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後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為太宗託孤大臣。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唐人書評》中把他的字譽為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唐太宗的御用書法家虞世南辭世後,有一天,唐太宗情緒很低落,嘆息道:虞世南走後,天下再沒有人能和我談論書法了!在一旁的魏徵見狀,急忙安慰皇上並進言,說,皇上不必憂慮,臣給皇上推薦一人,此人書法高超,下筆遒勁,深得王羲之精髓,隨後,說了一大通讚美的話,太宗聽後,龍顏大悅。

魏徵當年推薦的人就是“初唐四家”之一褚遂良,魏徵的力薦,讓褚遂良很快成為繼虞世南後,又一位因書法造詣成為皇帝身邊的大紅人。

據傳,唐太宗寶愛王羲之書法,不惜重金徵購。一時天下王書爭送京城,真偽難辨,只有褚遂良一人能品評鑑別,可見其水平之高,無人能出其右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唐朝初期,許多重大紀念活動所題碑文,多是由褚遂良操刀的。例如紀念長孫皇后的《伊闕佛龕碑》,紀念名相房玄齡的《房玄齡碑》,還有最有名的 《雁塔聖教序》,分別為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親自撰文,足見褚遂良書法的地位。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褚遂良高超的書法水平,一方面在於個人的天賦,另一方面則得益於史陵、歐陽詢、虞世南等書法大家的指導。再有,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狂熱愛好,也讓他受益匪淺。

唐太宗是王氏書法的鐵桿“粉絲”,曾懸賞重金收購王羲之的書帖,人們爭先獻上,以至良莠莫辨,真假難分。幸虧褚遂良對王羲之書法相當有研究,隨口就能說出書帖的淵源、出處,論據充分,鑑別書法的真偽絲毫不含糊,結果再沒有人敢將贗品送來邀功。

貞觀六年(632年)正月,太宗下令整理內府所藏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跡,計1510卷,褚遂良自然是這次整理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為此他還編寫了《右軍書目》,藏於內府。能夠見識到如此之多的王羲之真跡,讓褚遂良大開眼界,對他書風的形成帶來了重大影響。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蘇軾給褚遂良的書法概括了4個字:清遠蕭散。他的書法,從追求一種結構之美,演進成了追求意境之美。虞世南書法講究“君子藏器”,在書寫的過程中不顯露明顯的運筆痕跡,褚遂良卻不同,清代人所寫的《評書帖》中說:“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他願意展示這種痕跡,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種明快的韻律。因此,有人說歐陽詢是一位“結構大師”,而褚遂良則是一位“線條大師”,他的線條充滿生命,體現了一種飛動之美。唐代書家張懷瓘對此感嘆說:“若瑤臺青瑣,窅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鉛華綽約,歐虞謝之。”在他看來,從褚遂良開始,書法已經從“妍美功用”趨向“風神骨氣”,書法藝術也從古典主義邁向浪漫主義。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蘇軾給褚遂良的書法概括了4個字:清遠蕭散。他的書法,從追求一種結構之美,演進成了追求意境之美。虞世南書法講究“君子藏器”,在書寫的過程中不顯露明顯的運筆痕跡,褚遂良卻不同,清代人所寫的《評書帖》中說:“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他願意展示這種痕跡,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種明快的韻律。因此,有人說歐陽詢是一位“結構大師”,而褚遂良則是一位“線條大師”,他的線條充滿生命,體現了一種飛動之美。唐代書家張懷瓘對此感嘆說:“若瑤臺青瑣,窅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鉛華綽約,歐虞謝之。”在他看來,從褚遂良開始,書法已經從“妍美功用”趨向“風神骨氣”,書法藝術也從古典主義邁向浪漫主義。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褚遂良對自己的書法要求很高。他和虞世南曾有一段對話,他問道:“我的書法比得上智永禪師嗎?”虞世南說:“我聽說他一個字值5萬兩黃金,你做得到嗎?”褚遂良又問:“那和歐陽詢相比如何?”虞世南說:“歐陽詢寫字不擇紙筆,什麼樣的紙筆都能寫得好,你難道能這樣?”褚遂良有些氣餒,說:“那我的書法究竟怎樣呢?”虞世南說:“如果手順而筆墨調暢,也能寫得很精彩。”褚遂良這才高興地走了。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在唐朝乃至整個中國書法史上,褚遂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他不僅繼承了唐代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等的特點,更深得東晉王羲之書法的精髓。北宋米芾對唐代的書法家都有微詞,唯獨對褚遂良讚不絕口,說他“如熟馭戰馬,舉動從人,而別有一種驕色。”米芾的兒子米友仁說得更絕:“褚書在唐賢諸名世士書中最為秀穎,得羲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隸法,自成一家,非諸人可以比肩。”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薛稷等都曾師從褚遂良,宋代的黃庭堅、米芾、趙佶等,也從他的書法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清人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廣大教化主”五字,足以形容褚遂良在唐代書法上的獨特地位。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褚遂良的書法名震當朝,但他耿直,敢於堅持原則的性格給他的職場帶來了麻煩。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病重的唐太宗把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召入臥室,對他們說:“當年漢武帝託孤於霍光,劉備託孤於諸葛亮,我以後的事,都託付給你們了。”又轉頭對太子李治說:“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國家之事,我就放心了。”


褚遂良成為託孤之臣,是因為他是李治最強有力的維護者。前太子李承乾因罪被廢黜,朝臣多認為九皇子晉王李治仁厚,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但唐太宗更喜歡四皇子魏王李泰。


有一天,他對近臣說:“昨天青雀(李泰的小名)投入我的懷抱說:‘我到今天才得以成為陛下最親近的兒子,此為我再生之日。我只有一個兒子,百年之後,一定為陛下殺了他,把王位傳給晉王。’父子的倫理,原應當是天性,我見他這樣,非常垂憐他。”大家聽了,面面相覷,都沒說什麼,唯獨褚遂良走上前說:“您也是君王。哪有執掌政權的君王,殺死自己的兒子,傳位給兄弟的道理呢?”唐太宗幡然醒悟,當天立李治為皇太子。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李治即位後,對褚遂良非常感激,封其為河南縣公,第二年又升為河南郡公。永徽四年(653年),褚遂良被拜為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宰相),執掌朝政大權。然而李治做夢也想不到,因為立皇后的問題,褚遂良成了他最大的絆腳石。


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想要廢黜王皇后,冊立武則天為皇后。有一天,他傳召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和于志寧四位重臣入內召開御前會議。這些人事前得到消息,商議如何勸諫,但誰也不想放這頭一炮,褚遂良主動請纓說:“我來吧。我奉先帝遺詔輔佐陛下,如果不盡愚忠,無臉去見先帝。”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李治一開口,就把廢后的理由提得很充分:“罪莫大於絕嗣,皇后久未生育,而武昭儀生有皇子,眾位卿家意下如何?”沒等別人開口,褚遂良第一個站出來說:“皇后系出名門,也是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去世之際,曾拉著微臣的手說:朕現在將佳兒和佳婦託付給卿。當時陛下也在場,想必聽得很清楚。臣沒聽說皇后犯了什麼過錯,豈可輕言廢立之事!臣絕不會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違背先帝的遺命。

任憑李治如何解釋,褚遂良就是不同意,當天的會議不歡而散。第二天,李治再次召集開會,褚遂良直言不諱地說:“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可以,但請另選他人。武昭儀曾伺奉過先帝,人人都知道,又怎麼能瞞得過呢?倘立她為皇后,天下人將會做何感想呢?”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這句話說到了李治的痛處,他羞愧得沒說話。褚遂良卻越說越激動:“愚臣觸犯了聖上的尊嚴,罪該萬死,只願不辜負先帝的厚恩,哪裡還顧性命。”說完把帽子摘了下來,還把上朝時執的手板放到臺階上,說:“還陛下這個手板,我要告老還鄉!”李治大怒,命令侍衛直接把他架出去。


最終,李治不顧褚遂良等人的反對,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褚遂良因為違背聖意,被貶為潭州(今湖南長沙)都督。顯慶二年(657年),又貶到桂州(今廣西桂林)任都督。武則天還不解氣,不久又將他貶為愛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四年(659年),褚遂良在流放中絕望地死去。


褚遂良:精彩的書法,暗淡的職場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彌留之際,她下了道遺詔,裡邊有這樣一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鹹令復業。”這相當於給褚遂良等人平反。武則天當過皇帝之後,閱遍群臣,她雖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卻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與忠誠。

貞元五年(789年),在褚遂良去世百餘年後,唐德宗下詔,將他的畫像繪於凌煙閣上,讓他享有與唐初的開國功臣們同樣的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