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最近偶像明星肖戰的事情弄得沸沸揚揚,誰是誰非,我們無從評價。但是從這件事情,我們不難看出粉絲強大的力量。對於明星而言,粉絲是他們最重要的資源,尤其是對於那些流量明星而言,正是粉絲的支持才能讓他們得以長久發展。所以,粉絲如何做,就決定了明星的命運。

本來這是娛樂圈的事情,和我們的生活似乎很遙遠=。但是,一個朋友發來的信息,卻讓我意識到,這件事情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

原來,朋友的女兒今年17歲,從《陳情令》開始就非常迷戀肖戰,只要是肖戰代言的東西,就一定要買回來。朋友一開始也覺得沒什麼,畢竟肖戰是一個明星,孩子在青春期迷戀一個不在自己生活中的人,總好過早戀,所以朋友和她老公也沒有干涉。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但是,肖戰這次的事情一出,朋友的女兒每天在家就是不停地上網,關注各種信息,只要看到不利的,就嚎啕大哭;看到支持的,就開心得大叫,感覺每天都瘋瘋癲癲的,根本就沒有心思學習。眼看著孩子就要參加高考了,若是一直這樣的狀態下去,怕是啥也考不上了。於是,她來向我求助。

其實,孩子女兒身上發生的事情並不罕見,追星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飽受家長詬病的一個話題。

很多人還記得當年的楊麗娟事件。楊麗娟從16歲就開始喜歡劉德華,甚至達到了痴迷的程度,關注劉德華的作品都是基本功課,她甚至輟學追星。父母實在管不了了,沒辦法,就四處借錢帶著樣麗娟到北京、香港去見劉德華。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但是,事情到此也沒有結束。之後,楊麗娟的父親自殺,而他的遺願竟是,“你應該見楊麗娟,為她籤個名,救救她,除了你,她已隔絕了這個世界,只有你,才是她心靈的呼喚。”

而楊麗娟也在說:“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完成父親的遺願,要劉德華再見我一次,否則父親的死就沒有意義。”

而“楊麗娟事件”也因為登上了百度百科,成為了專屬詞條。

由此可見,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追星卻未必是好事兒。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孩子打上主播,花了好幾十萬;為了能夠見上偶像一面,甚至連學都不上了。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但是,就因為這樣,追星就錯了嗎?到底我們應該不應該支持孩子追星呢?

01 追星不可以嗎?當然可以!憑啥不能追?

所以,父母就不應該讓孩子追星。我有個朋友,從來不讓孩子看電視劇和綜藝節目,他就怕孩子一時被“矇蔽了雙眼“,之後瘋狂追星,影響了人生軌跡。

不過,統計學上有個說法叫做“選擇偏倚”,意思就是人們在統計時容易用局部樣本代替了總體的隨機樣本,導致對總體描述出現偏倚。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如此。

的確有孩子因為追星耽誤了自己的前途,但是卻不是所有人都因為追星受到了負面影響。追星本身並沒有錯,問題的關鍵在於追的是什麼星,又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在追星,向自己心中的“星”致敬。

就像前段時間,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高二學生塗宇恆畫了一幅特別的畫,他用1.5萬個“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畫出了一幅鍾南山的畫像,為了畫好這幅畫,他花費了整整四天的時間,用光了4支筆。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他說,自己是用畫筆畫出了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人。若對鍾南山沒有崇敬之前,他是不會有如此強大的動力堅持完成這幅畫,誰能說這不是一種追星呢?

歸根結底,如何追星的本質在於價值觀,如果孩子的價值觀沒有問題,那麼無論追誰,他都能從其他人身上找到閃光點,吸取正能量。

不過,有的孩子追星出現了問題,有的孩子卻因為追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同樣的一件事情,帶來的結果卻是天壤之別,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來看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為什麼會追星。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02 孩子為什麼會追星呢?這是孩子內心的一種需要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追星是因為愛慕虛榮,看到人家明星長得好看,可以穿漂亮的衣服,生活裡也都是五光十色。孩子們都想去過那樣的生活。

這樣的情況的確存在。之前有人做過一項調查,問小學生長大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有的孩子說,要開宇宙飛船;有的孩子說,要當醫生;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說,長大後要當網紅。

當問起相當網紅的原因時,孩子們的答案大都是,“隨便在說幾句話,唱唱歌,就可以賺很多錢,吃香的喝辣的,多好”!

從這一點看,追星的確是有虛榮心的成分在,但是從某個角度來說,孩子們也是在追求“更好”。而這種對更好的追求,正是孩子們長大的必經之路。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第一點,小的時候,孩子會模仿父母,這本質上也是一種追星。

無論孩子追的是“好”星還是“壞”星,反應的都是孩子內心的一種需求。就像《讀懂孩子》一書中寫的那樣,“兒童是無法在無外力幫助和影響下獨自一人就心理成熟起來的”。

而這個外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孩子追的“星“。而孩子在小的時候,接觸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自然也就成為了照亮孩子生命的”第一顆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小時候,會以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學習父親的勇敢堅強,學習母親的溫柔和藹。尤其是孩子在10歲之前,他們會無條件地崇拜仰視自己的父母。而父母傳遞出來的信息都會影響孩子的行為,促進孩子的成長。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第二點,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會主動選擇自己期待的生活方式。

如果說,孩子小時候追隨自己的父母,無意識的成分更多。那麼,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們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他們開始主動追隨自己的“榜樣”,向自己期待的人或是生活不斷靠近。

知乎上曾經有這樣一個話題,追星真的有意義嗎?

有一個人做了這樣一個回答:追星不是跟風,是突然出現了一個心靈的寄託,讓你把所有的夢想孤注一擲,在一個人手裡,然後去闖,為了接近夢想不斷努力,從而變成一個很好的人。

孩子從13、14歲開始,孩子對父母的崇拜開始下降,尤其是當父母的狀態與孩子內心的期望不吻合時,他們甚至可能從對父母崇拜轉變成無視乃至鄙視。

而這個時候,也就是孩子從家庭外部“追星”的開始。孩子們往往把自己的偶像,當成人生的楷模,心靈的寄託。孩子會從明星身上尋找自己認同的閃光點,然後去模仿。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03 最好的追星,是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追星沒有錯,而如何追星才應該是父母最關注的事情。其實,追星是一個過程,父母不要心急,而是應該循序漸進,引導孩子從追星開始,一步一步成為最好的自己。

第一階段:不要回避追星,而是應該引導孩子用最合適的方式追星。

微博上曾經有一個視頻,視頻裡,女生問老師,自己怎麼才能夠嫁給易烊千璽?

聽到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不僅沒有發怒,還把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問題來與所有學生一起討論,想要嫁給易烊千璽,女孩子們應該符合哪些條件。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除了長得漂亮,還應該獨立,還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等等,老師公開地和大家說這樣的問題,不僅不會引發學生的牴觸,還能引導學生正確地追星,讓孩子們知道應該如何追星。

更重要的是,老師還在給學生傳遞一種信息,那就是想要配得上你喜歡的明星,就要讓自己也變得好起來,而絕不僅僅是瘋狂地刷劇或是買明星周邊,這麼做其實是追星最低層次的一種表現。

對父母來說也是一樣,父母不要對孩子追星感到擔憂,更不要強硬地阻止孩子。父母可以坐下來與孩子談一談,問問孩子喜歡的明星是誰?為什麼會喜歡他?為了追星,孩子都做了哪些事情?之後,父母啟發孩子看到明星身上的優點,讓孩子不斷努力向自己的偶像靠近,做到真正地“追”星。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第二階段:父母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啟發孩子看到明星身上的閃光點。

追星歸根結底反應是價值觀的問題,如果孩子的價值觀沒有問題,那麼孩子追誰,父母都不要過於擔心。一旦孩子的價值觀出現偏差,那麼追星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了。

就像是有一些明星,他們曾經都是陽光的優質偶像,但是卻選擇吸毒。一旦孩子崇拜這樣的偶像,他就會很可能接受偶像所有的行為。對偶像的一些行為進行“選擇性忽視”,覺得偶像吸毒也沒問題,不過就是一種放鬆方式而已。那麼,孩子自己也有可能接受吸毒的行為,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所以,追星沒有問題,但是父母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即便是自己最喜歡的偶像做出的錯誤行為,也一樣是不能被接受的。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第三階段:模仿是一種手段,成就自己才是終極目標。

著名主持人撒貝寧就曾才節目中公開聊過追星這個話題。

他認為,“追星,其實你是在追自己。你其實是在為自己設計了一個,你理想中的角色,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其實追來追去,追的是自己的影子。我們每一個人 ,都生活在現實的世界裡,而現實並不那麼完美,你不可能做到如願以償。但是,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構架在一個虛幻的世界。你看他他就是我想要的一個樣子,但最終投射到自己身上,你是希望自己未來能夠像他一樣優秀,像他一樣成功”。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孩子們透過偶像反應了自己的追求,通過模仿偶像,在想象中過上自己期待的生活。但是,這一切並沒有真實發生。

曾經火爆一時的“虹橋一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每天都是蹲守在明星出現頻繁的虹橋機場,看到明星就要簽名、合影。甚至為了一位明星,連續三天蹲守在機場。

可是,18歲的她本該是在學校讀書的年紀,卻因為追星帶來的虛幻的自我滿足,放棄了真實的人生。

與其一直追逐偶像,不如讓自己成為偶像那樣的人,甚至孩子們可以超越自己的偶像,讓自己成為別人的偶像。而這才是追星最酷的姿勢。

為了追星,孩子變得瘋瘋癲癲?可我還是想說一句,追星沒有錯

《明星大偵探》中有這樣一段話:偶像是鏡子,折射的是你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偶像是力量,給予你面對生活的希望與勇氣。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活成自己真正期待的樣子!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瞭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