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餘額突破兩萬億,散戶是時候往裡衝了?先想明白這3件事

最近的行情完全可以用“如火如荼”來形容。很多散戶對於市場的底氣,更多來源於成交量,每天超過1萬億的成交量。

更重要的是,兩融餘額也持續破萬億,這更給了不少投資者以憧憬。2020年,能否走出像2015年一樣的一頭“槓桿大大水牛”呢?

融資餘額突破兩萬億,散戶是時候往裡衝了?先想明白這3件事

這讓人想起了,某位從散戶變成私募基金經理的大佬說過的一句話:我們看到為什麼散戶有的時候會虧大錢,因為它在高位的時候無限地想象,低位的時候又死摳細賬。

我們還是要看看數據。前天,也就是2月25日,兩融餘額突破1.1萬億關口。看起來已經很厲害了。但實際上,在2015年的“槓桿牛”中,單日成交量和兩融餘額都已經達到2萬億以上的水平。

有沒有可能繼續增加呢?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市場資金構成

今年以來,A股機構化的趨勢越來越強。北向資金先不說,現在股市裡流傳著一句話,“炒股不如炒基金”。公募基金也在增加募集量。看起來,散戶的生存空間越來越被擠壓。

雖然總體來看,散戶的數量佔到90%以上,但佔有市值其實不超過20%。也就是說,人數眾多的散戶其實並沒有話語權。

市場走勢還是看大資金的走勢。如果有牛市,那也不是大媽挑起的,也不是大媽推動的。


融資餘額突破兩萬億,散戶是時候往裡衝了?先想明白這3件事

而且,一旦音樂停止,最先跑掉的也是機構,而不是散戶。說白了,大媽只有站崗的份兒。

當前與2015年大不同

第二,槓桿的虧已經吃過一次了。歷史會重演,但不會機械的重複,已經被槓桿牛傷了一次,還會再一次嗎?

目前槓桿資金佔總市值的比例已經達到2%左右,接近警戒值。15年的行情中,除了兩融行情,場外配資也是重要力量。正是因為這一力量沒有被正確的估計,才出現了系統性風險。

但今天不一樣了,今天市場真正的風向標是機構資金,北向資金和公募基金的動向,影響著市場的走向。這部分資金,會提前減倉,但不會突然踩踏。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資金已經連續3日淨流出。

融資餘額突破兩萬億,散戶是時候往裡衝了?先想明白這3件事

高層態度

第三,高層的態度。最近有很多散戶說,A股離牛市就差一個“牛市的起點了”。高層的態度如何呢?

2月26日,科技股暴跌,據說和一則傳聞有關。傳聞說是,科技ETF類基金收到了“窗口指導”。但盤後馬上闢謠,說沒這回事。有沒有這回事,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這麼一則傳聞。

高層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市場未來怎麼走,可能還是要看看技術面。對散戶來說,不看技術面,好像也沒別的可看了。

目前上證指數始終沒有突破5日線,短期不突破,很難走出行情。

最近市場上有很多“這一幕似曾相識”的說法。比如2月25日創業板的分時圖走勢和2015年6月4日的極其類似。


融資餘額突破兩萬億,散戶是時候往裡衝了?先想明白這3件事

怎麼不說,現在的走勢和2014年10月的走勢極其類似呢?K線走勢只是結果,真正決定市場的是背後的行為主體,和他們的邏輯。

目前,北向資金主動流出,公募基金受到打壓。年報、季報季漸行漸近,當前投資的回報風險比極小。沒必要冒險。

牛市若真的來,不會完全沒有上車的機會。

A股市場有可能是一趟高鐵,但每一個車廂不會全部出發。全面的牛市,大家都有機會,沒必要急於一時。



疫情還在,我想給你關懷,點紅色按鈕關注我,開啟投資伴侶間的恩愛。

融資餘額突破兩萬億,散戶是時候往裡衝了?先想明白這3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