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淵源與歷史上的11次俄土戰爭

零、引子:

近來與土耳其有關的兩則新聞,引起廣泛關注。

一是土耳其對敘利亞採取的軍事行動。

二是土耳其陸軍宣傳片。

2020年3月1日,土耳其宣佈土軍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對敘利亞政府軍發起代號“春天之盾”的軍事行動。這是近年來,土耳其第四次“在沒有徵得敘利亞政府同意的情況下”越境進入敘利亞進行的軍事行動,而前三次主要是針對敘利亞庫爾德武裝。

那麼,土耳其軍隊為什麼要越境進入敘利亞呢?這還要從IS說起。

IS全稱Islamic State,譯為“伊斯蘭國”,這是一個自稱建國的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極端恐怖組織,該組織的目標是消除二戰結束後現代中東的國家邊界,並在這一地區建立一個由基地組織運作的酋長國。

2014年6月,IS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一代佔地約20萬平方公里,佔領區人口約1000萬,隨之宣告“建國”,並宣稱自身對於整個穆斯林世界(包括歷史上阿拉伯帝國曾統治的地區)擁有權威地位。

2014年9月,美國組建了包含多個國家的國際聯盟以打擊IS。

2015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決定向“伊斯蘭國”施加更大壓力,包括直接出動地面部隊。

於是,在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土耳其軍隊發起代號“幼發拉底河盾牌”的行動,越境進入敘利亞北部,打著“打擊極端組織”的旗號,同時阻止庫爾德人完全控制土敘邊境,切斷了敘利亞庫爾德武裝控制區、位於敘利亞西北角的阿夫林地區與其他庫爾德武裝控制區之間的聯繫。這是土耳其近年來首次“在沒有徵得敘利亞政府同意的情況下”越境進入敘利亞進行軍事行動,並遭到敘利亞政府的強烈譴責。

2018年1月,土耳其又宣佈發動針對敘利亞阿夫林地區庫爾德武裝的軍事打擊,代號“橄欖枝行動”。土耳其此舉再次遭到敘利亞政府強烈譴責,認為這是對敘利亞主權的“野蠻侵犯”。同年3月24號,土耳其軍方宣佈,土軍及其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已“完全控制”阿夫林。

2019年10月9號,土耳其發起代號“和平之泉”的越境軍事行動,打擊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尋求沿敘土邊界、在敘方一側設立一個由土方控制的所謂“安全區”,並打算把暫居土耳其的數百萬敘利亞難民安置到那裡。同年11月21號,土耳其宣佈,根據與俄羅斯達成的協議,土耳其軍隊已經在敘利亞北部建立了一條長度為145公里、寬度為30公里的“安全區”,土俄兩國安全部隊也已經在這一區域內進行聯合巡邏。

自2019年12月以來,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的軍事支持下,在伊德利卜接連收復失地。2020年2月,敘利亞政府軍和土軍在伊德利卜多次爆發正面衝突,各有傷亡。為此,土耳其決定發起對敘利亞的第四次越境軍事行動,即代號“春天之盾”的軍事行動。

那麼,土耳其為何頻頻對敘利亞採取越境軍事行動呢?說來話長,我們稍後再續。

接下來,我們再看土耳其官方發佈於2018年6月的陸軍宣傳片。在宣傳片裡,土耳其稱其陸軍建軍史始於公元前209年。這樣一來的話,在2018年時,土耳其陸軍已經“建軍”2227年了。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淵源與歷史上的11次俄土戰爭

那麼,土耳其陸軍的建軍史為何選為公元前209年呢?原來,在公元前209年,匈奴人冒頓成為匈奴的單于,創建了強大的匈奴騎兵軍團,通過一系列戰爭,匈奴居有了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的廣大地區,擁有騎兵30餘萬,成為當時中國西漢王朝北方最為強大的遊牧民族。

那麼,土耳其又是如何與匈奴搭建起“前後傳承關係”的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被稱為奧斯曼帝國,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

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那麼,土耳其民族的發展淵源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土耳其單詞Turkey,又譯為“突厥”,可以說,“土耳其”與“突厥”是一個單詞的兩個翻譯。看來,土耳其與突厥有些關係。

土耳其人是塞爾柱帝國(1037-1194年)的旁支所建的羅姆蘇丹國(1077-1308年)下的一個小型部族。

塞爾柱帝國是塞爾柱突厥人在中亞、西亞建立的伊斯蘭帝國,也稱為塞爾柱王朝。塞爾柱帝國極盛時領有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小亞細亞大部及敘利亞(包括巴勒斯坦)等地。1194年,塞爾柱王朝被崛起於中亞的花刺子模(1142—1231年)擊滅。

1077年,塞爾柱帝國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的堂弟蘇里曼,伊本·庫特盧米什受領小亞細亞,創建了羅姆蘇丹國。羅姆蘇丹國是土耳其歷史中的重要發展時期。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淵源與歷史上的11次俄土戰爭

1308年,羅姆蘇丹國為蒙古人的伊利汗國(1256—1335年)所滅。

土耳其人在今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半島逐漸定居,主要為羅姆蘇丹國守衛邊境。後來土耳其部落首領誕生了一個男嬰,取名奧斯曼(1258—1326年),這個男嬰成長為後來的奧斯曼一世(1299—1326年),奧斯曼一世也成為後來龐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奠基人。

13世紀末,羅姆蘇丹國王室衰微,境內各部族紛紛獨立。1299年,奧斯曼利用這一時機,正式宣佈獨立,建立奧斯曼王朝(1299—1922年)。

那麼,說到這裡,我們又得了解,塞爾柱突厥人是如何由來的?原來,在公元一千年左右,突厥人的一支在其酋長塞爾柱的率領下,從中亞遷徙到錫爾河(源於天山山脈,流經圖蘭低地注入鹹海)下游,並南下據有波斯大部分,接著,分別建立了塞爾柱帝國與羅姆蘇丹國。

那麼,突厥人為何要從中亞西遷呢?這就不能不介紹一下突厥。

突厥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的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

關於突厥的起源,歷史上有5種說法。

一是唐朝史學家李延壽在其編著的《北史》裡說:“突厥者,其先居西海(歷史學家薛宗正認為西海指的是鹹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也就是說,唐朝史學家李延壽認為突厥源於匈奴。

二是唐朝的長孫無忌等人所編著的《隋書》裡說:“突厥之先,平涼雜胡也,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滅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世居金山之陽,為蠕蠕鐵工。金山形似兜鍪,俗號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該說法認為,突厥起源於我國的甘肅省平涼地區,屬於當時平涼眾多少數民族族群裡的一個。

三是唐朝史學家令狐德棻主編的《周書》裡說: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後被鄰國所滅,當時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士兵見他年小,沒忍心殺死他,便將他砍去雙腳扔到荒草中。後來,小孩被一隻母狼救去,長大以後與狼結合,鄰國國王聽說這小孩已長大,怕有後患,便派人將他殺了,殺他的人,見他身旁有一條狼,也想一起殺掉,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邊的山洞裡。在那個山洞裡,狼生下10個小男孩,他們逐漸長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後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爾泰山一帶,阿爾泰山形似作戰時的頭盔,當地人稱其為突厥,所以他們就以突厥為族號了。

第四種說法也來自於《周書》,裡面說:“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該說法認為突厥起源於匈奴以北的漠北索國,同時含有傳奇神話色彩。

五是唐代神話小說家段成式在其《酉陽雜殂》裡說:“突厥之先,日射摩舍利海神,神在阿史德窟西。”這個說法乾脆說突厥源於海神之後。由於段成式本人是志怪小說家,常寫些神魔鬼怪的故事,顯然其說法也不足為信。

總的來說,鑑於古代遊牧民族通常是眾多部族之間的聯合,匈奴又曾在較早的時候稱霸蒙古高原及中亞一代,建立過龐大的匈奴帝國,從時間傳承上來講,說突厥從匈奴中的一支發展而來從邏輯上也可以講通。

在5世紀中期時,突厥曾歸附於柔然(402—555年,是蒙古草原上繼匈奴汗國、鮮卑汗國之後崛起的部落制汗國,其統治部落為鮮卑別部的一支),成為柔然的鍊鐵奴,突厥隨之由高昌北山(位於今吐魯番)遷徙於金山南麓(今阿爾泰山), 因金山形似戰盔"兜鍪",俗稱突厥,因以名其部落。突厥裡的阿史那氏最初只有數百家,後來突厥部落發展至數萬人,多數人來源於周圍的鐵勒(位於中國北方的古代遊牧部落,還稱為丁零、高車)部落人。可見,在突厥的族源裡,有不少來自鐵勒部落。

546年,阿史那突厥合併鐵勒部5萬餘(戶), 勢力逐漸強盛,故後來將所有的鐵勒後裔也稱為突厥。

552年,突厥大敗柔然,以漠北為中心在鄂爾渾河流域(位於今蒙古國)建立突厥汗國。

583年,突厥汗國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兩部,其中東突厥可汗汗室為原統一突厥可汗的正支嫡系之後,故東突厥仍經常被直呼為"突厥"。

630年及657年,東突厥和西突厥先後為我國的唐朝統一。

680年,南遷的東突厥又北返復國,於682年建立後突厥汗國;745年,後突厥汗國亡於回鶻(744—846年,又名回紇汗國)。至此,原來突厥汗國所屬諸部或部分歸附於回鶻汗國,或部分歸附於唐朝,突厥一詞逐漸少見於中國史冊。

當然,突厥政權在東亞、中亞不復存在後,也不排除有少數分支部落繼續向西遷徙,進而形成塞爾柱等突厥支系。

西遷後的突厥餘支,最輝煌的應該就是奧斯曼土耳其了。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克拜占庭帝國(395—1453年)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並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作為奧斯曼帝國新的首都。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淵源與歷史上的11次俄土戰爭

此後,奧斯曼帝國繼續四處征戰,在16—17世紀時,疆域面積達到鼎盛,有500多萬平方公里。其疆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裡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蘇丹與也門,總人口約2380萬(1914年統計)。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淵源與歷史上的11次俄土戰爭

奧斯曼帝國不僅軍事力量強大,而且經濟繁榮,國家非常富有。由於奧斯曼帝國控制了地中海、紅海和黑海的三分之二,壟斷了地中海和西亞的大部分貿易,擁有廣闊的陸地面積,奧斯曼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之一。伊斯坦布爾也成為世界繁榮的首都。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穿梭於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淵源與歷史上的11次俄土戰爭

二、歷史上的11次俄土戰爭

然而,隨著近代的來臨,西歐逐漸崛起,奧斯曼卻開始衰落。期間,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以及俄國等過先後從奧斯曼帝國隔佔領土,奧斯曼帝國成了“西亞病夫”。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淵源與歷史上的11次俄土戰爭

我們在此主要介紹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俄國的11次戰爭。

第1次俄土戰爭:

1676—1681年的俄土戰爭,是在烏克蘭與俄羅斯重新合併後,奧斯曼帝國入侵烏克蘭而引起的。

此戰,土耳其未能達到目的,被迫承認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重新合併;同時,俄土兩國確定以第聶伯河為兩國邊界。

第2次俄土戰爭:

1686—1700年的俄土戰爭,是俄羅斯帝國反對奧斯曼帝國侵略的鬥爭的繼續。這次戰爭是在俄羅斯加入反土"神聖同盟"(1686年俄國加入由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組成的反土同盟)之後爆發的。俄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佔領了亞速夫要塞。取得了進入亞速海的立足點。

第3次俄土戰爭:

1709年6月,俄國與瑞典之間爆發波爾塔瓦戰役,瑞典戰敗,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逃入奧斯曼帝國境內,並得到奧斯曼帝國的庇護。為此,1710年,俄土之間又爆發戰爭;1711年,俄國戰敗,俄國被迫放棄亞速,拆毀亞速海沿岸的工事,並將亞速歸還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

第4次俄土戰爭:

俄國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取勝後,於1735年向土耳其宣戰,目的是奪取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島。戰爭進行到1736年5月時,俄軍一部由於瘟疫流行,糧秣和飲水不足,部分俄軍被迫撤回烏克蘭,但另一支部隊卻很快攻佔亞速。1739年,俄羅國面臨瑞典入侵的威脅,其盟國奧地利又退出戰爭,俄國不得已同土耳其議和。通過這次戰爭,亞速再次歸俄國所有。

第5次俄土戰爭:

1768—1774年的俄土戰爭,由俄國武裝入侵波蘭引起,是俄羅斯取得黑海出海口鬥爭的繼續;奧斯曼土耳其在法國與奧地利兩國支持下對俄宣戰。通過這場戰爭,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及刻赤海峽,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國宣告"獨立",並於1783年併入俄羅斯版圖。

第6次俄土戰爭:

1787—1792年的俄土戰爭,是由於奧斯曼土耳其推行“復仇”計劃而引起的。土耳其要求俄羅斯歸還克里木,承認格魯吉亞為土耳其屬地,授權土耳其檢查通過海峽的俄羅斯商船。俄羅斯拒絕了這一最後通牒。兩國隨即開戰。通過此戰,土耳其承認俄國兼併克里木和格魯吉亞。俄國通過這場戰爭實現了稱霸黑海的野心,獲得了黑海不凍的出海口。

第7次俄土戰爭:

1806—1812年的俄土戰爭是土耳其在拿破崙一世的支持下發動的。土耳其企圖用戰爭進行報復,因為當時俄國正與法國、伊朗進行激戰。此戰,俄國在老帥庫圖佐夫指揮下獲勝,迫使土耳其將割讓比薩拉比亞和西格魯吉亞給俄國。

第8次俄土戰爭:

1828—1829年的俄士戰爭,是在歐洲列強興起瓜分奧斯曼帝國的屬地的浪潮中發生的。通過戰爭,俄國獲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島嶼和黑海東岸,土耳其承認格魯吉亞、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併入俄國。奧斯曼土耳其更加看清了自身所暴露的嚴重問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

第9次俄土戰爭:

1853—1856年的俄土戰爭,又稱為克里米亞戰爭,雙方因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大陸爆發的一場戰爭,也是拿破崙帝國(1804—1814年)崩潰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俄國搶先發動戰爭,接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羅斯帝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才結束,以俄羅斯的失敗而告終。此戰後,俄羅斯把比薩拉比亞南部歸還摩爾多瓦,實行黑海中立化,禁止外國艦隊通過海峽。

第10次俄土戰爭:

1877-1878年的俄土戰爭,源於俄土爭奪勢力範圍。俄羅斯向土耳其宣戰,並一度兵臨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此戰後,土耳其承認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則成為俄羅斯管轄下的自治國家。

第11次俄土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期間,俄國與英、法結成協約國集團,奧斯曼土耳其與德國、奧匈帝國結成同盟國集團,“一戰”從俄土戰爭的角度來看,在傳統上也可以被稱為第十一次俄土戰爭。俄國本來打算謀取君士坦丁堡(即伊斯坦布爾),未能達成戰略目標,同時,俄國由於國內爆發十月革命而崩潰,此時所轄屬地僅剩亞洲西部地區及伊斯坦布爾的奧斯曼帝國,趁機打下整個高加索,甚至進軍南俄草原。雖然此戰算奧斯曼帝國獲勝,但隨著同盟國的戰敗,奧斯曼帝國離滅亡也為時不遠。

“一戰”結束後,巴黎和會中關於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處理,協約國迫使土耳其簽署《色福爾條約》,該條約對土耳其非常苛刻,如果依照該條約,土耳其可能不復存在。在此危急情況下,1920年,土耳其愛國將領凱末爾在安卡拉召開大國民議會,組成了以他為首的政府,開展了土耳其的救亡圖存運動,並於1922年9月徹底擊敗協約國支持的希臘軍隊的入侵。

1922年11月,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決定廢除蘇丹制,從此結束了奧斯曼皇室長達600年的封建統治,標誌著奧斯曼帝國的終結。

1923年7月,協約國被迫與土耳其簽訂《洛桑條約》,承認土耳其的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使土耳其得以保留78萬多平方公里土地,若從奧斯曼帝國輝煌時的500萬平方公里算起,土耳其在近代喪失84%以上的土地,剩餘土地不足輝煌時的14%,土耳其堪稱浴火重生。

1923年10月,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凱末爾被選舉為首任總統,土耳其隨之迎來了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