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長於“攻心”,“攻心”是最好的辦事手段

《孫子兵法》有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做事要長於“攻心”,是古往今來被無數的事實所證明的一條永恆的定律。

所謂“攻心”,就是在說話、辦事的時候打動對方,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打動對方,對方才會願意按照你的意願做事,你做事的時候才容易成功。

做事要長於“攻心”,“攻心”是最好的辦事手段

  • 01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英國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曾經用心理戰,勸退了一名入室搶劫的持刀歹徒。老太太的名叫威妮弗雷德·惠蘭,當時她正在睡覺,突然被一個帶著面具的歹徒驚醒,然後她尖叫著跑到樓下的廚房裡面。

她抓起一把切肉刀,模仿電影《鱷魚鄧迪》中著名的演員保羅·霍根與強盜對決的場景,對歹徒說:“你手裡拿著那把刀?也叫刀?這才是刀!”歹徒嚇得目瞪口呆。回憶起這一幕,老太太說:“歹徒有一把10英寸長的刀,而我的切肉刀大約有14英寸長。”

這名80多歲的老太太為什麼會在未損失一絲一毫的情況下,讓持刀歹徒狼狽地逃跑呢?依靠的是冷靜和泰然自若的“攻心計”。

做事要長於“攻心”,“攻心”是最好的辦事手段

這名歹徒本來就做賊心虛,此時竟碰到了一個敢於和他耍刀叫板的人,且一點也不把他當回事的老太太。此時的入室歹徒已失去了原有的銳氣,哪裡還會有勇氣去搶劫?而這時老太太的語言成了歹徒心理的控制閥,影響了歹徒的心理,進而影響了歹徒的行為,化解了一場危機。

當,我們平時在做事時,學會控制對方的心理同樣也起著重要作用。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你能得到對方的“心”,那他還有什麼事不能為你辦的呢?這就要求在處理事時要注意去籠絡人心。只有籠絡了對方的“心”,對方才會心甘情願地為你辦事。

做事要長於“攻心”,“攻心”是最好的辦事手段

  • 02

真正的辦事高手,都善於運用“攻心”的策略。他們能在各種場合巧妙地觸碰對方的心理雷區,並運用“攻心計”,且屢試不爽。

戰國時期,魏國名將吳起,就很懂得如何用“攻心術”收買心人心。一次,軍營裡有個士兵得了膿瘡,痛苦不堪。吳起巡邏到此,見到此情景,便彎下腰來,用嘴吸乾了髒乎乎的膿血,又扯下長袍,小心翼翼地把士兵的傷口包紮起來。所有在場的人都被吳起的行為所感動。

這個士兵的老鄉後來將此事告訴了士兵的母親,老人聽後大哭不已。旁人覺得老人是因為感動而哭,而老人的回答則出乎意料。

做事要長於“攻心”,“攻心”是最好的辦事手段

她說:“其實,我不是為兒子的傷痛而哭泣,也不是為吳將軍對士兵的關懷而哭泣。前些年,吳將軍曾用同樣的做法幫我的丈夫吸取膿血。後來在戰場上,我丈夫為了報答將軍的恩德英勇作戰,最後犧牲在戰場之上。這次又輪到我兒子了,他命不久矣啊!我是為此而哭。”

像吳起一樣,他能贏得士兵的“心”,豈有士兵不為他而戰的道理呢?吳起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名將,皆是因為他善於“攻心”計!

從老太太曾經的經歷來看,老太太知道這種招攬“人心”的方式可以讓自己的兒子為他獻出自己的生命,所以她對兒子的命運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而吳起確實是個很有智慧的人。他知道,“攻心”是最好的辦事手段,如果他能打動對方的心,對方就可以為此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做事要長於“攻心”,“攻心”是最好的辦事手段

03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在做事時,不妨試一試以下幾點“攻心”的小謀略。

(1) 多瞭解對方

只有多瞭解對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準確把握對方的心態。這樣,我們就可以積極地與對方打交道,聽從對方的想法,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2) 不要過多使用“心機”

雖然說有時做人要有點“心機”,但是有些事情過多使用心機,會適得其反,讓別人認為你耍陰謀,招致別人的厭煩,以至於前功盡棄。所以在進行“攻心”時,需要做到不留痕跡,不顯山露水地把對方拿下。

(3) 隱藏你的真實想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與惡,尤其是地位較高的人。因此,如果你能隱藏你的真實想法,以他們好惡來應對好惡,你就能贏得人心。

做事要長於“攻心”,“攻心”是最好的辦事手段

誠然,做事要做事要長於攻心,在說話、辦事的時候打動對方,你做事的時候才容易成功。因為“攻心”是最好的辦事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