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最大的謊言:多勞多得,學會這三招,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朋友最近總是跟我抱怨,她每天工作忙的昏天黑地,老闆卻總是看不見她的努力,不給她漲工資。

我問了朋友她每天的工作都是些什麼?

朋友說:“不就是打印打印文件,送送報告,校對一下文檔。”

聽了她的話我才知道為什麼她工作了三年還沒有漲過一次工資。

朋友的問題相信很多職場人也有過類似的抱怨,那到底是哪裡錯了,難道真的是公司不公平嗎?

人力資本理論中說“員工存在的意義是為企業創造價值,同時獲得報酬。”那麼在你沒有得到高薪酬的時候,會否有反思自我價值有多少呢?

如果你的自我價值不高,又怎麼能有底氣地去要求過高的報酬?

人們常說“多勞多得”,但是並不是做了足夠多的工作就能得到足夠多的回報。

一、真正的“多勞多得”到底是什麼?

在我們抱怨工作沒有多勞多得的時候,不妨先理解下什麼是真正的“多勞”。

在職場中的“勞”當然是指工作,但是“多勞多得”中的“勞”是指有意義的勞動,是能獲得漂亮的結果的勞動或工作。

如果在工作中,你做的都是端茶倒水,複印文件這樣雞毛蒜皮的工作,那這就不算有價值的勞動。

電視劇《愛上便利貼女孩》中的女主角,剛出場就被別人使喚,複印文件、整理文件、買咖啡訂外賣,導致她常常一個人加班到深夜。

看似她幹了很多活兒,但是她依舊是一個小職員,連老闆都不認識她,同事也敢光明正大的使喚她,這就是“垃圾任務”帶來的後果,你沒辦法做到“多勞多得“。

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覺得多勞多得,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他有一個前提就是“能者多勞。”

工作效率高,有能力的人才被稱為“能者”。

公司來了兩個實習生,一個每天勤勤懇懇工作,不懂就問,思想活泛,思維靈活,工作效率高;另一個同樣也在認真工作,但是為人木訥呆板,按部就班,工作效率低。

最後公司只留下了前者,這就是“多勞多得”。

正因為他是“能者”,他有足夠的能力去“多勞”,才會“多得”。

“能者才能多勞,多勞才能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