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難得的閒暇,又到了侯醫生“愜意”的科普時間。大學時光,手指的吉他和絃彈撥;直至知命之年,腳踩“鋼絲”雙手在無影燈下彈奏生命的琴絃;而此刻的安寧,總覺著雙手在鍵盤上的擊打更有深意。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經歷了許多,醫者也在慢慢領悟生命的真諦,此時的我總感覺年輕時代追求的論文、課題便如過眼雲煙,所有的“蒼白”總沒有一篇真正的、深入人心的醫學科普來得真實。 因為,醫學的真實真的不是大眾過於淺顯的理解,面對生命中健康的“得與失”您也許果真沒有權衡;因為,所有的一切都被“虛誇、泡沫”擊打得蕩然無存,所有的理性思維早已被“惜命的恐懼”摧殘至孩童!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有人說我過於卑微,其實真的源於當初的懶惰,93年畢業後的同學早已是博導和領軍人才;有人說我過於偏激,但您始終不知那“莫須有”“被診斷”後所經歷的黑暗,在這焦躁環境下的深思後才會有這必然的“偏激”。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肺結節=肺癌?;愈發先進的設備在研製、在升級,無疑便是為了發現更多的、更加微小的肺結節,因為,肺癌早已毫無懸念的登頂“癌症之首”。因為,“治癒一例早癌便是挽救一個家庭”、“肺癌篩查”的正確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更因為真正因“微小早期肺癌”手術而治癒的受益群體愈發壯大,使更多的身邊人關注並聯繫到自身......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因此,越發增多的胸部CT檢查在開立,在那旋轉的放射球管下,無數的信息被彙集、被加工、被加權計算、被智能分析......即刻便形成了毫無人性溫暖的報告:肺磨玻璃結節N枚,其中惡性概率50-60%N枚,80%一枚......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就如昨日看到的一則新聞:上呼吸道感染導致心臟衰竭搶救成功。就在我感慨同行的偉大時,“...都來注射流感疫苗吧,不預防就和這個一樣...”差一點令我跌鏡!當所有的醫療故事被演繹成世間的“必然”時,那麼“惜命”的恐懼終將繼續“氾濫”。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是啊,耳聞太多的勸慰:“做了吧,你看我,手術過了啥事沒有...”“他們幾個都切了,咱們也切了省心...”“醫生的態度模稜兩可,趁著年輕切了吧”“你不切,可別後悔,高科技判斷的是惡性...”,自從開始了肺結節的科普,思維中始終縈繞著這些“忽悠”。

與其說被“磨”化,不如說被“魔”化。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雖然,我們敬業的影像科醫生依靠專業的火眼金睛還需在那“篩選後的沉澱”中再次一一鑑別,最終剔除“糟粕”形成有法律意義的影像報告,但在那“智能診斷已勝過人類”的鼓吹下,又有多少醫者敢於直面否定那些海量“算法”後的、更有不斷學習強大後的數據呢?

為什麼那麼多的影像醫生對肺結節智能診斷系統避而遠之,那便是背後平添工作量、過度診斷的無奈,本已繁重的閱片平添上對動輒幾十個“肺結節”的人工甄別......同情嗎?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其實,作為胸外科醫生的我,在接觸並使用這先進的工具時,早已將它視為不可缺的“輔助”了。雖然不比專業影像醫生的辛勞,但每日會診的肺結節也在20例左右,我完全自閱片,通過橫截面、冠狀位、矢狀位等仔細分析後形成自己的診斷,最終再調閱智能診斷來“查缺補漏”。以此達到最佳的肺磨玻璃結節判斷,依據《診療規範》《肺結節共識》的權威寶典來決定即刻干預、觀察對比、相安無事。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然而,被“磨”化的你,絕大多數面對的只有觀察對比,其中只有不足10%真正的“微小肺癌”(5-10mm)經不斷影像評判而“”恰如其分”的進行微創根治性手術,但,術後的10-20%左右依然是良性的病理;而其它“磨友”只可能再觀察、再對比......

我為醫,您為“客”。我們相識於“被磨化”的那一天,“磨友”們相知於這一天,也許生活的改變也恰恰就在“中魔”的那刻......

如果讓我給這份“緣”設一個期限,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6年!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365*6!無論是<5mm的低危實性結節或純磨玻璃結節;還是6-8mm的中危純磨玻璃結節或部分實性結節;亦或>8mm的高危混合磨玻璃結節。已經很少有醫生敢於讓你5年內結束CT隨訪!

6年,孩童小學的時光;大學本科碩士的功成;更從相知相愛直至為父為母......6年的光陰,等待、消磨和正常陽光地工作生活,“質量”天壤之別。期間,由於結節對比改變而進行根治手術的、受不了煎熬而選擇切除的......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在侯醫生的眼中,更加“悲壯”的便是毫無變化始終“惰性”而備受煎熬的“良性人群”。

她(他)們也許驀然回首終在解脫中頓悟:上天再給我6年,我絕不這樣消沉、焦慮和敏感,我原本可以活的更精彩!

一切的一切,是否值得?原本我們可以怡然、可以悠閒、甚至偶爾的放縱......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此時,在侯醫生的筆下沒有絲毫的豪邁,只有悲愴。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我寧願沒有這種“海選”,因為,原本你就沒有“報名的資格”。

2019年SCSO最新的低劑量螺旋CT篩查的高危人群包括:1.年齡55-74歲;2.吸菸≥30包年,仍在吸菸或者戒菸<15年(包年:每天抽菸的包數和抽菸的年數乘積);3.吸菸≥20包年,但有以下可能相關的高危因素(氡氣及職業暴露史,本人惡性腫瘤史或一級親屬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纖維化病史)。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其實,在我既往的科普文章中,甚至偏激的提到過接觸“二手菸”“三手煙”的人群也為“菸民”,因為尼古丁和空氣接觸便會形成固態的致癌物-亞硝胺。您如果符合以上,完全需要胸部CT的篩查。

即使更注重全民健康的大都市,上海市抗癌協會和復旦附屬腫瘤醫院最近推出2019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中,也只是將這個年齡段設置為>40歲。

這是為發現肺癌所列的篩查人群,如果還有更年輕的界限,那也許是為了發現更多的“肺結節”吧,那也許是為了我們相識相知的“美麗偶遇”吧。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就學、就業、娶妻、生子......世界原本豐富多彩,尚遠離“不惑”的您卻在忽略;花甲之年,子孫滿堂,更有威脅的心腦血管才為首要,你卻為一個小小的肺結節而執著而苦惱。

“雙肺,在面對越來越薄層的CT掃描和“過度診斷”下,將永無寧日”,我只能用我許久前的科普標題回答了。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發現了肺結節,你不去切除,如果是惡性,那你不就是在犯罪嗎?”,我的文章曾有朋友的評論。

我只想說,這個世界有太多太多醫生不能釋懷的,也是我無法均衡的。什麼是“罪”。什麼是“過”?針對個體而言可能非常清晰;但,我們的思想面對整體面對整個社會而言時,這種“大愛”為何總往往顯得微不足道呢?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醫學,歸根結底是生命的價值;而生命,原本就應該豐富多彩。

如果,在您不惑之年後發現了肺結節,我願與你為友;如果,這個“瑕疵”需要不斷地觀察對比,我願將這份“緣”相敘六年;但如果,您的肺結節本屬“魔鬼”,我更願我們的“情”相敘於根治手術後!

一朝被“磨”化,相敘六年情

編者按:侯醫生的原創,科普的是觀念、是人文,也許是長遠。沒有鮮活蒙圈的數據和醫學論文的引用。但,用心體會,才可知味。個人觀點,請勿擴大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