自網絡)

早在10年前,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日軍佔領旅順長達一年之久。他們對這座城市的給水工程瞭如指掌。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日軍首先就要攻佔八里莊龍眼北側小高地上的一個俄軍土木工事水管堡。佔領這個高地,切斷龍引泉供水工程這根生命線,就會給駐紮在旅順城裡的俄軍和居民供水造成極大的恐慌。

1904年9月19日,在第二次總攻擊中龍眼北方堡壘成為了日軍的重點打擊目標之一。19日12時整,40門攻城炮、48門野炮開始炮擊水管堡、廟堡和北線的其他工事。水管堡首當其衝受到最為猛烈的炮擊,日軍向其傾瀉了近1000發炮彈。15時許,堡上的胸牆、掩體遭到徹底破壞。日軍第一師團一部向山頭髮起進攻,一夜血戰,日軍傷亡慘重。俄軍彈藥消耗殆盡,一個連的兵力僅剩下11名精疲力竭的官兵仍然堅守在該堡壘的廢墟上……20日5時,陸防司令康特拉琴科下令放棄該堡。


一場殊死的血戰和一座被掩埋的石碑

足立愛藏中將題寫了碑銘(源自網絡)

戰後,“滿洲戰跡保存會”在此處建成“龍眼北方堡壘”紀念碑,並邀請曾以第九師團參謀長身份參加過旅順要塞爭奪戰、時任旅順要塞司令官的足立愛藏中將題寫了碑銘。同時,將這座碑製成彩色明信片在日本國內發行。

2002年,因山下施工向山上拉土將這座碑埋入土裡,同時也埋沒了一段歷史。如果說椅子山堡壘被毀壞那是村民的自發行為,那麼“龍眼泉北方堡壘”碑被埋入地下很可能是長官意志。小石坎村有一林姓村民,在工地打井,發現石碑被推倒掩埋,提出這不是文物嗎?施工人員瞪了一眼,根本不理茬。

一場殊死的血戰和一座被掩埋的石碑

龍眼泉北方堡壘紀念碑(源自網絡)

2003年前後,政府新建的大樓和後山的關係眾說紛紜。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老百姓對政府北遷有想法,是一種情緒的宣洩。針對當時的情況,我從環境和人氣兩方面相結合寫了一首小詩,收錄在我編著的內部出版物《旅順詩草》裡,一度引起相關方面的關注。一個人能提出問題,只是問題的一半,更重要的是還要有解決問題的辦法。都說那造型不好,那麼怎麼改變呢?這首小詩總共4小節,最後一小節是:仿效皇城,景山建亭,開放前園,裝點後山,與民同樂,樂在期間。我建議仿效故宮在後山上建一個高大的觀景臺,讓遊人登臺觀景,同時免費開放龍引泉公園,這樣,後山前園到處都是遊人。不但改變了後山原貌,而且解決了人氣問題,更能體現政府與民同樂的思想。

山上後來修亭子了,但不是觀景臺。如果龍眼北方堡壘碑還在,成為後山上具有歷史滄桑厚重感的一處景點,豈不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