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提起廣州的母親河,許多人都馬上給出正確的答案:珠江。現在珠江的樣子,大家都能見到。但你有好奇過嗎?在幾千或幾百年前,珠江是什麼樣子的呢?接下來的日子,珊珊三丫頭想用多篇文章和大家繼續分享:印證“珠江”曾深入廣州市區的景點。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由於地殼運動,海陸變化,珠江三角洲曾發生過多次海進海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廣州,海水漸漸退出廣州,洲島也隨之冒出水面,連成陸地。(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參觀了幾個印證廣州幾千年前是茫茫大海的景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那時珠江的江面,肯定要比今天浩渺多,古代時寬闊達到2000至3000米,即使到了宋代,廣州還被稱為“小海”。原來的珠江北岸不在今天廣州沿江路,而是在中山路一帶,只是隨著江潮的退去,珠江北岸漸漸南移,才退到了今天的沿江路。而珠江南岸,千百年來大致沒有改動。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當廣州這座城市漸漸遠離了大海,以至於現在許多年輕一代不明白一件事:為何老一輩人把“過珠江”叫成“過海”? 珊珊三丫頭春節這段“宅”在家裡的時間,通過查找珠江移動的相關的資料,找到了一些歷朝歷代珠江北岸的大致位置,從而從另一個側面瞭解“珠江移動”的過程:在秦漢時期,在中山四路一帶,有南越宮城依海而建建築;魏晉時期,在惠福西路一帶,有坡山古渡遺蹟;南北朝時期,在上下九一帶,有達摩西來登岸處;在宋元時期,在一德路和萬福路一帶;在清朝時期,在十三行、西濠二馬路一帶。而珠江北岸的每一次變化,都會留下許多的故事。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今天,我們先一齊走進五仙古觀,在魏晉時期,惠福西路這一帶的坡山古渡遺蹟。坡山古渡,原惠福路上的坡山原為一個小山崗,在晉代時是珠江北岸的一個渡口。在明洪武年間,人們將祭祀“五仙”的穀神祠遷到了坡山,命名“五仙觀”,從而為這座城市留下一處羊城“先祖”的發祥地。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五仙古觀內藏著廣州“最古老”的傳說:五羊銜谷,萃於楚庭(廣州早期的名稱)。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廣州因連年災害,老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中,饑荒不斷,於是有稻、黍、稷、麥、豆五位仙人騎了五隻仙羊來到廣州,仙人將仙羊口中銜著稻穗賜予了廣州老百姓,並留下了五隻仙羊,然後騰雲離去。五隻仙羊從此化為了石頭留在廣州(現在廣州越秀山上就可以看到這五羊雕像),從此廣州五穀豐登,人們過上了幸福生活。廣州從而又被稱“羊城”和“穗城”。人們為紀念五仙,建造了五仙觀,現在廣州市民習慣把“五仙觀”稱為“五仙古觀”。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五仙古觀依著“坡山”而建,地址是廣州惠福西路233號。遊客要到五羊古觀看坡山古渡遺蹟,可以坐地鐵1號線到西門口站B出口;或坐公交車到惠福路(省醫門診部)站、光塔路總站、中山六路站、解放中路站。下地鐵或下公交後,再穿過老城區的街巷就可以到達。如果你找不到,只要問本地人,都知道這個地方。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五仙古觀內古建築和古文物不少,例如有廣州現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後殿,被譽為“嶺南第一樓”的大鐘樓、廣東現存最大的青銅大鐘,明代的紅砂石麒麟、旗杆架,以及多塊歷朝古碑石刻石像等等。而五仙古觀內能見證“珠江北岸”移動的有兩個地方:一是刻在太湖石上的“坡山古渡”位置標記;二是“仙人姆跡”。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首先,我們先看刻在太湖石上的“坡山古渡”位置標記。穿過五仙古觀的儀門、中殿、後殿、三元殿,再穿過嶺南第一樓後面小院的許多石刻後,在最後面的正中位置有幾棵青竹,上面有一塊太湖石,上面刻著“坡山古渡”四個字,以此標記這裡的歷史位置。五羊古觀的地址都有歷史資料記載,根據阮元《廣東通志》記載,在歷史上,五仙古觀曾屢建屢廢,現在惠福路的地址也是多次變遷後定下來:在北宋時廣州十賢坊建祀奉五仙人的寺院。到南宋嘉定年間寺觀遷至今天西湖路附近,稱為奉真觀。到了南宋末年又遷至今廣仁路。到了明朝洪武元年五仙古觀,毀於一場大火,直至洪武十年,廣東行省布政使趙嗣堅最後把穀神祠遷建於現址惠福西路的坡山古渡舊址上。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然後,我們再去看“仙人姆跡”。在五仙古觀的東側還有一個古泉,泉內有一大石是紅褐色,有一凹穴處形狀好像一個大腳印,在傳說中,這個凹穴是廣州“最古老”傳說中的五位神仙留下穀穗後騰空昇天時留下的大腳印,後人就放刻了“仙人姆跡”四字在古泉內。傳說歸傳說,據相關的專家考試,這塊紅褐色的大石並不是傳說中的仙人留下的腳印,而是遠古時代珠江洪水期的流水沖蝕痕跡,古老珠江沖蝕形成的傑作。“仙人姆跡”與坡山古渡一起,成為了千百年前珠江水曾淹到惠福路一帶的最有力證據。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這個“小”景點藏著廣州“最古老”傳說,印證“珠江”曾深入市區

明天,我們繼續探訪珠江北岸移動過的位置及追尋那裡曾發生的故事,敬請大家關注。那麼,你瞭解過珠江移動的歷史嗎?你知道廣州五仙古觀保存著珠江北岸移動的證據?你有聽過廣州“最古老”的傳說“五羊銜谷,萃於楚庭”的傳說嗎?如果有機會來廣州旅行,你會來五羊古觀看看“仙人姆跡”與坡山古渡遺址標誌?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