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強化心理疏導工作的4點建議


抗疫,強化心理疏導工作的4點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隔離在家的群眾時間長了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新冠肺炎病人心理康復需要一個過程,病亡者家屬也需要心理疏導。為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建議從以下4個方面加強工作。

1.通過自身培養心理干預的主動意識

將心理干預知識製作成一些節目,編印各種小冊子,結合科普宣傳行動進行普及,培養公眾進行心理干預的主動意識。

2.通過宣傳報道培養心理干預的普遍意識

媒體報道和社會宣傳要謹慎,不要讓公眾因受到不良心理刺激而引起恐慌。在宣傳報道中應充分體現出人文關懷,這是對災後干預對象進行心理支持,幫助他們儘快從麻木的狀態中走出來的重要基礎。提高自身的心理認知、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幫助、鄰里間的守望相助,黨和政府的關懷體恤,這些措施將會極大增強人們面對災害、戰勝災難的勇氣。

3.建設勝任的心理干預救援隊伍

心理干預隊伍應由心理學、教育學、醫學、社會學和其他相關人員組成。培養建立一批既掌握一定理論知識,又能制定計劃、現場干預能力強的骨幹,最終建立一支國家級心理危機干預隊伍。

4.加快完善和落實精神衛生救援預案,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心理干預”救災方式

建立地方性的“心理干預行動”的救災體系,從組織、人員、經費和措施上提供積極的醫療服務。通過立法和運作機制,讓心理救助工作成為整個救助保障體系中的一部分。

近幾年來隨著環境、氣候等的變化,世界進入高風險時期,我國出現各種災難性事件的概率也呈上升趨勢,在這樣的形勢下,重視心理干預、加大心理干預工作的力度勢在必行。

來源:劉允林,關於災後心理干預和疏導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應急救援,2012(1):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