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應天門,是洛陽紫微城正南門,隋唐洛陽城“七天建築”中的“天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是隋唐帝王舉行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比如元正、冬至、陳樂、宴會、赦宥罪、除舊佈新,當萬國朝貢使者、四夷賓客等重要慶典等。其中史書有明確記載的有:唐高宗俘獲百濟國王武則天稱帝唐玄宗接見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功能類似現在的北京午門,應天門城門東西寬130米以上,大於北京紫禁城午門;兩側闋高120尺。應天門比北京的天安門還要高,相當於今天的13層樓。

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一百四十年,國容何赫然。

隱隱五鳳樓,峨峨橫三川。

王侯象星月,賓客如雲煙。

鬥雞金宮裡,蹴踞瑤臺邊。

舉動搖白日,指揮回青天。——李白

還有其他如白居易等詩人也紛紛作詩歌頌應天門,這在隋唐兩京裡並不多見。詩仙李白在其詩中以應天門為國容代表,能代表國容的自然是國門!不過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能否稱得上”隋唐第一國門“自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

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比如: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方面就認為洛陽應天門不如西安丹鳳門,但是這裡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從禮制上認為”天子五門“高於”雙向三出闕“明顯就是”不學無術,貽笑大方“了。”天子五門“的來源是東漢的《禮記。明堂位》,其中記載”天子五門,皋、庫、雉、應、路。“,但這五門是五個門而非五個門洞,隋唐長安城的五門是”承天門、太極門、朱明門、兩儀門、甘露門“五座城門而不是大明宮丹鳳門的五個門洞。既然西安大明宮以禮制來論,我們也不妨看看禮制。首先我們看看唐朝的官方規定,唐代《營繕令》中規定:都城每個城門可開三個門洞,大州的城門開兩個門洞,也就是說應天門的三門道已經是唐朝門道中的最高禮制了。其次我們看看另一本東漢成書的禮制《白虎通義》。《白虎通義》是一代明君漢章帝集合東漢學者編制的,作者是一代史學家班固。在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門必有闕者何?闕者,所以飾門,別尊卑也。”也就是說闕樓的設置就是為了禮制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唐高宗要在沒有闕樓的大明宮正殿含元殿補建闕樓的目的。而從目前已經發掘的隋唐兩京長安,洛陽城門和宮門中看,具有雙向三出闕的僅有應天門,所以從禮制上將應天門無疑是隋唐兩朝最高的城門建築。

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其中在應天門的考古過程中,發現了唯一現存的唐朝皇帝繼位的玉冊,即唐哀帝繼位玉冊。玉冊內容與文獻中唐哀帝繼位冊文完全一樣!所以,無論從規模還是功能上來講,所以從禮制上判斷,隋唐洛陽城應天門無疑是隋唐第一國門。

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審美上看一看隋唐洛陽城應天門。今天,我們已無從直觀觀看隋唐應天門,但是從一些描述和事件上應天門的華麗程度似乎可見一斑。唐代名臣魏徵在為長安城和洛陽城的建造者宇文愷作傳時這樣寫道“煬帝即位,遷都洛陽,以愷為營東都副監,尋遷將作大匠。愷揣帝心在宏侈,於是東京制度窮極壯麗。”所以從總體上東京洛陽城的建造是非常壯麗的,應天門作為其中的宮門自然不會差。秦王也就是後來的唐太宗在攻克洛陽後,因見洛陽宮闕華麗,嫌應天門太奢華,命行臺僕射屈突通焚應天門城樓。在以唐代隋的戰爭中,應天門是一座能讓一代雄主李世民都覺得奢華的城門。三十年後唐高宗李治下《建東都詔》決定以洛陽為大唐東都,在東都建設中應天門再一次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次修建的應天門有多華麗我們不知道,但是在同時建設的乾元殿卻吸引了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的矚目。在乾元殿剛剛建成的麟德二年王勃以一篇雄文《乾元殿頌》來作為自己入仕的摳門之磚,順便提一句乾元殿也是因為過於華麗被李世民焚燬。又過了三十年,武則天於神都洛陽稱帝,成為中國五千年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在登機前重修應天門,也修建了明堂天堂。(則天門在武則天時,為避武則天名諱而改為應天門,唐玄宗時期又稱五鳳樓,此後歷經五代、北宋皆稱五鳳樓。)以明堂天堂的華麗程度,作為女皇登基的地方應天門自然應該更為華麗。

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洛陽皇宮紫微城應天門雙向三出闕,兩側共六闕,城樓上有兩重觀,是古代宮城正門最高禮制。“兩重觀”、“天子三出闕”是中國古代最高禮制的都城門,是古代天子享用的最高禮制。應天門是隋唐兩京考古發掘出的第一座宮城門闕遺址。這種建築形制對北宋時期汴梁的丹鳳門和明清時期的北京故宮午門影響深遠,在中國都城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北宋末年被金人燒燬後,由於洛陽城市地位的衰落等原因,直到上個世紀結束都一直沒有被複原。但應天門在中國古代城門建築中地位顯赫,影響巨大,加上洛陽市城市地位提升及發展旅遊經濟的需要,應天門遺址的復原也是洛陽曆史發展的必然性要求。

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今夕,洛陽市為了展示應天門,修建了應天門保護工程,從最大限度上體現應天門原貌,也是非常壯觀。

應天門遺址復原外部工程於2019年4月結束,目前內部工程還在繼續進行。應天門屹立起來以後,應天門及南北廣場、洛陽隋唐城遺址公園(天堂、明堂)、九州池就連成了一片,不僅成為洛陽市又一新的文化地標,而且和九州池、明堂及天堂遙相呼應,共同發揮旅遊聯動,進一步帶動洛陽的旅遊經濟騰飛。

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內部局部

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內部局部

應天門遺址的恢復,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洛陽這一新的文化地標,重現了中華民族隋唐時期的燦爛歷史文化。而對洛陽來說,無疑是在向世人昭示:洛陽作為九朝古都,不僅有源遠流長的燦爛歷史文化,也有復建天下第一門、提振洛陽經濟、重振古都雄風的能力。

隋唐洛陽城的中軸線上,分佈著享譽世界的“七天建築群”:天堂、天宮(明堂)、天門(應天門)、天樞、天津(橋)、天街、天闕,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天人合一”建築群,現在除天樞、天津橋遺址沒有復原外,其他遺址大都復建。一旦七天建築群遺址完全復原,那將又是一番怎樣的氣派壯觀和神韻?

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古今多少興衰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2019年10月1日是建國70週年,臨近國慶節黃金節假日,開放的”神都“歡迎全世界人民,親身經歷古今交相輝映,成為歷史一部分,延續歷史。

隋唐第一門,洛陽“應天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