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裡的朱棣有多強,他靠這三多成了漢人皇帝遠征第一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有多強,他靠這三多成了漢人皇帝遠征第一

朱棣

《大明風華》中的朱棣是女主孫若微的殺父仇人,但也是當時漢人抵抗外族進攻的最強保證,朱棣的強悍也保證了孫若微後來的生活。朱棣是漢人皇帝中當之無愧的遠征之王(即使算上蒙古等遊牧王朝的君主,他的遠征路程依舊可以名列前幾名),他第一次遠征蒙古就跨過了斡難河,第二次遠征更是打到了蒙古中部的圖拉河流域(距離烏蘭巴托不遠)。朱棣五次遠征,三次重創敵人,這種成功離不開馬多、城多、裝備多三個主客觀因素。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有多強,他靠這三多成了漢人皇帝遠征第一

朱棣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有多強,他靠這三多成了漢人皇帝遠征第一

明初的馬匹

明軍創建時步兵多、騎兵少,明軍最初的馬匹儲備只有4萬多(這個數字對元軍來說沒有優勢,但對周邊的敵人優勢巨大)。朱棣即位後開始大力養馬業,他在全國設立了數十個(按照規劃是96個,實際上並沒有全部完成)國營馬場,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其中上苑養馬萬匹,中苑7000,下苑4000。他還在北京、河北、鳳陽、揚州(兩淮馬場是元朝在南方最大的養馬基地,也是明軍最初的馬匹來源,所以明初鳳陽等地有基礎)、太平、鎮江等地鼓勵民間養馬,北京的養馬任務最高時達到了8丁養一馬,有養馬基礎的兩淮任務是5丁交一馬,鎮江等地才是10丁交一馬,民戶養馬可以免稅。此外明軍的衛所也分配了大量養馬任務,朱棣的攤牌對象還有女真和朝鮮,他對朝鮮的攤牌尤其不客氣,收購價只有市場價的三分之一。永樂11年朱棣可以動用234855匹戰馬,到永樂22年他手下的馬匹數量就達到了1736618匹,是中國封建王朝有據可查的第二高(第一是北魏,有300多萬,蒙元數字不詳)。在給遠征大軍運送補給時,朱棣還調動了大量驢和騾子,僅在第二次遠征時就徵掉了34萬頭驢。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有多強,他靠這三多成了漢人皇帝遠征第一

朱棣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有多強,他靠這三多成了漢人皇帝遠征第一

朱棣修建的城池

草原民族對中原王朝的戰爭中最常用的招數有兩個,一個是整體遷徙避而不戰,這個招數已經被明軍海量的戰馬儲備解決,朱棣五次遠征三次都取得了近乎KO的效果;另一個就是切斷中原大軍的後勤補給線,朱棣的解決方案就是築城。朱棣在遠征大漠時採取步步為營,穩步推進的壓迫式打法,為了防止來去如風的蒙古騎兵攻擊輜重部隊,他在每隔十天路程的地方都要修建一座臨時城池,"自北京至宣府,則於北京在城及口北各衛倉,逐程支給。宣府以北,則用武剛車三萬輛,約運糧二十五萬石,踵軍而行。遇十日程,築一城;再十日,又築一城。每城斟酌貯糧。以俟回軍,仍留軍守之。如虜覺而先遁,即躡其後,亦如前法,築城貯糧,上然之,曰平胡、殺胡。"這些臨時城池是明軍輜重部隊的上好工事,但抵擋不住歲月的侵襲今天已經渺無蹤跡。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有多強,他靠這三多成了漢人皇帝遠征第一

朱棣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有多強,他靠這三多成了漢人皇帝遠征第一

明軍火器

朱棣的最後一多就是裝備多,不光冷兵器、鎧甲數量巨大,更有大量蒙古人缺乏的熱兵器。僅僅在永樂四年朱棣就"命兵仗局造銃一萬七百,(神機)箭十有二萬五千,備禦邊之用"。此後的永樂七年(神機營創立)、永樂八年、永樂十二年、永樂十三年、永樂十九年(這些年份都是遠征前後)都是朱棣加班加點爆裝備的年份,永樂七年九月明軍就至少裝備了18387隻手銃,永樂十三年三月明軍也緊急配發了至少16319隻手銃。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有多強,他靠這三多成了漢人皇帝遠征第一

遠征

馬匹多保證機動性、城池多保證補給線穩定、裝備多(尤其是火器)保證了殺傷力,這三多加上朱棣的戰爭天才,蒙古人不得不"友好"起來,這才有了明朝初年的安定,有了孫若微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