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讓婆婆幫帶孩子,婆婆選擇婉拒,塞給兒媳1500元

累壞了且煩躁的田奶奶

我樓下鄰居田奶奶很是不容易。六十歲的老人,每天辛苦帶著3個娃。

兩個大兒子家的,一個二兒子家的。

田奶奶現住在大兒子家。大兒子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女兒,才上小學二年級,上下學需接送。老二好些,上幼兒園,只需要早上送晚上接。

兒媳讓婆婆幫帶孩子,婆婆選擇婉拒,塞給兒媳1500元

二兒子有個一歲多的女兒,剛學會走路,父母便把她送到奶奶身邊撫養。

每天田奶奶都忙得喘不過來氣,早上六點便起床做飯,一家人吃過後,兒子兒媳去上班,她再推著小孫女,牽著孫子去送大孫女上學。回來的路上把孫子送到學校去,然後推著小孫女回家刷碗洗衣……

每日如此,難免累、心情煩躁,孩子們放學後,一不順心,她就打罵孩子,弄得家裡雞飛狗跳。

為啥會有這樣的局面?

唉,說來話長。

田奶奶的兩個兒子要說都有不錯的收入。只是大兒子夫婦經常出差比較忙碌,家裡又有兩個孩子,就想讓媽媽來帶兩個孩子。田奶奶也樂意。

但是二兒子結婚後,二媳婦生了一個女兒,也想讓田奶奶帶。可這邊又走不開。

兒媳讓婆婆幫帶孩子,婆婆選擇婉拒,塞給兒媳1500元

田奶奶從內心對兩個兒子一樣看待,也想給二兒子看孩子。

然而二兒子是個體戶,店鋪裡顧的有工人,二媳婦根本不上班,完全可以自己照顧孩子。田奶奶就說:你自己帶吧。為了公平,也怕二媳婦埋怨,田奶奶還讓大兒子每月給自己1500元,再悄悄塞給二媳婦。

本想著這樣二媳婦就消停了。可哪有那麼容易?

二媳婦就是覺得老太太偏心,怎麼有這麼多錢?能給自己1500,那給老大家的就更多了!為什麼給老大家看孩子,不給我看?我也嫌帶孩子累。於是隔三差五地把孩子硬塞給老太太。

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在老大家住了3個多月,後來剛一歲,又送來了,這一住又是幾個月……

這樣好嗎?不好!害苦了孩子

這樣當然不好。

*田奶奶帶3個孩子,肯定照顧不過來。她都60歲了,雖然老大家的兩個孩子白天上學,可晚上呢?星期天呢?

*老年人不會教育。老年人本身和年輕人有代溝,跟不上時代。在孩子教育上還秉持老一套。教育不好,且體力不支容易煩躁,從而打罵孩子。

兒媳讓婆婆幫帶孩子,婆婆選擇婉拒,塞給兒媳1500元

*長期不見父母,給孩子內心造成極大傷害。

我觀察了這個小女孩,發現她經常無緣無故地哭泣,而且哥哥姐姐不搭理她,她也哭。特別脆弱,沒有安全感。有時候莫名地哭鬧,田奶奶不知如何安撫,便吵她,覺得她不懂事。其實,她只是見不到父母沒有安全感。看到哥哥姐姐玩兒不帶自己,感覺不平衡,說不出來,只能用哭來表達。

小女孩媽媽,何以忍心?

這個“二媳婦”不是個例,在很多家庭裡,如果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兒子,妯娌之間會鬧彆扭。覺得父母偏心,硬是有條件自己帶也要把孩子塞給父母帶:老大家的孩子都是奶奶帶,憑什麼我要自己帶?

有的甚至為了跟老家的兄弟“爭長短”而把孩子塞回老家婆婆的手裡,自己在城市裡生活。

兒媳讓婆婆幫帶孩子,婆婆選擇婉拒,塞給兒媳1500元

其實這些媽媽們也知道孩子跟著自己會好些,但克服不了“人性的弱點”。

像田奶奶的二媳婦,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就像樊登說的:幸福的人一輩子都被童年滋養,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療愈童年。將來這個女孩的安全感如何建立?不還是要在漫長的一生中慢慢拼湊嗎?這將給孩子帶來多大困擾的呀!

雖然嫉妒,雖然覺得不公平,但孩子是自己的,就要對得起“媽媽”這一聲稱呼。如果對不起,何以為母?

所以,如果你在為妯娌之間的事煩心,我勸你省省吧。家務事,爭不明。把心收了,過好自己的日子,照顧好自己的娃。你會發現,這樣你放了別人,也把自己釋放了。

兒媳讓婆婆幫帶孩子,婆婆選擇婉拒,塞給兒媳15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