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小蝌蚪找媽媽》兩動畫片二十年後才看懂,不禁淚目

上世紀八十年代,家裡14英寸的“泰山牌”黑白電視上,常播兩個動畫片,

一是《女媧補天》,一是《小蝌蚪找媽媽》。當年兩個看似不沾一點邊的動畫片,如今看,卻非常的沾邊。

《女媧補天》《小蝌蚪找媽媽》兩動畫片二十年後才看懂,不禁淚目

女媧,小時候家裡的黑白電視上的動畫片不多,《女媧補天》的動畫片經常出現在那個不大的電視屏幕上,有時屏幕上有“刷刷”的“雪花”,“哧哧”的噪音,但絲毫不影響我們的專注和痴迷。

女媧的身姿曼妙,像敦煌壁畫上的飛天;坐在河邊,看著水中自己模樣“造人”,黃土和泥,一會就揉捏出一群“小人”,只有妙手回春不行,還要輕吹一口氣,小人們隨即手舞足蹈。

《女媧補天》《小蝌蚪找媽媽》兩動畫片二十年後才看懂,不禁淚目

女媧一開始可能只是覺著好玩,才去捏人的;沒想到這些泥人竟“活”了起來,手舞足蹈起來,長得還和她一樣。她一下子來了興致,或者說一下子讓她找到了做母親的感覺。她嫌這樣太慢了。撿起地上的一根藤條,在泥上一蘸,一甩,一群小人;折下一枝柳條,一甩,又是一群小人。

《女媧補天》《小蝌蚪找媽媽》兩動畫片二十年後才看懂,不禁淚目

播完《女媧補天》之後,還常常播《小蝌蚪找媽媽》這個動畫片。一起群可愛的小蝌蚪,成群結隊地尋找媽媽,歷盡一番周折終於找到自己媽媽青蛙的故事。青蛙媽媽太能生娃娃了,和“女媧”一樣,在水中一甩就是一群娃兒。後來有學者研究發現,“女媧”其實就是“女蛙”,青蛙的蛙,一開始就是青蛙的蛙;後來給改了。

《女媧補天》《小蝌蚪找媽媽》兩動畫片二十年後才看懂,不禁淚目

什麼時候改的?為什麼改?《山海經》裡說女媧和伏羲都是“人首蛇身”,也就是說,女媧、伏羲皆是蛇的化身,蛇即龍;中華民族被稱為龍的傳人,為了靠到這個主流思想上,女媧就必須被描述成“蛇”方能順理成章;可是女媧遠古時候已經叫“蛙”了,如何是好,那也不能是青蛙的蛙,就像為武則天造了一個“曌”一樣,也為“女蛙”造了一個“媧”。這件事發生在漢朝之前。

說女媧是女蛙,遠古人沒有歹意,那時的人單純而可愛。他們只是看到女人的生殖能力強,不停的生,又看到水中的青蛙一甩子能甩出一群的蝌蚪,就產生了浪漫色彩的聯想,創造出“女蛙”的形象。

《女媧補天》《小蝌蚪找媽媽》兩動畫片二十年後才看懂,不禁淚目

一說到女媧,我們心裡就泛起一陣溫暖;不是因為她是女人,能生;而是因為她更是母親,可以為孩子奉獻一切。一開始,女媧造人的初衷,有閒來無趣,聊以解憂的想法;可是,造了他們後,不僅是好玩,心裡突然生出了掛念,生出了慈愛,生出了義無反顧赴湯蹈火的母性。

一年,共工撞倒了擎天柱——不周山,頓時,天崩地裂,天漏了一個大洞,災難從天而降,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哀鴻遍野。女媧也老了,已經不愛四處走動,也不愛管事了;但看到孩子在哭喊,在遭罪,沒有多想,煙熏火燎晝夜不停地煉石補天。天的窟窿太大了,補上的石頭又被風吹下來,再補,又吹掉;她最後便用手託在那裡,託也託不動了;她就融化自己的身體,灌滿那些石頭的縫隙,讓石頭粘合凝固成一個整體,天才終於補住。

《女媧補天》《小蝌蚪找媽媽》兩動畫片二十年後才看懂,不禁淚目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只有十歲左右。在布有雪花的14英寸黑白電視機屏幕前,看到這一幕,眼裡頓時滿是淚花。轉過頭,看看坐在炕沿正專心納鞋底的娘,心裡突然感到很欣慰;趕緊關了電視,歡快地跑了出去……

《女媧補天》《小蝌蚪找媽媽》兩動畫片二十年後才看懂,不禁淚目

女媧生活中不存在,因為她是神;女媧生活中無處不在,因為她是母親。二十三年前,在《星星詩刊》上讀到一首短詩。詩也太短了,也能叫詩?詩也太空了,也能叫詩?當時心中還有抱怨。《門檻》:

“堂屋的門檻不高,”

“從來沒絆倒過娘;”

“我離家遠行的那天,”

“門檻絆倒了娘。”

《女媧補天》《小蝌蚪找媽媽》兩動畫片二十年後才看懂,不禁淚目

沒想到,二十三年間這首詩一直不曾忘記;反而讀著讀著越來越長了,讀著讀著裡面越來越有故事了。門檻絆倒的娘,趴在地上的那一瞬,讓我突然想起那個趴在“補天石”上融化了的女媧。頓時眼裡又滿是淚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