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舌戰群儒你也可以做到,只要掌握了這些表達方式


諸葛亮的舌戰群儒你也可以做到,只要掌握了這些表達方式

諸葛亮有強大的邏輯思維

諸葛亮是三國裡的神人,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用今天的話說,諸葛亮屬於文理兼攻的大才和奇才。三國演義裡那些神機妙算的計謀的背後,其實都是諸葛亮強大的邏輯思維為基礎。今天我們就以諸葛亮舌戰群儒為例,分析他三寸不爛之舌背後強大的邏輯思維。

熟悉邏輯思維經典書籍的人都知道最經典的基本演繹方式,諸葛亮出使江東,主要目標就是聯吳抗曹,屬於結論先行,從上而下的表達方式,當然針對不同的對象和情況,諸葛亮又採取了不同的切入和反擊方式。


諸葛亮的舌戰群儒你也可以做到,只要掌握了這些表達方式

諸葛亮是帶著目標去江東的


正反邏輯 ---- -通過對比闡述結論和道理

1、對張昭

孔明曰: “ 曹操既為曹相國之後,則世為漢臣矣;今乃專權肆橫,欺凌君父,是不惟無君,亦且蔑祖,不惟漢室之亂臣,亦曹氏之賊子也。劉豫州堂堂帝胄,當今皇帝,按譜賜爵,何雲‘無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蓆販屨,又何足為辱乎?公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

曹操和劉備的差異,通過對比描述,清晰明確。

2、對虞翻

孔明曰:“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眾,雖數百萬不足懼也。”虞翻冷笑曰:“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區區求教於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安能敵百萬殘暴之眾?退守夏口,所以待時也。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

弱不畏強,懼與不懼展現殆盡。


圖景邏輯 ----- 用類比描繪圖景,舉例子說明 ,即 “平衡你所解釋的概念和用以理解概念的例子和比喻之間的關係”。

對張昭

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將劉備的具體情況和暫時對策用舉例的方式輕鬆化解。

聚焦邏輯 ------ 通過對問題的對焦,找出話題異議點,放大鏡一樣找出有益點 ------- 新野之戰分析

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借以容身,豈真將坐守於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至於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皇數敗於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

思維清晰,描述細微,情理交融,將劉備的大仁大義重點突出。


骨牌邏輯----- 層層遞進, 用於激勵,警告等

對薛綜

孔明厲聲曰:“薛敬文安得出此無父無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公既為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漢祿,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公乃以天數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不足與語!請勿復言!”薛綜滿面羞慚,不能對答。

義正辭嚴,咄咄逼人,極有分量,讓攻擊者無言以對。


諸葛亮的舌戰群儒你也可以做到,只要掌握了這些表達方式

諸葛亮的口才確實了得


收益和鐘擺邏輯 ----- 雙贏立場,帶給對方的收益和好處入手

對孫權

孔明曰:“豫州雖新敗,然關雲長猶率精兵萬人;劉琦領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士民附操者,迫於勢耳,非本心也。今將軍誠能與豫州協力同心,破曹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則荊、吳之勢強,而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惟將軍裁之。”

語言簡潔明瞭,將敵我優劣和彼此收益一語帶出,孫權是聰明人,立即領悟。

諸葛亮的雄辯來自諸葛亮對世事和人心的透徹分析和把握,職場上,我們可以借鑑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思維模式和語言特點,見招拆招,不卑不亢,從容面對職場風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