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價格長期過低賣不上價的話,對我國農民和農業會有什麼影響?對此你怎麼看?

老張談三農


農業的出路根本在於機械化。小農經濟勞動強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價值剩餘少。所以國家要逐步實現集約化經營,大力發展電氣化,機械化,減少成本,增加利潤空間。因為國外糧食價格一直不高,直接影響了我國糧油價格,出現農民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農民也很有怨言。但這樣會出現一個問題,一旦集約化經營,就會有大量農民失業,怎麼辦呢,就應該在三權分離基礎上,讓利於承包地的農民,使其年輕勞力進城工作,並加強引導分流培訓,促其就業,對老人加強補貼,對到退休年令老人大幅提高養老金,(同期職工退休金的三分之一)這樣,國家更合諧,人民更幸福,社會更進步,祖國更強大!以上觀點有同感者請點贊!!


三茅居士


水稻的產量1100算好的了,黑龍江省建三江地租500,加上生產資料500左右,1.2元每斤的價格,一畝地,剩下200多元,安種200畝地計算,四萬多元,最少三個勞動力,每年的花銷三萬元不夠,養老金和取暖費就佔一半,你算算農民一年到頭還掙錢嗎,再說那個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所以說不要說黑龍江北大荒的農民掙錢了


北大荒愣愣


我作為一個80後的農村人,我想反應一下大部分農村80後的想法吧。

第一,有很多種植地都種上了楊樹,因為你不種樹,邊上的地種樹了,你的地也就不能種糧食了,即使兩年後在種樹,你的樹也長不起來了。而且現在種樹的收益以及管理,也確實比種糧食要好很多。

第二,現在打工一天也得兩百多,種地的所有程序下來所用的時間還不如打工這幾天掙得多,誰還願意再去面朝黃土,背朝天。

我是一個農民,整理的也不是很全面,說的也不是很順嘴。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包涵。


探險者2481


糧食價格如果上漲,受衝擊傷害的同樣是種糧人。就像大豆一樣,進口的比國內便宜。如果要讓農民有種糧積極性,最好是政策加大對鄉村的建設和對種糧人的補貼,就連美國都向豆農補貼。補貼對象只針對種糧食的人,誰種就補貼誰,補貼款項嚴格監管任何人不得挪用,把一分一釐都用在種糧人身上。而不是根據家庭土地面積發放補貼。這樣也許要好一點點。


0058618


現在低迷糧食價格確實影響到了種糧人群的經濟收入,有的人家到了資不低付,大部分人都出外打工,現在留在家裡務農的大部分都是脫不開身的高齡人群,如果這群人老到不能生產了,恐怕糧食價格你想控制也不能了,在城裡的人已經習慣了城裡生活,在讓他回去種地是不可能了,除非讓他感到種地的收入高過務工的收入,但是他們還會不會種地了呢?種地也需要有技術的。我們是人口大國,糧食要不能自給自足那是相當的危險。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舵手2692


如果提高糧價就提高了民眾生活成本,國家要權衡利弊,漲價很難,再說國際糧價那麼低,糧價漲了,那些從事進口的商人不是賺瘋了,再說現在種糧的人還有多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裡剩下老人在種地,越來越力不從心了,種糧低收益,很多人改栽樹了,樹不要吃不要喝,幾年一伐,還能換點錢,也不用再受種地之苦,主要的收入是打工賺來的,糧田面積逐年萎縮,這就是真實的農村現狀,糧食安全問題大部分人覺的很遙遠似乎與我們無關,小農經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發揮了重大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型自動化機械開始出現,小農經濟已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了,如果央企能租用農民土地種糧,然後低價賣糧給國民,主動承擔種糧低收益,糧食安全問題才有保障。


何處春風不暖人


中國糧食短時間內不會有高價出現,起碼要等到農田完全大型承包制實現後,等到城鎮化實現以後農民等不用靠農田養活了,農田所有制改革成熟了,沒有農民完全可以照樣種糧了,這一天的到來就是糧價上漲的時候了。


陳宇寶13217020933


在不讓農民種地有好收入,將有50%農民不種地到時候就中國糧食就是一個大問題來了,所以需要全面發展,認真搞好中國農業啊!一斤大米才可以換一瓶礦泉水,想想是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用戶7072622378754


長期過底價格,回答太簡單了。農民比如有20畝地,自家10畝,水稻收成24000元,除去地租3000元,再除去每畝成本500元。唉,我就不細算了,一年下來收入支出夠哪樣。特別說明一下小麥由於禁燒不能種。


廖圩農資


中國除了糧價跟貨車運價沒漲!因為這個時期農民還太多,貨車也吃不飽!再過幾年會有斷崖式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