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年輕的格爾木,我匆匆走過


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年輕的格爾木,我匆匆走過

格爾木市崑崙廣場

記不清最初是什麼時候聽聞過“格爾木”這個名字的,想來應不是中學的地理課上吧,而對格爾木多少有些瞭解則是在前年策劃一個群的活動時。那次活動最初的計劃是環祁連山自駕遊:從蘭州開始,經青海湖、過格爾木、穿柴達木盆地到敦煌,然後再沿河西走廊返回蘭州。後來由於時間過長,改成從祁連縣翻越祁連山、直接到張掖,格爾木也就沒去。當時還以為這一錯過,格爾木不知什麼時候才有機會去,哪知僅僅過來兩年機會就來了。這既是機緣的巧合,也有格爾木地處交通要道的緣故。

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年輕的格爾木,我匆匆走過


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年輕的格爾木,我匆匆走過


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年輕的格爾木,我匆匆走過

格爾木地處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市區位於柴達木盆地中南部格爾木河沖積平原上。柴達木是一個被阿爾金山、祁連山和崑崙山環繞的巨大盆地,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300公里,面積20萬平方公里,盆地略呈三角形,海拔2600~3000米,是我國四大盆地中地勢最高的。據研究西北少數民族歷史地理的重要工具書《西域同文志》記載,

蒙古語,柴達木,寬廣之謂。濱河境,地寬敞,故名。

也有研究者認為“柴達木”在蒙古語中為“鹽澤”之意,不管這個解釋有無根據,但柴達木盆地無疑是鹽湖沼澤最多的地方,我們經過的茶卡鹽湖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見我們離開青海湖不遠便即進入了柴達木盆地,只是一直到格爾木,我們都是切著盆地的邊緣行走的。

格爾木東靠西寧、南通拉薩、北接敦煌,青藏、青新、格敦三條公路幹線在此交匯,是連接西藏、新疆、甘肅的重要交通樞紐。早在漢武帝時,張騫第一次通西域曾取道柴達木盆地返回,因這裡是羌人活動區故史稱“羌中道”;唐時吐蕃王國統治河西隴右地區時,曾闢有邏些(拉薩)至沙州(敦煌)的交通驛道,格爾木是必經之地。然而千年來這一帶只有遊牧民族四處遊蕩的足跡,他們逐水草而居,這裡自然就沒有形成定居的市鎮。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一地區依然生活著以哈薩克族為主的牧民,所以解放初還在此地建立過短暫的阿爾頓曲克哈薩克族自治縣。“阿爾頓曲”是哈薩克語“金峰”的意思---指崑崙山,格爾木市區最早形成的一條東西向的主幹道“金峰路”便得名於此,恰好我們住的天銀賓館就在金峰中路上。

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年輕的格爾木,我匆匆走過


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年輕的格爾木,我匆匆走過

格爾木作為城市的記憶是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修築青藏公路開始的。有“青藏公路之父”之稱的慕生忠將軍帶領築路大軍走到這裡時,一條美麗河流呈現在了眼前,河面寬大平靜、河水清澈見底。河畔長滿了低矮的紅柳,一叢叢一叢叢地簇擁著這條寬大的水帶,將整個河畔裝點的分外妖嬈;河邊駐紮著數頂帳篷,一縷縷炊煙從帳篷中嫋嫋升騰,歡聲笑語也從帳篷中隱約傳出……對於迎著風沙在荒野中行走了數日的築路大軍來說,猶如走進仙境一般。有人回憶說,在大家驚喜的歡呼聲中,慕生忠將軍凝望著茂密紅柳中的磷磷波光自言自語到:“這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啊!”

如同《聖經》上所載的“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一樣,五十年後就在慕將軍當年凝望的地方,一座美麗的城市就出現在了。短短几十年,格爾木便從一個地貌原始的遊牧之地發展成一個拱衛西藏的“兵城”,再由風沙飛舞的兵城發展現代化工業城市。如今格爾木已成為青藏高原上繼西寧、拉薩之後的第三大城市。為了紀念這座城市的肇始者慕生中將軍,在格爾木建有“將軍樓”以及由此而來的將軍樓公園。

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年輕的格爾木,我匆匆走過


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年輕的格爾木,我匆匆走過

可惜將軍樓沒有時間去,我們在格爾木的時間只有20日下午的午後到傍晚這段時分。酒足飯飽的的午後時光中,我們在崑崙公園漫步,在崑崙廣場那座標誌性雕塑前小駐,在八一中路對面熱鬧的市場中感受真正的格爾木當地生活氣息---瞭解一個城市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逛當地的市場。從市場出來後,有五分醉意的老郭與大家一同原路返回賓館,我與妻子及小吳三人沿八一路繞道而回,她們倆為購物,而我則是衝著先前進城時看到的清真寺而去。這座“格爾木河東清真大寺”沒有讓我失望,雖只有一進院子,但外牆上的極有河州風格的磚雕、宏闊的大殿,正門兩邊高聳的宣禮塔,在我所見過的清真寺中算是比較氣派、規模比較大的。由此可見格爾木回民不少,再加上我們就餐時回民飯館隨處可見,就有一種到了河州或者寧夏的感覺。我想在此地有不少回民,大概與馬麟馬步芳父子長期主政青海有關,更與回民善於經商有關吧。而我之前在鬧市區因內急而問路,問到的三個人都大概是河南(或山東)口音,這不知是與六十年代中期的近萬名山東八市知青進格爾木有關、還是與八十年代開始的格爾木經濟騰飛有關?

當然這些都只能是猜測了,畢竟只有旅途中的三四個小時,即使對於只有幾十年歷史的格爾木,也匆匆、太匆匆。

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年輕的格爾木,我匆匆走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