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1.《前目的地》


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前目的地》講述了一個自己愛上自己,自己生出自己,自己炸燬自己,自己殺死自己的故事。


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這還不算什麼,隨著劇情的發展,你會慢慢發現,男人是她,特工是她,生下的小孩是她,連特工一直追殺的“炸彈客”也是她。


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這腦洞開的相當可以吧?

電影通篇看下來,會覺得宿命論很強,有點類似希臘悲劇。

通過自由意志為神秘“命運”開闢道路,這種被自由所遮蔽的不可逃避的必然性,就是所謂“命運”。


2.《彗星來的那一夜》

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腦洞奇大的燒腦影片,和其他時空題材的科幻影視作品相比,《彗星來的那一夜》沒有像韓劇《信號》那樣採用通用的平行蒙太奇手法講述故事,也沒有像《盜夢空間》那樣使用嵌套結構,一個空間套著一個空間,而是選擇了一個更為複雜,更為精彩的手法,這需要埋設大量的細節和伏筆來凸顯情節的合理性,這本身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一旦成功,將會成為科幻電影領域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很幸運,《彗星來的那一夜》做到了。


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3.《環形使者》


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先說環形使者的設定,頗有些意思,這是本片的創意基礎!因30年後,警察的追蹤技術越來越強大,黑道組織需處理的“仇人”在未來進行殺害基本上無可能,於是只得送到30年前的現在,交給殺手處理,這種殺手稱為環形使者。基於這一設定,本片建立起了一個新穎的故事世界,一個完整的環形使者生產管理系統。由此,就有了封環,失環等一系列新意十足的名詞。   但依據一個新穎創意構建起一個新穎的故事世界只是第一步,影片有了個很好的外衣作包裝,接下來就要看究竟要講一個怎樣的故事了,本片究竟要講什麼呢?戲眼還是落在了“環”上!   簡言之,現在影響未來,未來亦可影響現在,所謂的環,便是一個無限循環!


4.《忌日快樂》系列

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正如這部電影的港版翻譯:死亡無限LOOP。

這部片的模式就是我們並不陌生的無限循環。


為了儘早的打破循環,排除錯誤變量,重啟機器,留在這個維度下,開啟了花樣作死模式,進行瘋狂的自我犧牲。

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看完這4部“無限循環”的科幻片,感覺智商被碾壓


浴缸通電被電死——


比基尼高空跳傘摔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