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左江和右江,廣西的兩條著名河流。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1929年冬和1930年春,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等革命前輩發動和領導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建立了紅七軍和紅八軍。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後,右江蘇維埃政府和左江革命委員會在左右江地區和紅水河地區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據地和左江革命根據地。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形勢示意圖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西南邊疆唯一的紅色根據地,也是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地區革命根據地,覆蓋20多個縣,擁有人口100多萬,紅軍近萬兵力,脫產赤衛隊8000多人,是當時較大的革命根據地之一。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左江革命根據地和游擊區範圍包括左江流域的12個縣,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0萬。


其中龍州

憑祥上金(今屬龍州)、崇善(今屬崇左江州區)、龍茗(今屬天等)、養利(今屬大新)6縣成立了革命委員會,左縣(今屬崇左江州區)、雷平(今屬大新)、萬承(今屬大新)、寧明等6縣的部分區、鄉建立了革命政權。各級政權開展土地革命、減租減息試點工作。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紅八軍軍事政治學校舊址圖片來源於《廣西通志·照片志》

1930年3月,新桂系軍隊突襲龍州後,各縣被新桂系佔領,左江根據地喪失。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東蘭縣長江區安桃鄉蘇維埃政府頒佈的土地使用證 圖片來源於《廣西通志·照片志》


右江革命根據地和游擊區範圍包括右江和紅水河流域的百色恩隆(今屬田東)、奉議(今屬田陽)、東蘭恩陽(今屬田陽)、思林(今屬田東)、鳳山凌雲河池等16縣,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0萬。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右江蘇維埃政府紅旗圖片來源於《廣西通志·照片志》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右江蘇維埃政府頒佈的《共耕條例》 圖片來源於《廣西通志·照片志》


右江蘇維埃政府頒佈了《土地法暫行條例》等法規。蘇區各地普遍建立工會、農會、共青團、婦女會等群眾組織,開展土地革命運動,廢除苛捐雜稅。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右江蘇維埃政府頒佈的《土地法暫行條例》圖片來源於《廣西通志·照片志》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1929年12月成立的百色縣總工會舊址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奉議縣五金工會、僱傭工會、油榨工會、車縫革履工會證章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1930年10月,紅七軍與紅八軍餘部會師,後紅七軍主力離開蘇區北上,韋拔群陳洪濤等領導根據地軍民堅持鬥爭。


1932年秋冬,韋拔群、陳洪濤在國民黨反動派對根據地的殘酷“圍剿”中先後犧牲,右江革命根據地大部喪失。


根據地的革命火焰並沒有熄滅,黃松堅、滕靜夫、黃舉平、趙世同等同志繼承烈士的遺志,繼續在根據地開展遊擊鬥爭。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百色起義、龍州起義是一代偉人

鄧小平軍事生涯的重要起點。從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出發,到中央蘇區,到陝北延安,而後鏖戰冀魯豫,挺進大別山,解放大西南,20年間,鄧小平縱橫華夏,戎馬倥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1962年,龍州人民興建龍州起義暨革命烈士紀念碑時,鄧小平在百忙中為紀念碑親筆題詞:“革命的勝利果實,是烈士們的鮮血凝成的。紅八軍和人民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裡……”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還為中國革命輸送了大將張雲逸,上將韋國清、李天佑,中將韋傑、冼恆漢、莫文驊、覃健等一大批創立和建設新中國的棟樑之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在創建和保衛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韋拔群陳洪濤餘少傑嚴敏黃治峰等一大批革命先烈捨生取義,血灑疆場。他們甘願為中國人民的自由解放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浩歌。

韋 拔 群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韋拔群(1894~1932),壯族,東蘭人,中共黨員。參與領導百色起義,歷任紅七軍第三縱隊縱隊長、第二十一師師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紅七軍主力北上後,留在右江革命根據地堅持鬥爭。率部粉碎敵人對右江革命根據地的第一、第二次“圍剿”。1932年10月,率部從敵人的第三次“圍剿”中突圍,19日在西山賞茶洞被叛徒殺害。


陳 洪 濤

紅旗漫卷左右江 紅軍精神代代傳


陳洪濤(1904~1932),東蘭人。中共黨員。紅七軍主力北上後,任中共右江特委書記、右江蘇維埃政府主席、紅七軍第二十一師政委,與師長韋拔群等領導右江軍民堅持鬥爭,粉碎敵人的第一、第二次“圍剿”。1932年10月,率部從敵人的第三次“圍剿”中突圍。12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百色就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