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為何初唐詩歌便如此繁盛?

詩歌作為中國文學殿堂的藝術結晶之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詩歌在古代民間地區受到廣泛的歡迎,詩歌內容多以日常勞作、生活娛樂、宗教信仰有關,在當時詩歌沒有文字的記載,全靠口耳流傳四方。唐朝是中國古代史上較為繁榮的一個朝代,而唐朝的詩歌具有“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的特點,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不僅很繁盛,而且是一大特色。

一、初唐時期,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政治的穩定,文化的繁榮昌盛,為初唐詩歌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唐太祖李淵建立唐朝的時候,便在在經濟發展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一、農業和畜牧業。重視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設置水部司和事務機關讀水監加以管理。改進落後的生產工具,發明了曲轅犁,筒車等灌溉工具並且得到廣泛使用。唐朝政府也十分重視畜牧業的發展,在著大小不同的草地,建立適當的國營牧場。

“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為何初唐詩歌便如此繁盛?

其二、手工業。繁榮的手工業主要有:紡織業,不僅絲織品種類眾多,棉布產量增多,而且染色技術也相當一流,出現多種染色方法。陶瓷業也發展到新水平,較為出名的有白瓷,青瓷,以及唐朝陶瓷業最高成就的唐三彩。相比隋朝時期,造船業也有明顯的進步,造船的技術和規模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當時就有“海上霸王”之稱。

其三、商業。唐朝初期,手工業,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都為商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優勢,唐太宗在位期間,非常重視城市的發展,在當時出現洛陽、長安等國際大都市,有些地方還出現商旅雲集的商派和草市、野市的集貿市場。

唐太宗在位期間,為了使國家強大,百姓安居樂業,建立清明的政治。唐太宗能夠以國家大局為重,放下個人恩怨,不計前嫌,依舊重用魏徵等諍臣。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等都可以體現出唐太宗統治期間開明的政治。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唐朝政治發展到“貞觀之治”的局面,使百姓無憂無慮的生活。

“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為何初唐詩歌便如此繁盛?

南朝可以說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重要的階段時期,南朝詩風,可算是江南地區的一隅之地。民間歌謠作為南朝詩歌的一種,主要是民間老百姓內心的所思、所感與訴諸,這時期最為著名的就是文人詩。

不管是貴族,還是宮廷文人,大多都喜愛唯美的文學詩歌,排斥政治與文學的束縛,以追求文學藝術的純藝術目的,也就是抒情與審美相結合。比如山水詩謝靈運,如此優秀的詩歌積澱為初唐的詩歌奠定了雅正的詩風。

二、唐朝初期,宮廷詩歌受到眾人喜愛,宮廷賽詩,人才濟濟,詩意濃厚,舉國上下興起一股詩歌文采的潮流

初唐時期的詩歌不僅繼承前朝“宮體詩”的風格,而且還出現了初唐獨特的“宮廷詩”。初唐時期的詩歌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以舊臣為主的詩歌活動的宮廷詩時代。

這一時期,詩歌深受南朝詩風的影響,詩歌內容也多以糜麗柔弱為主以“綺錯婉媚”為特色的成就了“上官體”,也開啟了宮廷詩風開了先河。第二階段作品不同於前期詩歌的糜麗柔弱,內容上具有生活樂趣,充滿生機,深受眾人的喜愛,其中宋之問就是此類型詩歌的詩派先驅人之一。

“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為何初唐詩歌便如此繁盛?

初唐時期,武則天自身“文理兼美”,以及重視文治,開設獎勵詩歌佳作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初唐時期詩風文化產生濃郁的氛圍,興起了聽詩、寫詩、賞詩的詩歌熱朝。各種各樣的賽詩活動應運而生,比如:命題賦詩、抽籤答詩、飲酒作詩等賽詩娛樂方式。

不僅豐富了達官貴族遊山玩水、飲酒娛樂的生活樂趣,推動了詩歌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詩歌種類和詩人的發展,在這時期,山水田園詩也逐漸的成熟起來。

宮廷賽詩使全國各地出現眾多的“詩”堂之地,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宋之問在宮廷賽詩中屢屢奪冠,被稱作“人品不好詩品高”的奇才,深受武則天的重視,也算是人生贏家了。

還有才華橫溢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成功的把初唐詩歌從宮廷盛行轉移到市井生活之中,此四人年少時就受到“初唐四傑”稱讚,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千古名句。

“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為何初唐詩歌便如此繁盛?

留下了許許多多朗朗上口的詩歌作品,詠物詩和詠史詩使初唐詩歌展現出全新的詩歌面貌,使七言律詩發展達到成熟階段,為五言律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武則天在位期間,通過科舉制度、禮儀活動、尊佛崇道以及追求“文理兼美”的標準,使初唐詩歌的發展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武則天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不僅貌美如花,婀娜多姿,而且又能詩善文,才藝雙馨,追求“文理兼美”的藝術標準,武則天自身對詩歌的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武則天執政期間,對科舉制度的創立也做出了貢獻。比如:武則天首次開設武舉制度和殿試,並且破格用人,給廣大武力人士創造入朝為官的機會,又通過科舉制選拔人才,為苦讀經書的士人指明瞭方向。

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鼓勵各個社會階層的士人努力學習,讀書識字,創作出詩歌佳作,一時間興起了詩風的潮流。改善了用人制度,不在侷限性上層階級的仕途道路,讓更多有抱負、有才識下層階級讀書人有機會擔任官職,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有利於初唐詩歌的發展。

武則天對初唐詩歌作出了很大貢獻,其一、提倡詩歌創新新穎性。成為詩歌發展的最強後盾,促進了五言和七言律詩的發展,其二,制定嘉獎制度,獎勵質量極高的詩歌。提高文人雅士對詩歌的興趣愛好。其三、身體力行,文理兼美。大多都是抒發自己女中豪傑、國泰民安,比如:《如意娘》、《臘日宣詔幸上苑》、《享武家清廟樂章》等詩作精品。

“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為何初唐詩歌便如此繁盛?

武則天參與朝堂之事的時候,極其重視文治的發展,設立專門的文學機構,組織文人之士修改和編輯詩文典籍。武則天在真正掌管朝堂政局時,對文治發展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其一、禮儀改制。武則天作為一名女性,她極力反對男尊女卑的不合理思想,將禮儀制度與儒家思想巧妙結合,令人稱讚。

立五氏七廟,成為國家祭祀禮儀的重要大典之一。其二、文學新變,文人積極參與禮儀活動,在當時不僅出現了關於禮儀活動的詩歌作品,而且在文人雅士的身上還有著禮儀文化精神的體現,成為後唐詩歌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

武則天不僅是一位開明的君王,而且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聖教徒,大力支持佛教事業發展的忠誠者。在她稱帝之初,就下令詔書,規定以佛為尊,比如:奉佛於首、禮敬高僧、建寺造像、支持譯經等一系列的尊佛宗道舉動。

武則天為了使佛教文化能夠得到百姓廣泛的認可,每逢朝中大事,或者祭祀活動都會邀請高僧前來助陣,武則天還組織瞭解佛文的各路高僧翻譯佛經,進一步完善佛教的經文史書。在當時在一些佛教建築上還雕刻著詩歌,用來裝飾,還出現了有關尊佛宗道的詩歌作品。

四、初唐詩歌具有著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的兩大特點,不僅為唐初詩壇增添了一股新風采,同時也影響了盛唐詩歌的發展,對後世起到借鑑作用

初唐時期詩歌的發展是唐詩的起點,也是唐詩走向興盛的重要階段之一,初唐詩歌雖然深受南朝詩歌的影響,以及唐太宗個人的原因,使初唐詩歌的創作一時之間出現宮廷化、貴族化等阿諛奉承的貴族之風。

“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為何初唐詩歌便如此繁盛?

初唐後期雖然沒有完全脫離南朝詩風的影響,但“初唐四傑”和陳子昂等詩人看出來貴族之風的惡習,極力反對南朝詩風,推崇漢、魏詩風。逐漸的將宮廷詩歌向市井詩歌的方面發展,使初唐詩歌不僅可以柔糜纖弱,而且還可以豪邁奔放,剛柔並濟的詩歌特色,為初唐詩歌的發展添加了風采。

初唐後期,詩歌在內容題材、審美追求和風格上發生了至關重要的轉變,這一切都為盛唐詩歌的發展做出了不可否認的貢獻。在詩歌題材方面,擺脫了宮廷詩範圍的限制,出現了邊塞、田園等眾多詩歌題材。

在詩歌發展方向上,多以氣勢磅礴、慷慨激昂、恢宏壯闊的豪放派方向發展,在藝術形式上,注重詩情畫意的描寫,倡導詩歌的美文風範,追求詩歌對仗、修辭之美,使盛唐詩歌的發展更具有意境詩彩。除此之外,初唐的詩歌為後面盛唐以及其他時期的詩歌開了好頭,對後世起到了借鑑作用。

參考文獻:

《新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