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十干、干支、韻目,這些中國古代紀日方法,你瞭解多少?

數字紀日

數字紀日是我們今天行用的紀日法,其出現的具體時間目前尚難確言,但是大體可以推測是很早的。《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孟嘗君田文的生日時說:“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司馬貞《史記索隱》引《風俗通》雲:“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由此可以推想,先秦時期可能已行用數字紀日方法。

在漢代的文獻及碑刻材料中,有很多數字紀日的例子,如《史記•三王世家》:“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諸侯王。”東漢《帝堯碑》:“熹平四年十二月十日癸卯立。” 出土于山東省臨沂縣銀雀山二號漢墓的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簡端也用數字紀日。由此可知,我們今天仍在使用的數字紀日法,也是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呢!

十干紀日

十干紀日顧名思義,就是用十天干紀日的方法。它出現的很早,大約在夏代已經開始使用,但目前還沒有直接的考古資料作為確證。原始社會到夏代間“天有十日”的神話傳說,反映了十干紀日的起源。《左傳》魯昭公五年記載卜楚丘的話說“日之數十”,晉代杜預注“甲至癸”。這裡的“甲至癸”,是使用十干紀日的確證。

數字、十干、干支、韻目,這些中國古代紀日方法,你瞭解多少?

十干紀日在我們今天的遺存,是“旬”這一紀時單位。《說文》:“旬,遍也。”“旬”字本義,就是十干紀日由甲日至癸日循環一週。我們今天用“上旬”“中旬”和“下旬”將一月三分,大體仍依一旬十日。

干支紀日

干支紀日是在十干紀日基礎上產生的,它將十干與十二支相配,從甲子開始,直到癸亥,組成六十個單位,稱為“六十甲子”。

干支紀日方法在殷代中後期已經普遍使用,這從甲骨文提供的實物資料便可知道。如金祖同編《殷契遺珠》846:“丙辰卜,品貞:禘於嶽。”又《甲骨文合集》8155:“庚子卜,賓貞:王往林。”還有甲骨上刻著干支表。這種干支表分為兩種,一種是三旬式,從“甲子”至“癸巳”;一種是六旬式,從“甲子”至“癸亥”。它們大都不是用來記錄占卜日期的,而可能是用來檢查記錄占卜日期所用干支正誤的。

用干支紀日,一日一個干支名號,六十日一個週期,週而復始,循環不斷,為十干紀日週期的六倍,更便於使用。可以推想,從殷代開始,干支紀日應已不間斷地連續使用。但是由於殷至西周時期文獻缺乏,紀時資料殘缺,所以目前尚難貫通後世與殷代之間的紀日干支。今天,由沿續至今的干支紀日向上逆推,準確而又連續的干支紀日可以推算到春秋時期。據《春秋·魯隱公三年》記載:“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根據科學計算,這次日食發生的時間確在魯隱公三年殷歷(建醜)的二月己巳日,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今天可以推算出的準確而又連續的干支紀日,從這時算起,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

數字、十干、干支、韻目,這些中國古代紀日方法,你瞭解多少?

干支紀日雖可週而復始地連續使用,但它在每月中所表示的具體日期卻無法使人一看便知,為使用帶來不便。而數字紀日通過直觀即可知道具體日期,在社會生活中比干支紀日更便實用。中國古代,數字紀日與干支紀日兩種紀日方法長期並行,在社會生活中或用干支,或用數字,或二者並用;而史家寫史,卻始終堅持使用干支紀日。直至清朝滅亡,干支紀日被宣佈廢止,才被數字紀日所取代。

韻目紀日

韻目紀日是取平水韻的韻目用字指代一個月中的各日。需要注意的是,公曆大月有三十一日,無韻目用字指代,則另外取用 “世”“引”二字。

韻目紀日法出現於清代後期,最初使用於中文電報紀日。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蒙古起義清方檔案•宣統三年十月十三日陳夔龍致內閣電》:“據宣化黃鎮電稱,派駐庫倫之楊管帶振烈真電稟‘庫獨立,全營拔回’等語,特聞。龍。元。”元,是平水韻上平聲第十三韻的韻目用字,這裡用來指代該月的十三日。有的重大歷史事件也使用韻目紀日法表示。如1927年5月21日,湖南長沙駐軍軍官許克祥叛變革命,率所部殘殺共產黨員和工農群眾。二十一日的韻目紀日用字有“馬”,史稱“馬日事變”。來源:文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