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說看歷史——福爾摩斯的時代,與波洛的時代,完全不同


從小說看歷史——福爾摩斯的時代,與波洛的時代,完全不同

歇洛克·福爾摩斯

一、不同的時代背景

1850年到1950年,這一百年間,可劃分為三大階段,一戰前,一戰後,二戰後。

二戰後,是美俄主導的雅爾塔體系,歐洲以外的美俄稱霸,歐洲各國集體淪落為二流國家。

一戰後,凡爾賽體系,英國為頭號強國,法國為二號強國,東歐、巴爾幹各國,皆為法國的附屬國。奧斯曼帝國的瓦解,使得英法在西亞,皆有領土。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不復存在。在巴爾幹,南斯拉夫王國最為強悍。英法在一戰後,緩慢恢復被一戰傷害的元氣,特別是英國,在一戰中,軍隊損失了六百萬人,都是青壯年,大傷元氣。如果沒有二戰,英法可以慢慢恢復,對世界的統治將繼續。

一戰前,維也納體系。第二次工業革命,歐洲列強迅猛發展,稱霸世界,英國、德國、法國,國力猛增,歐洲列強在非洲都獲得大量領土,連歐洲二流國家比利時,也在非洲有二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奧斯曼帝國的亞洲領土仍然廣大,但是,在巴爾幹,各國紛紛獨立,其中,以塞爾維亞王國最為強悍,也正是它,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打斷了歐洲自1500年以來持續了幾百年的上升勢頭。

兩位作者的年齡,柯南·道爾,1859到1930。他筆下的福爾摩斯活動於一戰前。

克里斯蒂,1890到1976。她筆下的波洛活動於二戰前。

二、關於福爾摩斯

著名偵探福爾摩斯活動的時代,大約集中在1875到1907。當時,正是英帝國的極盛時期,在南非,本來是英國人、荷蘭人平分疆土,但是,英國擊敗了南非的荷蘭人,獨佔南非。

也就是說,福爾摩斯活動的主要時期,是維多利亞女皇時代;後期,是新皇帝愛德華七世時代,英帝國繼續前進。維多利亞女皇與英帝愛德華七世的時代,是英帝國的上升期,也可稱為歐洲各國的帝國時代。

福爾摩斯的代表作,《四簽名》、《波希米亞醜聞》,是這一時期的最好寫照。前者與英屬印度的大批珠寶有關,後者與奧匈帝國的波希米亞貴族有關。

根據《最後致意》,可以推斷福爾摩斯生於1854年,大部分時間,他都是以一個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年富力強的狀態出現。最後的案件,發生在1914年,而當時他被描述為約六十歲左右。


從小說看歷史——福爾摩斯的時代,與波洛的時代,完全不同

三十歲到四十歲的福爾摩斯

在1917年出版的《最後致意》當中,福爾摩斯退休,隱居於薩塞克斯郡的農場,可以推測時間是早於1904年,養蜂成為他的主業,後來他出版了《養蜂實用手冊,兼論隔離蜂王的研究》。另一歷險故事《獅鬃毛》,則發生在他退休之後。故事中,有關他去世的細節沒有給出。

福爾摩斯小說,表現了處於上升時期的英國中產階級的人文主義精神。英國警方,在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以1829年英國議會通過《警察法》為標誌,逐漸實現了現代化,徹底廢除了審訊中的酷刑,確定不以口供、而是以證據辦理案件,對比一下當時的滿清,就可以知道兩者的差距有多大。

在此之前,自1066年諾曼征服以來,英國在治安方面一直實行自1285開始實行的《溫徹斯特法規》。

福爾摩斯出身於典型的英國鄉紳家庭,受過良好的大學教育,具有很強的人文精神,同時具有很強的科學精神,他對於藥物與醫學,有非常精到的研究,這很符合當時社會的主流趨勢。他以嚴謹的演繹法進行邏輯推理,在小說中,福爾摩斯對司法科學影響深遠,特別是他對犯罪現場的嚴謹考察,從細小的線索順藤摸瓜,精確地推導出來龍去脈。他利用了痕量證據,如鞋子、車胎痕跡、指紋、彈道學、書寫分析,現在被稱之為筆跡鑑定。福爾摩斯所倡導的所有技術在日後全部變為了現實。實際上,這些技術在柯南·道爾寫作時,在英國已經頗具雛形,而柯南·道爾的寫作,則起到了宣傳和擴大影響的作用。福爾摩斯非常強調現場維持原狀的重要性,現在,這已經成為犯罪現場偵破的典型辦案方式。


從小說看歷史——福爾摩斯的時代,與波洛的時代,完全不同

福爾摩斯與華生

就犯罪現場的蛛絲馬跡而言,例如菸灰、頭髮、指紋,福爾摩斯常常使用高倍放大鏡和光學顯微鏡進行仔細研究。他使用分析化學來分析血跡,用毒理學分析毒性物質。福爾摩斯在住所有一個小型化學實驗室,他使用化學方式來檢測毒性物質,例如《海軍協定》案例,他使用彈道學知識,用來複原子彈軌跡,以及嫌犯使用槍械的口徑,例如在《空屋》案例所示。

福爾摩斯對賓客和嫌犯的著裝和態度,有十分敏銳的觀察力,可以根據衣著風格、汙染、心理活動、物理反應,推斷出來人在之前的經過和最近的經歷,在《巴斯克維爾的獵犬》、《藍寶石案》等案件,他以此進行推測。

2002年,皇家化學協會為福爾摩斯頒發榮譽會員稱號,表彰他在流行文學中對司法科學和分析化學的傑出運用,此次頒發,使得福爾摩斯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虛構人物。

皇家化學協會是歐洲最大的化學科學組織,成立於1841年。

科學手段加上福爾摩斯的邏輯推理,使得他破案無往而不利,因此,福爾摩斯收入頗豐,華生敘述說,“毫無疑問,我和福爾摩斯在一起住的那些年,他所付的租金足可以購買這座住宅了。”在《波希米亞醜聞》一案,福爾摩斯獲得的預付款達到一千英鎊,這在十九世紀是一筆鉅款。在一些案件當中,客戶會將支付給他的費用翻倍。在《最後一案》當中,福爾摩斯為法國政府和斯堪的納維亞皇室效力,令他獲得鉅額收入,足以讓他提前退休。在《修道院公學》一案,公爵支付福爾摩斯六千英鎊鉅款。對於富有的人,他有時也會主動收取高昂金額,在《紅髮會》一案,他要求銀行支付案件費用,在《綠玉皇冠案》中,福爾摩斯的客戶是富有的銀行家,福爾摩斯為他追回被盜的寶石,他為此支付了鉅額款項。

不過,在《黑彼得》一案當中,華生注意到,如果權貴的案件令福爾摩斯反感的話,他是不會受理的,同時,他會為勞苦大眾效力,而不收費,提供無償服務。


從小說看歷史——福爾摩斯的時代,與波洛的時代,完全不同

1984年英國格拉納達電視臺電視劇《福爾摩斯探案集》

福爾摩斯的名言,包括:

“上帝保佑我們!為什麼命運老是對貧困窮苦而又孤立無援的芸芸眾生那麼惡作劇呢?我每當聽到這一類的案件時,我都想起巴克斯特的話。”、“歇洛克·福爾摩斯之所以能破案,還是靠上帝保佑。”(《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巴克斯特是斯圖亞特王朝時期的英國清教領袖。

“那是燈塔,我的夥計!未來的燈塔!每一座燈塔裡都裝滿千百顆光輝燦爛的小種子,將來英國在他們這一代將更加明智富強。”《海軍協定》。

“推理法可能被推理學者們逐步樹立為一門精密的學科。”《海軍協定》。

1914年,對於即將到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老年的福爾摩斯說,“會刮東風的,這種風在英國還從來沒有刮過。這股風會很冷,很厲害,華生。這陣風颳來,我們好多人可能就會凋謝。但這依然是上帝的風。風暴過去後,更加純潔、更加美好、更加強大的國土將屹立在陽光之下。”《最後致意,歇洛克·福爾摩斯的收場白》。

“我不同意有些人把謙虛列為美德。對邏輯學家來說,一切事物應當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對自己估價過低和誇大自己的才能一樣都是違背真理的。”《希臘譯員》。

“對於一個缺乏耐心的世界來說,堅韌而耐心地受苦,這本身就是最可寶貴的榜樣。”《帶面紗的房客》。

“請想,那些追求物質、感官和世俗享受的人都延長了他們毫無價值的生命,而追求精神價值的人則不願違背上帝的召喚。結果是最不適者反而得以生存,這樣一來,世界豈不變成了汙水池嗎?”《爬行人》。

“一個人要是想超過自然,他就會墮落到自然以下。高等生物的人,一旦脫離了人類命運的康莊大道,就會變成動物。”《爬行人》。

“人民的呼聲便是上帝的呼聲。”《格蘭其莊園》。

“把所有的不可能都剔除後,剩下的雖然讓人難以置信,但那就是真相!”《四簽名》。

三、關於波洛

說過了福爾摩斯,再說說波洛。如果說福爾摩斯有英帝國上升期的霸氣的話,那麼波洛則是在享受英帝國平穩期帶來的生活便利,兩人都智力超群,但是氣質是有所不同的,其實這是因時代不同的而產生的不同反映。波洛活動的時期,是二三十年代,由於一戰使得奧斯曼帝國崩潰,因而英帝國獲得了英屬巴勒斯坦、英屬美索不達米亞,法國則獲得了法屬敘利亞。二三十年代,是英法兩大國的平穩期,波洛的代表作,《尼羅河上的慘案》、《埃及古墓歷險記》、《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是這一時期的真實寫照。波洛乘坐豪華客輪,或豪華列車,暢遊英屬埃及、英屬美索不達米亞,充分享受和平時期的旅遊樂趣,樂此不疲。


從小說看歷史——福爾摩斯的時代,與波洛的時代,完全不同

波洛暢遊英屬埃及

波洛被推斷生於1864年,比福爾摩斯小十歲。在二三十年代時,波洛一直是一個六十幾歲、1米60的小老頭,最後一案以及去世,大致是1940年左右。

就罪犯的作案手段來說,柯南·道爾的寫作更為嚴謹,而克里斯蒂的寫作,則比較粗疏,有些是經不起推敲的,她似乎更關注WHO作了案,而不在HOW上面著力。或者這是男作家與女作家的區別,男人,當然對體力活動更為熟悉,有更多的實踐經驗,女人,則更多憑想象。

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是對二三十年代英帝國最後的二十年和平而強大的時期的緬懷,戰後,她不再寫關於波洛和馬普爾的偵探小說了。波洛和馬普爾的最後一案,都寫作於二戰後期。二戰,深刻地改變了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