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姓入閩先祖:唐代泉州經幢募緣者蘇發、蘇諒

蘇姓入閩先祖:唐代泉州經幢募緣者蘇發、蘇諒

蘇姓入閩先祖

唐代泉州經幢募緣者蘇發、蘇諒

泉州,位於福建東南沿海,素有“泉南佛國”之美譽。南宋大儒朱熹曾撰聯贊曰:“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泉州歷代建造的佛寺有名稱可考的多達800多座,現尚存339座。最著名的開元寺,就在市區西街(古代西城外),始創於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在寺內水陸院西側,至今還保存著一座建造於唐大中八年(854年)的經幢。該經幢通高178釐米,為六角形,每面寬25釐米,分別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序、經文詔譯,以及信眾募緣題名。有姓名者達八十人,其中有蘇發、蘇諒二位施主。這不僅僅是兩個人的名字,而是很明確地告訴我們,早在唐中期泉州(晉江)就有蘇姓族人居住在那裡。

幢,原是中國古代儀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絲織物做成,又稱幢幡。由於印度佛的傳入,特別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傳入,將佛經或佛像書寫在絲織的幢幡上,為保持經久不毀,後來又改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羅尼經》,因此稱為經幢。經幢一般由幢頂、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組成,主體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經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陀羅尼經,是佛教密宗的咒語,寓吉祥、祛災、避兇之功效。

唐大中的經幢序文,主要敘述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是如何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故事,從故事經歷的非凡,來說明其經能“救拔幽顯,不可思議”的效用。清代末期陳棨仁編撰的《閩中金石略》和民國《福建通志》總卷二六《金石志》,均有收錄此經幢。全文如下:

蘇姓入閩先祖:唐代泉州經幢募緣者蘇發、蘇諒

《尊勝陁羅尼經幢》在晉江,大中八年(854年)。

佛頂尊勝陁羅尼經序,弟子盧囗囗囗囗拾二千文。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者,婆羅門僧佛陀波利,儀鳳元年(676年)從西國來至此土,到五臺山,次遂五體投地,向山頂禮曰:“如來滅後,眾□潛靈,唯有大士文殊師利,於此山中,□引□生,教諸菩薩。波利所恨,生逢八難,不睹聖容。遠涉流沙,故來敬謁。伏乞大慈大悲,普覆令見尊儀。”

□已悲泣□□□□頂禮,禮已舉頭,忽見一老□□山□□□□作婆羅門語,謂僧曰:“法師憶存慕道,追訪聖縱,不詳劬勞,遠尋遺蹟。然漢地眾生多造罪業,出家之輩,亦多犯戒律。唯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能滅□惡業。未□法師□將此經來不?”

  僧曰:“貧道直來禮謁,不將經來。”

  老人曰:“既不將經,空來何益?縱見文殊,亦何必識師?可倒向西國,取此經來,流傳漢土即是。眾聖廣□□□□濟幽明,報諸佛恩也。師取經至此,弟子當示師文殊師利菩薩所在。”

  僧聞此語,不勝喜躍。遂裁抑悲淚,至心敬禮。舉頭之頃,忽□□老人(缺7字)心□念傾誠,回還西國,取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至。

  永淳二年(683年),回至西京,具以上事,聞奏大帝。大□遂將其本入內,請□□□□法師(下缺13字)此經,施僧絹三十疋,其經本禁在內不出。

  其僧悲泣,奏曰:“貧道捐軀委命,遠取經來,情望普濟□生,救拔苦難 (下缺20字)含靈同益。”

  帝遂留翻得經,還僧梵本。其僧得梵本,將向西明寺,訪得善梵、漢語。僧順貞奏:“共翻譯(下缺21字)五臺山,於今不出。今前後所翻兩本,並流行於代。小小語有不同者,幸勿怪焉。”

  至垂拱三年(687年),□□寺(下缺24字)留,一如上說。志靜遂就三藏法師,諮受神咒。法師於是口宣梵音,經二七日,句順□□□□梵音(下缺27字)別翻者是也。其咒句稍異於杜令所翻者。其新咒改錯,並注其音。訖□有學者幸詳焉 (下缺7字)說。其翻經僧順貞,現在住西明寺。

  此經救拔幽顯,不可思議,恐學者不知,故具錄委曲(下缺24字)。

  佛項尊勝陀羅尼經,罽賓沙門佛陀波利奉詔譯。(略)

入緣人:歐陽□、曾綽,各一千文。徐琛、盧浣、蘇發、陳敬、王軿、吳殷、陳殷、陳□、陳友信、楊行嚴、劉二孃、楊二孃,吳一娘、□□各□百文。長□縣令一丘□、劉敬、林華、曾禮、羅政殷、楊慶、陳含、陳準、李敬、宋僧□、鄭五娘、楊三娘、盧一娘、盧二孃,奉為考妣,已上各三百文。黃琮、黃谷、劉捷、□□、盧相(下闕)、施□仲、吳亞宗、鄭元亮、葉勤、閻亞夫、吳繼、蘇諒、王審、僧幼詮、杜五娘、謝一娘、徐簡、黃公沂、王宕、楊度、陳琳、吳捷、林七娘、陳萬祿、鄭思、徐鸞、鄭宗武,已上各二百文。□□方、陳二孃,各舍五百文。黃公諒、陳□周、楊行敦、蔡奉等一百一十人,各一百文。陳宰等八十人,各一百文。林禚等六人,各五十文。張□、□景信、王清、丘五娘、謝系之、王戲、龔文舉、林祚、任元、吳一娘、林備(下闕)、僧行□、曹簡、□休,各一百文。楊少珍、楊御、楊少瓊,已上為考妣各舍鐸一口。陳遇、陳二孃、陳三娘、楊十二孃,已上各舍鐸一口。

朝議大夫使持節泉州諸軍事守、泉州刺史、上柱國薛凝;都押牙將仕郎□太常寺、奉禮郎、驍騎尉謝愻;押牙吳□、押牙陳元度、押牙兼都虞侯林弘□□、押牙□□、團練管幹許庶□□□,一疋□□,以為考妣。

大唐大中歲次甲戌(854年)五月八日建。鄉貢進士歐陽偃、沙門文中共書。鐫字人盧凖、董政、□越、盧□□修,已等募緣樹立。

蘇姓入閩先祖:唐代泉州經幢募緣者蘇發、蘇諒

上述入緣者名單,計260多人。有姓名者80人,32個姓氏。另據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八《戶口》所載:“泉州開元中(713-741年)戶三萬七千五十四,乾元中(758-760年)三萬三千八百有奇,元和中(806-820年)三萬五千五百有奇。”這就是說,在唐中期泉州已經十分興旺發達了。不僅有三萬多戶口,屬“上州”之列,還擁有包括我們蘇姓在內的眾多姓氏。族譜所謂“唐末入閩”,應該重新改寫。

參考文獻

閩中金石略.(清)陳棨仁.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

福建通志.(民國)李厚基.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作者單位:漳州蘇氏譜牒研究會)

歡迎親們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傳家風|揚正氣,從關注開始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蘇氏信息平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